2011年農曆五月初二 明覺法堂 (高雄)
弘聖上師說法講紀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in Kaohsiung, Taiwan
on June 3rd, 2011 ( May 2nd on Lunar Calendar )
時間:100年06月03日,20:30〜22:00
地點:寧靜園(高雄市鳥松區本館路文明巷1弄2號)
紀錄組恭敬整理
Sona師姐音聲唱頌
如芬師姐音聲唱頌
師父上人音聲淨化
「假使頂戴歷塵劫,身為床座遍三千,若不傳法度眾生,實則無有報恩者」我們說要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那四重恩是什麼恩?父母恩,你即便把你自己的父母頂在頭上經歷了塵點劫(無量劫),(師父笑說)「無量劫」你們現在很熟了,一劫是多久、多久這樣子,那個都方便說,就是無可想像。身為床座……你的父母若要躺下,你就化為軟床、舒適的床讓他躺,恆遍三千大千世界。假若對一個學法的人沒有去成就學習成長、淬煉自己,再把所知道的綿延去幫助一切眾生,「實則無有報恩者」,根本談不上所謂的報父母恩、師恩、佛菩薩恩、國家恩……。所以,萬丈高樓平地起,身治而後天下治、身成而後天下成,一切萬法亦不離心性,那個心性就是自己,所以,成就自己即是成就一切虛空法界。那很重要,我們現在的人迷心他求、好高騖遠,讓我們歷盡了塵點劫,(師父笑說)不但沒有把父母頂在頭上,還把一大堆罪惡頂在我們頭上,造無量無邊的罪、無量無邊的惡。
基督教講「原罪」,佛家講「業障」,業是結果,某一些結果造成我們人生的障礙,事實上把「人」抽掉,可能來得更廣;某一些結果造成我們生命狀態的障礙,那叫做業障。基督教講原罪,那個「原」就是不是現在的、是過去的,所以,很多人說基督教不講所謂的輪迴,其實是錯見,是它的輪迴是濃縮三世說,過去啊有地獄、現在人有上天堂(天國),如果有這個「去」,怎麼會沒有輪迴?那麼輪迴從沒有的角度來講是回歸自性,以回歸自性來講,輪迴並沒有,因為輪迴在因果的世界裡頭,那回歸自性連因果都空了。一般我們在講「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這是真的,那怎麼剛剛又說因果都空了?因為回歸自性常寂光沒有緣,所以,沒有緣、不起作用,等同也空了。
很多讀《金剛經》的人他惡取空,他落在偏空的境界裡頭,一般我們講偏空還算好,他還不會為非作歹,他只是墮在空境裡。那麼很多不瞭解的人就說反正空嘛,空性、空無就什麼都沒有了,那什麼都沒有了,我們為非作歹也沒關係,反正什麼都沒有了,人一命嗚呼之後什麼都沒了。那事實上不是這樣,這樣的人去學法,他唯一的道途就是地獄,因為他會在他不明白之下造下無量無邊的……產生下一輩子的原罪,那現在是因,果上來講就是當下,這是對一個學法的人不能不知道的。
我們剛剛講「萬丈高樓平地起」,最近很多同參有一些體會,好像《弟子規》在外面的世界也常有聽聞,人家都說知道啊、知道啊,比如說我這次上台北,李叔叔他女兒就跟我講一段,她說XX(劇團的朋友)有一次好像和他們客戶有一些對談,他就很樂於分享《弟子規》這些聖賢教育給他們,結果這幾個人好像是蠻有名的四大山頭裡面的修行者,我們就不講什麼山頭,他們一聽就覺得說……「《弟子規》我們會啊,要不要我教你?」這樣,那那個場是在紙醉金迷的狀態,他已經喝得酩酊大醉,然後說「《弟子規》我們會啊,我們都學過,要不要我教你?」,人家很樂意提供他的法,他卻用一種傲慢之心反過來對待。你說在那種場合……你們這裡有《弟子規》老師,《弟子規》裡面有一句話:「年方少,勿飲酒」,那這些人是蠻有名的四大山頭其中之一的修行者。
「修行者」是一個表象,因為修行論實質、不論形式,不是我們參加什麼團體或者是我們看了幾本什麼經書、參加什麼宗教或靈修就等於我們是修行。事實上,從形式上捉摸了不可得,畢竟我們說「一切經書因人說有,萬法本自人興」,應當是人逐法還是法逐人?法逐於人即為正,人逐於法即為迷,所以我們不能迷心他求。佛法裡面講外道與正法的差別就在那一句話〜心外求法,心外求法了不可得,自心圓證即為正法。換言之,修行不在外在的接觸,而在內在心性的修養,修就是做,更白話一點就是做到,「做」就是那個過程,「到」就是結果。
所以以前你們聽過三個字〜學、修、證,那麼現在的人「學」知道,那大家說是不是做到就好?可是這個「做到」又把它太平常化了,「做到」再把它拆開,「做」就是那個「修」、「到」就是那個「證」,對不對?你到位了。所以我們現在的人要做很難,所以就沒到,「做到」變成是很難的事情,「學」尚且也都很難去理解了。所以最近有些同參有機會相處,才能去明白原來修法不是在書本裡面、經教裡面,而是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每一個人的原罪是什麼?就是你的生活啊!你生活會遇到的障礙、你不懂的通通是你的原罪,所以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無不是業,這是真的,那如果沒有稍微深入一點去體會我們的人生,我們很難體會到。
那麼閻浮提眾生那個眾生是誰?就是我們自己,所以「眾生無邊誓願度」並不是叫你往你生活上周邊的人事物……我周邊很多朋友度不了,無量無邊,其實是你的心性無量無邊、你的貪瞋癡無量無邊。貪瞋癡是眾生,覺正淨即為佛菩薩,所以是自性眾生無邊誓願度,只是簡曰之眾生無邊誓願度。如果直接告訴人家全天下只有一個眾生就是自己,人家不要聽、不想接受,因為我們現在的人最討厭被人家講出自己的缺點,比如我剛才和阿財在吃飯的時候,(師父問嘉財師兄)你問了我什麼?(師父笑說)我講一段說我常常是被懷恨的人,很倒楣啦!現在沒有人敢做教育,因為修行就是修改個性,那現在的人最討厭人家叫他改個性。
自古只有兩種人有立場、有資格去講人,講也是為他好而講,而不是隨便講講,畢竟佛不戲論亦不閒說,那兩種人就是我們的父母和師長,朋友只能規勸,朋友講不得,因為會反目成仇吶,就不說朋友反目成仇,現在的家長才說一下就被殺了,對不對?電視上不是都這樣報導嗎?家長為了小孩好,稍微講一下、嘮叨一下就殺掉了。那師長呢(眾人笑)?(師父笑說)誰敢啊?對不對?所以現在學校……孩子加上家長來告老師的一堆啊,由此變成一種惡性循環。當然,我們不能說兩邊誰對誰錯,因為它得從因地、果地上來講,但總是古時候比較沒有這種事情,現在很多嘛!所以嘉財問我……你是問什麼?
嘉財師兄:是不是過去的習性?
師父:他說人是不是都這樣子?其實他沒講到位,就是說我們人都把習性推到過去,那我們一推到過去,我們就不願意面對現在,我們不願面對現在就會把這些負面的情緒、負面的個性合理化。比如說一個人稍微得個病就「啊〜這是過去的業障」,業障還好,因為理解業障的人他知道業障就是自己,它無關乎對象,所以大部份的人不是過去的業障。「那是冤親債主」就都認為是冤親債主來找我們麻煩,我們自己都沒有錯,生病也覺得是冤親債主,恨死了!
昨天我還聽我哥哥說他有個同事也是生病,生病住院,好像是心臟的問題,找不出原因,然後我哥勸他不要開刀,結果醫生建議開刀裝心導管支架,後來果真開了,因為醫生建議嘛!建議的意思就是沒有必要性,非必要和建議嘛,必要就不用建議了,就一定是要這樣才會活,建議就……我哥哥勸他不要,先來問一下,我哥哥當中間傳話的人來問我們,我們就說不要開刀、等等就會好,再把少陵發心做的那個可以放【無住】一直唱的那個機器,叫他拿進去加護病房就好了。結果心開了再拿進去,那二天也沒事就出院了,出院後就把那台機器再還給我哥哥,這一台機器是跟我哥哥的女兒借的,所以要還人家。一還去,在家裡又馬上不行了,你看人多依賴,對不對?
這裡我再插一段很有趣的事情,這和你們的布施、福德有關係。昨天我聽到我哥哥他們講,可能小孩子考試考得不太好,以前在做家事都有一些獎勵,然後考試考得不太好,家長就說不給小孩這些獎勵了。小孩知道自己考得不好,心虛,當然就比以前更加緊的做家事,看一看她的三隻小豬撲滿,「唉〜我只有這些錢,沒錢用」,就裝得很可憐,是不是就為了她的財而煩惱了?那麼家長也為了要對治她的成績不好而不給她零用錢,就僵在那邊,小孩是很難過,家長是很氣憤。剛剛不是講說那台機器嗎?人家還回來了,結果還多了一包紅包,說要給蔡小妹的,你看,兩個大人還都不能拿(眾人笑),你們學過佛都知道嘛,交待要幹嘛的就只能用在那裡,給蔡小妹的……天外飛來一筆錢,(師父笑說)那蔡小妹就非常開心啊!「你看,我有布施……」布施什麼?她借那台機器給人家聽、服務人家嘛!人家馬上回饋,打開一看,還八個小朋友(二千元)。
你看看,(師父笑說)你們就知道我們這一途的有多痛苦、多可憐,說到口乾舌燥也沒有八個小朋友(眾人笑),人家才一台機器這樣子……,尚且機器還不是她花錢買的。這就是佛家講的「發意圓成,圓滿功德」,所以回來……八個小朋友。少說這小朋友也學過,開始在學《弟子規》了,(師父笑說)可是態度應該好像有一點跩,「其實也不用怎麼樣就有錢了嘛!只要布施就有錢了」,你看,這時候家長就恨得牙癢癢,當場說出來,四個小孩就給人了,你看多好,服務人家。所以源源不絕,讓我們去體會愈施愈多、愈多愈施。
「施」在於無心當中,什麼是無心?並不是無所謂、隨隨便便,而是你不要去掛心它。一般講「無住生心」,「生心」是面對事相,不是心裡有罣礙、有這個疙瘩嘛!那「無住」是心裡沒有這個執著、這個判斷、這個分別、妄想,我們去做一個善事是順手而已,並不是想它本身是個善事。那這個例子也讓我們……我們這邊很多小孩也都有類似的例子,你看,稍微學一下法,居然小孩子都比大人會賺錢,所以這就是什麼?我們大人要加緊啊!
這次上台北去講座也是一樣,有一個同參……好像也帶小孩去過嘉財那邊,然後就很不忍心台中有一個法寶流通處經濟拮据,法寶流通本來是隨喜功德,結果他說這一套(法寶)是要付錢的,那他很納悶:「法寶流通處怎麼定價要付錢?那沒有定價的不用付錢」,要付那個價格的錢,可是沒有定價。後來人家講出苦衷,說他們那個法寶流通處實在是經濟拮据,沒什麼經費去印製法寶,只剩下那些。他就心生不捨,回到台北之後就馬上匯個幾萬元,不確定幾萬,反正就讓他多賺了好幾萬就對了,一匯過去而已,轉個頭就突然多賺。我也不知道他從哪裡賺的,只知道大概這個訊息,你們若有投資股票的,應該就知道有時候有可能會有這種現象,對不對?這邊出去,那邊就冒出來了,愈多愈施。
這個就是如理如法的求,當然我不是說股票本身這個事情,是我們要去奉獻服務。奉獻服務是總因,那奉獻服務習慣的人,他才容易契入清淨的心,清淨的心就是在奉獻服務裡面三輪體空不求回饋,用清淨心去做這些事項,它就可以把福德轉化成功德。因為行為上心執著了、著相了,他僅有福德而已,沒有功德。那麼清淨本身是功德,因為得力,所以當清淨產生作用就是我們所謂的無量智慧,無量智慧可以改變我們人生所有的疑難雜症,福德不盡然,福德只能去抵禦而已,一般說抵抗,當然也比較不用抵抗的名詞,就是說可以堪受,可以去承受我們所謂的災難,福德是這件事情,那智慧可以解決它,承受並沒有解決掉。
所以說我們人都會怪東怪西,我剛剛說在病床的那個人,他就開始在怪說……曾經有陰陽五術專家跟他說他的問題就是兩個鬼跟到他,那回來了之後,那個【無住】player又還人家,他就又發作了嘛,一發作就又開始在恨鬼了。你看多愚癡,如果祂是冤親債主,你愈恨祂不是愈冤嗎?人從來不會去反聞聞自性,原來是自己哪些言行舉止有錯誤、自己哪些起心動念有錯誤,一股腦兒就反射到這些冤親債主。當我們凡事遇到障難都想到冤親債主的時候,保證這個人永遠不能成就,永遠不能解決他人生的問題。為什麼這麼講?那坊間大部份不是都說冤親債主嗎?去調解嗎?那你設想,調解是從誰調解?是從自己調解啊!你不可能要祂怎麼樣啊,對不對?(師父笑說)拿刀子去押著人家說不要來討債嗎?那人家會更恨啊!那業障呢?還是自己啊!去接受了它就沒事嘛!那這一個問題就是剛才嘉財在問的那個。
唉〜有時候看一看,教育實在是一個很危險的工作(眾人笑),(師父笑說)現在說起來很危險,隨時有暗箭啦,你們知道嗎?不過,成之於在人,剛才說嘛,「假使頂戴歷塵劫,身為床座遍三千,若不傳法度迷情,實則無有報恩者」嘛!所以當年釋迦牟尼佛在山崖下,阿難跟在後面,大護法要護持釋迦牟尼佛,走著走著,提婆達多不是要用石頭把祂砸死嗎?提婆達多好像是阿難的哥哥嘛,他的神通也是他(阿難)教他的。結果走著走著,釋迦牟尼佛也是如如不動,石頭砸下來……若是有這個災難,我們就藉著這個災難成就無上道了嘛!那如果我一心向道、道已契入,災難自然遠離,所以也不會砸到我什麼,對不對?結果石頭砸下來,阿難嚇一跳就閃了一下,結果韋陀天尊用金剛杵把石頭擊碎,一小塊石頭砸到釋迦牟尼佛的腳,流一點點血而已〜出佛身血,人家也是這樣如如不動嘛!人家也沒有怪東怪西的,對不對?那你看阿難……(師父笑說)「唉〜慚愧,我應該是要護持您的,卻自顧自的閃躲」(眾人笑)。
常有的事啦!所以,對一個修行者也不看外在的這些我們所謂的是是非非、不平等、不應該,他還是只看待自己。那為什麼有時候講?講亦是為教育故啊!所以現在的人……你在吃飯的時候就要體會最難的就是這個,所以你們若是有站講台的,你們的心臟就要比較「勇」一點。「勇」不是莽夫、很勇敢這樣子而已,就是你們的實質要等於……甚至大於你們的外相,這些名建構在外在,畢竟盛名過於實者常招來奇禍,你的社會地位和你的名聞利養大過你內在德修的時候,這種人常常會發生很奇特……「奇特」是比較好聽,奇奇怪怪的禍害。所以在這個年代,明星最常出現有這種現象,很多明星都是奇奇怪怪的方式死掉,剛好都是在他事業最高峰的時候,常常有啊,那就是這樣。所以這些都是一種示現來警示我們,讓我們在我們的道途上更加謹慎,不要去虛度光陰。
說到虛度光陰,那天在蔚藍海岸(法國)時才對瑞珠、宏哲、奇霖他們說:「我不曉得來這一趟的意義你們值不值得,可是我值得了」,為什麼?因為我們的人生主軸我們很確立,我們在那邊也處理了很多case,若以你們的角度,也去幫助了很多群眾,教育嘛,其餘的對我們的人生就不甚重要。所以我們的行業……隨順世間的講法〜行業,可能比起大多數人都要自在主宰一點,比如說我們只有七正道,一般人都要契入八正道,那為什麼我們只有七?因為我們的正業和正命是同一個,就七正道,所以我們比較輕鬆啊!不用再多拉一個。講該講的話、做該做的事,得失從緣,尚且沒有得失,何來一個從緣?可是多數人的行業沒辦法這樣,下對上、中對下,公司行號一些不如法,你又沒辦法去義正嚴詞,都活在一種人生的無奈。
那怎麼改變?看你們的志向啊,志向拉得愈高,達到之後,它(能)化除的問題就愈大。那如果你們的志向……意思是說把格局放大一點,不要老是在我們一個小小的自己的身體健康、財富、下一餐在哪裡……我不趕快存錢,晚年就會怎麼樣,通通是這些,這樣的格局太小了,那你人生一定別人有的問題你都會有,你自己有的問題可能還多過別人。那好吧,擴大一點〜我的家庭,我的爸爸、媽媽、小孩,我要為他們著想,你看,格局又只是這樣子。所以,要把你們格局擴大,學習的人他有一個理解的機會,一般沒有學習、沒有理解的機會就不用講了,那有理解的機會,你理解到了,你願不願意去拓寬到那麼廣嘛,對不對?
我們常會講盡虛空遍法界是自性所產生,所以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問題就來了,我們的心量有沒有盡虛空遍法界啊?換言之,你的格局有沒有盡虛空遍法界啊?你的關心點是你這個地球而已,還是整個宇宙?那宇宙還太小,非常狹隘,還是無量無邊的宇宙?為什麼講無量無邊?因為有不同維次空間嘛!不是只有這一個平面的宇宙,那你的格局能不能擴到這麼大?如果你擴到這麼大,你的涵養就會往那邊追逐,那低於這個的你自然就不會去關照,自然就不會因它而有所罣礙,超越了啊!所以這就是一個學道的人的方向,那拉到極處,所有一切即得。
那麼極處在往內尋求的時候不是那個追求的求,而是那一個契入,比如說……也是一句話而已,那也是《六祖壇經》開宗明義講的,「菩提自性,本自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就這麼一句話。所以清淨為是,善護淨心,那個一的格局就是一切,我們若沒有,我們就永遠在這種生死流轉裡面、六道輪迴裡面,不管你知不知道它的名詞、你知不知道有這回事、你認不認同它,真理就是真理,事實就是事實,無關乎我們的信與不信,我們還是要隨業流轉,隨著生死輪迴去造業受苦,沒完沒了。那這是一個學道人最冤枉的部份,我們生生世世都在幹這一件事情,來到這邊,要不要劃一條線:「好了,不要再繼續了」?那如果有這樣的人……這個時代大家都是這樣的人,我們這個位子就輕鬆了,你知道為什麼嗎?(師父笑說)就沒有暗箭了嘛,對不對?就不用在那邊提心吊膽。事實上,也不會提心吊膽,為什麼?逆來順受、順來看透,每個人有他的逆境、有他的順境,是怎麼去透過境緣完善自己而已嘛!
留一些時間給諸位,看半個月來有什麼問題?因為半個月來都不在台灣,一回來就後面都滿了,電話接不完。要把握機會啊,為什麼?剛剛我在樓上,阿興親自打電話來說他今天公司非常忙,怕會趕不來,我說沒關係,你要把事情忙完,安住在當下即是。去法國的當天,有幾個同參坐在這邊,那時候阿興打了一通電話來,非常急迫,就說他朋友的老婆中邪了,非常危急,怎麼辦?他就問我晚上有沒有空?我說晚上的空閒讓給飛機了,等一下就要去搭飛機。那怎麼辦?隨緣啊!我們常常會遇到事情才想到「要怎麼辦?」,不會在還沒有什麼事情的時候就趕快去……我們剛才說的「擴大我們的格局」,擴大我們的格局就沒有這件小事情發生了嘛!即便過去有這個業力、有這個冤親債主,也會因為你的格局大而消弭它,把它含融掉、化解掉,也不需要靠別人啊!
所以,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我們常常有一種對世間的感慨就是這樣,常常有問題的時候,第一時間要我們出現,解決了之後呢?所有的時間都找不到;那我們有稍稍小小的需要他而已,也找不到啊!等又遇到他小小的問題,就又第一時間要我們出現,然後沒完沒了,這就是不究竟。所以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菩薩覺有情,那我們至少要把自己……即便還不能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只要把我們這個有情(色身)、生命狀態挪上一點、覺悟一點,把我們自己變成覺悟的那個有情眾生(菩薩),那那個菩薩就開始會畏懼錯誤、不當的原因了嘛,所以他就沒有不好的結果,那就也不用講「畏果」,對不對?因為本來就沒有,要當這種人啦!才不會改天我們又要去哪裡了又找不到。
這一次我去台北,吃完飯要下電梯,李叔叔突然冒出一句話,他問我:「老師,你現在的學生都沒有人可以像你這樣處理問題齁?」我說:「應該是還沒有吧!怎麼樣?」他接著說:「那你不是會累死嗎?」(師父笑說)我就說:「嗯〜你看看我現在這樣子是不是快死了?」(眾人笑)對啊,若是一般人早就死掉了,我們現在是毗廬遮那如來保佑,讓我們還有一息尚存,在這邊苟延殘喘、度化自己,因為實無眾生可度,唯眾生自性自度,那一切眾生皆是自現境。所以我們在台北講座時,就跟那邊諸位同參說:「感恩諸位!毗廬遮那如來無盡慈悲的示現,來成就我們這個……假冒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假冒啦,你不是他,相似他也不錯了。所以,要透過這些境緣來迴光返照,成就自己的無上道。所以才說有問題的要趕快把握,莫待無花空折枝。
嘉財師兄:師父,我請教一個問題,因為我和我的太太美雲現在在上課要考證照,上課過程當中,關於如何教育小孩,幾乎所有的老師都說嬰幼兒從小要多元的刺激,要讓他全腦發展去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創造力,可是這個觀念……我不曉得到底是對的還是錯的,因為每一個老師其實都很認同這個觀念,每一個被教育的人好像也都是朝這個路在走。
師父:因為這些老師沒有去接觸到聖賢教育,他們的「對」對於他們是一個被動式的植入,所以這有一句話可以解釋,「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你不能去怪這些老師,因為他們不知道,他們不知道什麼叫做「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最後的結果叫做觸類旁通,他們不要「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只要觸類旁通,那了不可得嘛!所以用錯了方法。
真正要成就無限本能……不是潛能吶,本能裡面具足無限的潛能,我們現在不是很多潛能開發中心?你看,潛能是你本能裡面無限多個的一小個,我們要去追逐那個,卻忘記我們的本能。所以,自性如果像虛空一樣,虛空就是那一朵雲,自性是你的本能,我們用比喻的來講,你看它的能力有多大。本能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可是要怎麼契入本能?不是往外,畢竟心外求法了不可得。我們現在的人都追逐知識常識,所以你講的範疇、這些老師的範疇是知識常識的範疇,知識常識可以幫助我們人生瞭解問題、發現問題,卻不能解決問題,唯有無上智慧才能解決問題。
所以這就是他們沒有……我們說如果有過(過錯)的話,就是不學法之過,什麼法?如來聖法!如來者,諸法如義、如其本來,換言之,降下來一點講,是他們沒有學習古聖先賢教育的過錯,讓他們不明白,活在愚癡的世界裡面。「哪有愚癡?我們的學位很高啊!我們是專家」,是呀,專家有沒有煩惱?有啊!專家的煩惱誰解決?那你成就你的一生最後得到煩惱,這是什麼成就?所以,「覺者」沒有煩惱,只有學者以下才有煩惱。一般人有煩惱找專家學者,專家學者的專業可以解決,專業以外不懂嘛,他也會遇到這些(不懂的),那就煩惱了,畢竟人生是總合的、不是單一的、不是被分析出來。比如說你這隻手是一根手指頭嗎?你從一根手指頭看的時候,它是不是手?它是,可是它不是全部的手,你還有第二根、第三根、第四根、第五根,現代的學者就是在捉摸一根、二根、三根,覺者就是直接契入這就是一隻手,那個就必須透過一門深入、長時薰修。
所以東方的聖哲教育從來沒有人教人家通才教育的,從來沒有人教人家雜修的,我們現在一般從小學……我也是,我也踏上了這個歷程〜(師父笑說)通才教育的可悲歷程,有夠可憐的,我覺得我讀書有夠可憐的,因為被錯誤的教育,還好我們的反思能力比較強一點,趕快停止。最後總合會是一樣,可是一個成就、一個不成就,比如說你讓他心定,好奇是讓他心亂、心不定,有稍微學過的都知道,智慧從哪裡來?你剛才講的那所有不就是為了讓這個小孩有智慧嗎?他的心、他的嚮往不就是為了這個小孩有智慧嗎?可是所有的方法都造就這個小孩只有知識常識、沒有智慧,為什麼?第一步就錯了,要他好奇,好奇心浮氣躁,你從來沒有看到一個很沉穩的人很好奇的,你也看不到一個很好奇的人很沉穩,對不對?
好奇是一般現在人講的求知欲,求知欲不是求智慧,求知識常識那也不用好奇啊,現在的人你也不用教他開發什麼好奇讓他有知識常識,因為以後的電腦會更先進,他只要買一台好的電腦就有了,上網查嘛!那你想想看,你們這裡諸位有多少人有上網的經驗,你們查到那麼多知識常識,你們人生解決了嗎?有讓你們更清楚明白嗎?(師父笑說)我是不好意思說讓你們更……兩個字〜茫然,對不對?這是錯誤的方向啊!聽好,不是那些知識常識本身錯誤,是我們這個人的起心動念方向錯誤了,用錯方法去接觸這些,通通變成錯誤的。
所以,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精純,一門深入叫做精嘛、純嘛!那精進的進……長時薰修叫做前進嘛、不間斷,這樣的方式才能讓一個小孩得到心平靜。那心靜產生高度的智慧,智慧是從清淨心來的,不是從好奇心來的,也不是從什麼開發大腦來的。大腦是你自性的產物,你要開發什麼大腦去得到智慧?換言之我們反過來講,大腦是你智慧的產物吶,那你能夠擁有整個遍虛空法界,你卻在開發這個大腦、腦漿?現在我們公認最聰明的人其一愛因斯坦,尚且還不瞭解宇宙人生真相哩!他當年說:「唉〜很遺憾,來到這個時代只剩下六個人能夠跟我論數學」,(師父笑說)我也替他遺憾,因為他沒遇到釋迦牟尼佛(眾人笑),佛者覺也嘛!
「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我們自己怎麼給小孩正確的理路比較重要,那麼學習是什麼?沒辦法,來到這個時代有共業,共業你要順應它,順應它並不是我們隨業流轉,而是我們順著這個緣和光同塵,有機會再拉拔起來。不然你想嘛,在座有多少人以前來是這個思維?諸多思維啊,我們要怎麼辦?我不就倒了?所以你如果先跟人家對立,到處說人家不對、不對,人家也就說你不對。那他們不是不對,他們是不圓滿,那你能不能讓自己提昇起來,幫人家補足不圓滿的那部份?是補足不圓滿讓它圓滿,不是把它原來的剁掉嘛!那我相信廣學博聞只有一種人,心得定的人才有能力。那這個也是你們在學法處處珠璣,古師大德哪一個不是這樣在表演給我們看?
那一天小妍才告訴我,因為那一天去載我媽媽,上面還載一桶水,放在座位椅墊上而不是在腳踏墊那邊。結果我只是等個人家上廁所回來而已,進車子已經有燒焦味了,然後小妍很訝異:「真的耶!真的把光聚在一點就可以燒起來了。」這個濃縮的光和太陽射出來的光總合是一樣的,為什麼總合的光讓一張紙燒不起來?用放大鏡把光凝聚成一點,紙就燒起來了?所以我們人生是要有作用,不是在那邊……我們之前常常勸你們不要追逐學者,學者讓你們會比一般人更痛苦,為什麼?一般人沒有學者的光環,不會有因傲慢不能滿足而來的痛苦,學者會有因傲慢而不能滿足的諸多痛苦。加上傲慢不能滿足就嫉妒,就再加深嫉妒的痛苦,這些通通來自一個欲望的追求叫做貪愛的痛苦,那一旦上軌道,心如草原縱馬易放難收,奔馳出去很難抓回來,所以貪欲無限上崗的痛苦,生生世世在加深我們人與生俱來的三重障〜傲慢、嫉妒、貪愛愈來愈深、愈來愈深。
那我們保證過去我們都會怪……我不是針對這個問題,拉出來,我們人都會怪過去有這些業障,我保證你現在業障比過去多,(師父笑說)我們很多業障的在怪那個少業障的,很矛盾啊!所以,學制有學制的體系,我們清楚就好了,不需要去跟人家對立。為什麼?因為你要去幫助人還得要有一個關鍵叫做「緣」,所以諸佛菩薩祂自在灑脫,有緣則進、無緣則止,是道則進、非道則退,那我還是完善自己嘛!那你看孟子也講到一個基礎點〜「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你能不能在一路走來始終如一裡面秉持你的定靜功夫,不被這些左右錯知錯見所動搖?這是比較重要的。我們不被動搖不是叫我們去和人家對立,是我們明白清楚就好了,我們還是在做我們覺者的路線,覺者可以花少時間辦到,學者不能。
我以前不是算給你們聽過嗎?一路走來順暢如意,從小學開始算起,你拿到博士學位要二十年,當中還得沒有閃失,像我這種就不行了,(師傅笑說)還要多加一、二年被當掉留級的、還重考,你看像我們這種拿學者多痛苦啊!拿到了,尚且還不能當全球頂尖的那個學者,因為那還得要機緣,對不對?那你幹嘛?做覺者十年就搞定了啊!做半覺者好不好?三年就搞定了,沒人要啊!奇怪,現在的人……對啊,三年好好落實《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你就得定了嘛!連《十善業道經》都不用了,《太上感應篇》也不用了,三年就一本《弟子規》就得定了,你就覺了啊!
定中生慧嘛,你至少大悟沒有、中小悟也有,中小悟有了,比起現在所有的學者……這個就是我之前在……這次上台北,上完課、下課之後,晚上在喝咖啡,有一個台北以前的同參,他也很熱衷於這些靈修、心靈成長的課程。他只要每次來就是又有問題,可是從來不講有問題,「我好久沒看到老師了,想來見見老師」都是這樣(眾人笑),(師父笑說)我就說:「來啊,來啊,來喝咖啡」。果真人家不太理解這些東西,他說現在印度還有一個什麼靈修團體可以幫助我們靈性提昇,還這樣劃個螺旋狀,我說:「你怎麼確定?」他說:「他們的信徒都說他開悟了」,有哪個信徒不說他們的老師開悟啊?我問他怎麼確定?通通不能確定,第一件事情就要先準備二十萬。我跟他說:「省起來,省起來,我教你,你把三年前的《弟子規》拿起來,花一、二年深入去落實,不是讀而已、是落實,你就超越了我們這個地球檯面上數得出來、叫得出名字的百分之九十的大師了,你的所有能力、你的智慧都超越他了,何樂而不為?」
我們偏偏要追逐在人家後面錯誤的路徑,在那邊讀很多,啊〜現在一種新的功法出來了,你們說的那個好奇的出來了,還什麼要開發左腦、右腦的出來了,對不對?你翻遍所有的大藏經,釋迦牟尼佛叫你開發過哪一個腦(眾人笑)?沒有啊!人家是覺悟者,人家三千年前就可以知道所有現在最頂尖科學家發現到的事了,尚且現在全球最頂尖的科學家所發現到的還沒有人家講的細緻。我們不要講發現,講做到的好了,一個晶片可以容納大藏經了不起了,古時候一本大藏經全部要抄,要幾本?圖書庫要很大嘛,對不對?小小的晶片……哪有什麼?釋迦牟尼佛告訴你了,一微塵一世界吶!一顆微塵裡面已經存了整個虛空法界的資料在裡面了,那個晶片還一個指甲這麼大,才一本大藏經的字,你看看,多落伍!
那微塵多小?你們知道「牛毛塵」,牛毛塵就是一根牛毛拔起來,它的頂尖可以放一個物質,怎麼動、怎麼揮都掉不下來,那麼小的東西叫做牛毛塵。那麼這個牛毛塵除以七,七分之一叫做「羊毛塵」,羊毛是不是更細?羊毛的頂尖上面放一個物質,怎麼搖都掉不下來,這個叫羊毛塵。羊毛塵再七分之一叫「兔毛塵」;以此類推,兔毛塵再七分之一叫做「水塵」,水裡面有空隙、密度更大,比這個顆粒還小,這個兔毛塵的七分之一可以在水的空隙來去自由、不受阻礙,這個叫水塵。水塵再七分之一叫做「金塵」,金屬的密度又比水大,金屬裡面還是有空隙,這一個物質可以在裡面來去自如叫做金塵。金塵再七分之一叫做「微塵」;微塵再七分之一叫做「色聚極微」;色聚極微再七分之一叫做「極微之微」,極微之微就是鄰虛塵。這麼一個小小的東西裡面存了整個虛空法界、整個宇宙的資料檔案在那邊,那個晶片……唉〜地球人怎麼那麼落伍(眾人笑)?(師父笑說)三千年前沒有任何儀器就知道了啊!
那麼就像這個物質的世界,彌勒菩薩也講:「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識」,祂講一彈指三百二十兆個畫面過去了,現在有哪一個電影……數位的好不好?有沒有那麼清晰?能不能做到那麼逼真?通通沒有啊!所以現在的人追逐出來的這些都是以妄取妄、以妄制妄,了不可得。所以回歸真性路線要對,這也就是為什麼坊間來到這個時代這麼多的靈修、這麼多的生命成長和這麼多的新興宗教產生,這些都是為了追逐幸福美滿人生嘛,我們這樣用白話講,靈性的最高極致,可是為什麼這個時代甚少聽到有開悟的人出現?幾乎沒有,因為方法錯了,就學古人啊,回去找一門深入、長時薰修。
所以我說我們很不幸,我很不幸踏上了這個時代,小學就要通才教育,小學時如果家長和老師允許讓我畫畫就好、什麼書都不要讀的話,現在早就開悟了,也不用坐在這邊練習。一天八小時,小學生從早上第一堂課上到最後一堂課,假設上六科好不好,有的兩堂課的,每天六科、六科、六科,每一科才契入一點點就斷掉換下一科了,所以它不能延續、不能去發酵。這樣六年下來總合是這麼多,可是如果換成另外一種教育方式,每一個小學生上學,第一天只上一科,第二天上昨天那一科,第三天上前兩天那一科,通通一樣,一科上一個月之後再換一科。比如這樣講,第一個月八堂課全部都上國文,第二個月八堂課全部都上數學,這個小孩子他會開悟,他會有他們這些方法想得到的那個智慧。
六年畢業總合還是一樣,可是一個有智慧、一個只是知識常識,甚且還記不得,對不對?要不然你們現在在座的誰記得小學所有的課本?沒有!那你們問我記不記得?我不記得,(師父笑說)可是我們信手捻來通通可以知道啊!路徑不同。所以好奇沒有用,好奇會讓我們心浮氣躁,學佛之道戒、定、慧,戒就是守那個規矩,要守對的規矩,現在的人也守規矩,可是守錯了。比如說教育的制度錯了,我們現在的教育制度方式、模式是西方來的,基於這一點,我講一個例子,當年淨空長老剛出道的時候,被星雲法師找去佛光山的佛學院教書、當教務主任。教了一學期之後,淨空長老就提出一個方法跟星雲長老彙報,星雲長老看完之後,「哇!這方法好啊、好啊,可是不能用」,為什麼說好又不能用?他說因為這不像佛學院,這樣的教書方式不像佛學院。
那你們就知道了,佛學院現在的教法、安排課程是西式的,所以當今我未見過半個開悟的聖者是從佛學院出來的,就這麼回事。那進佛學院不就是要成佛嗎?進佛學院不是讓你出來做專家搞佛學的,是要叫你做佛的,可是沒有半個佛出來,浪費社會資本、浪費個人精力、浪費所有整個宇宙的資源。所以如果他改………淨空長老提出來的方法是什麼?剛剛我講的那樣,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假設他第一學期要上六本經,那第一學期上一本經就好了,第二學期還是上一本經,會了再上第二本經,什麼叫「會」?做到!
那天好像是女淇來,我跟她說有一天某個男同參來,那他以前就是什麼經都要看,然後他每次來請教就是「老師,我應該看哪一本經呢?」我問他:「那你喜歡哪一本?」「我覺得我看《法華經》的時候,心裡特別平靜祥和。」「那你就看《法華經》。」這時候他馬上冒出來:「可是呢,我覺得看《華嚴經》的時候可以……」,「那你看《華嚴經》。」(眾人笑)「但是我覺得《楞嚴經》……」,「那最後改《楞嚴經》。」他回去就看《楞嚴經》。看了一陣子,入不了又沒什麼興趣,又來了,「老師,我應該看什麼經?」我問他:「你《楞嚴經》看得怎麼樣?」「《楞嚴經》看得沒什麼興致。」「你其他兩本經也偶爾在看?」「有。」「那你覺得哪一本經好?」「我覺得《法華經》特心情平靜的。」「那你就看《法華經》。」「但是《華嚴經》……」「那你換《華嚴經》。」換來換去換了四年,最後來這邊後悔、懺悔。那我說:「你現在看《十善業道經》。」他就看《十善業道經》,看了一陣子,心比較平靜了。「你現在看《弟子規》。」他就好啊,換《弟子規》。
女淇那天來,我跟她說這個人現在大躍進,女淇就跟我質疑一個問題:「從《十善業道經》看到《弟子規》怎麼會說進步呢?」我不是說「進步」,我是說「大躍進」,不是大妖精(眾人大笑),(師父笑說)有時候口誤,講得……,真的啊!大躍進啊!因為人貴自知,你知道你哪裡不足你去補足,這不是大躍進是什麼?你在那邊好高騖遠,追逐那些人家所謂比較高尚的,半句做不到啊,幫不了你的人生,而且還幫你助長這些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癡慢,(師父笑說)那當然裡面本來就有自私自利了,這樣要幹嘛?當然是從《十善業道經》變成《弟子規》大躍進啊!
所以,學道的和一般世間做學問的人不一樣,畢竟「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所不為啊!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你的能力本來就這麼好啊!那你剛剛講的這些老師他們也是讀那些書嘛,也是某些學者研究出來的嘛,那研究出來……有其可能性、沒有其必然性,比量的世界啊,佛家是要你回歸現量世界啊!本來就是這樣、法爾如是,而不是在那邊推測的。我相信他們這樣開發半天,天曉得哪一個腦、兩個腦都圓滿出來的(眾人笑),(師父笑說)你也沒看到啊!
我們說也得要信、解、行、證,你也要證實給我看嘛,也沒證實到。那你說我講的呢?有啊!釋迦牟尼佛證實給你看,對不對?這一次宏哲和瑞珠跟我們出去不是都在看證實嗎?對不對?所以我用剛剛的用詞,(師父笑說)宏哲現在終於有一點點的相信他師父了(眾人笑),他師父是去證實古聖先賢智慧的人而已啦!不是我們這個人,是生命狀態,只要我們落實得同樣,每一個人都一樣嘛!為什麼?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可證得!「證得」……我們先拉出來,為何證得不了?因為我有妄想、執著,在開發這些腦叫做妄想執著,他有一個「想要比一般人高」就妄想執著了啊,了不可得,這就是讓他遠離一切智、自然智、無師智的主因。所以若遠離妄想執著,則一切智、自然智、無師智自然證得,就這麼簡單。
那為什麼要「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因為雜心修道終不成就,雜心心是心浮氣躁的,所以要專心,專就是一,要不間斷訓練叫「進」,所以精進、專精,這樣的方法能夠讓我們回歸我們自體性無上智慧(根本智),般若無知、起用無所不知。那剛剛你在講他們的那些就是一般後得智的一些小材料,你要煮菜……你要先會煮,不是你有那些紅蘿蔔、芹菜什麼的就會煮,你講的那些好比是其中一個芹菜的一片小葉子而已,它能夠代表一盤菜嗎?尚且代表了整盤菜,還不能代表你會煮菜的能力。所以,用一片葉子要證明你有煮菜的能力、要開發你有煮菜的能力,了不可得啊!因為錯對位了,不行!
所以我們要拉回來自己定靜的功夫,有一天定靜功夫會產生能量,你們現在所謂「美好的磁場」,若告訴他們,他們比較喜歡聽「磁場」。那你有好的磁場,你去學就感染到他們了,他們也就變成這樣的磁場,所以以後面對他們的小孩就有福了,現在面對的小孩只有苦、沒有福。要不然你設想你若是那個小孩,你會快樂嗎?你若不快樂,你會感恩他嗎?為什麼我講到這一段?要不然現在的人都會理解成玩樂的快樂,玩樂的快樂是一種習氣,不應該助長。那麼我講的這一段就是有的人學法的過程是痛苦的,可是他會去感恩,因為這個苦讓他成就。有的人學法只是表面上的快樂,不會成就,因為他沒學到,他還在順著他的習氣長養,所以表面快樂,實質上是一種空虛的狀態。
這個問題就是這樣,(師父笑說)還是他們有沒有強求你們要怎麼樣?(眾人笑)
嘉財師兄:可能以後如果有帶到小孩子,別人的父母觀念也就是這樣子。
師父:所以那就是要看我們自己的功夫了,這一件事情你也不能白去接觸,你要有所體會、要一聞千悟。你這件事情為什麼?拿證照,證照等於能力,那學歷呢?那為什麼你們要追逐外在的這些建構?對你來講著實就是這個法而已,其他的都不重要啊!為什麼?我有這個法用諸天下皆準,我拿到本體了嘛,有沒有執照……順應它嘛!我們不是否定執照,可是執照不等於實力,實力最重要。有執照不等於你會把小孩教好、帶好,對不對?沒有執照也不等於你教不好。可是借來的……「借」叫做手法,這個世代的法律這樣子,我們不能違背它、要順應它。那拿一個執照……你就發現最重要的還是什麼?還是實力嘛,我不相信那些拿到執照的人等於有實力。如果是要長養小孩子習氣的都好教,你就蓋個遊樂園讓他進來,每個孩子回去就都會跟家長說那裡好、那裡好(眾人笑),對不對?(師父笑說)我們每天都想去那邊,就蓋個遊樂園啊,可是對小孩子無益啦!
看看其他還有沒有(問題)?
雅聰師姐:師父,最近我不知道……最主要的部份是在教小孩的部份,因為那天我自己的孩子跟我反應說他不喜歡到我工作的地方,因為他覺得在那邊如果犯了錯……就是他很怕犯錯。當他說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其實是發現我自己好像也是一樣,所以,我不曉得……
師父:所以他在提醒妳,「媽媽,妳怕犯錯哦」,那妳希望他勇敢面對,「媽媽,對了,妳也要勇敢面對」。
我禮拜二在台北上完課、晚上去吃飯,就有一個服務小姐服務我們這一桌。那有一個餐點上來放在我旁邊,然後就有第二個男的跑過來把它轉向,我說:「沒關係,都可以啊!這樣就可以了。」然後他就解釋是擺錯方向了,是要把那個餐盤上的畫面擺得讓客人可以看到,而不是倒過來讓客人看到背面,他講的是菜的擺設,盤子是平的,講究菜的擺設這樣。然後那個女的馬上就講出一句話了,她說:「沒關係,沒關係,我們這裡不怕犯錯,錯了要馬上改過。」就這樣而已,改過就沒了啊!這件事情就沒有了。我們人怕犯錯就是一定會沒完沒了的犯錯,所以沒完沒了就很多問題,潛藏性的或顯性的都在那邊。
話又說回來,妳看,《弟子規》一句一句照著做而已嘛,我們自己有情緒就會怕、就會做不到、就會……什麼一大堆,又往外再去就模糊掉它的本身了。所以,學法要化繁擇簡,不要太複雜,「簡」就是單純、就是老實,老實把我現在做不到的做到就好了嘛!妳看,人家一個餐盤這樣上來,可能有的服務生就緊張得要命了,怕待會兒不曉得要被主管罵成怎樣,「我們這邊不怕犯錯,當下改過來就好了」他就改過來了,客人又不會罵他,他的主管也沒罵他啊!他下一次就不會這樣子了。
雅聰師姐:因為這兩天我在夢裡面夢到被 師父罵,夢裡就覺得很害怕。
師父:那現實都罵過了,夢有什麼好怕的(眾人大笑)?(師父笑說)對不對?所以妳看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很難做到,我們知道夢是虛妄的還嚇得要命,現實都遇過了,夢裡還嚇得要死?你們現在就是人生一場大夢,所以妳們現在也在害怕。(師父笑說)不會吧!我應該……真有那麼兇嗎(眾人大笑)?
訓練我們勇於承當的個性啦!直下承當,過錯本來就會當下消弭,我們人都會……換言之妳們比較聰明,聰明的人就會有這些不好的結果,太聰明的人就會鑽孔、鑽縫。比較憨直的人……反正我就是傻,不懂得鑽,我就是剩下直接改過這樣而已;聰明的人就是面對了還要轉,所以會從一個問題產生N個問題出來。那就像傳染病那樣不斷蔓延,妳第一個傳染病……好不容易發明到藥要對治了,它已經進化了,之後還要再發明,妳看多累?就不要讓它傳染就好了嘛!
還有一些時間。
宏哲師兄:曉蓮在今天的電話中轉達余瑤(同學)的兩個問題,那我只是把她的意思講出來。第一個問題是她請教師父說當師父在唱音聲的時候是用什麼樣的心境,所以能唱出那麼美好的音聲?第二個問題是拜佛、念佛能不能減肥?
師父:可以啊(指拜佛、念佛能減肥)!這些都是有經驗的、有證實到的,第二個問題是「可以」。第一個問題「同理心」、「清淨心」,如果能講得出來是這些,一般你們說慈悲心、愛心……等等,就這些啊!人有本善的良知,人之初、性本善嘛,所以一定都會共鳴,除非你不是用著這種心去唱,那那一個深度就不到位,簡言之是這樣,清淨!
宏哲師兄:用這樣子跟她回覆?
師父:這是人身自由,你明天遇到我,我可能又講不一樣了(眾人笑),(師父笑說)我也不知道啊,就當下就這樣。因為這不是教戰守則,那你知道的你就跟她講嘛,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嚴重性啦!那這些問題是通則,不是個體性,又不是說她問這樣:「我這些病會不會好?」對不對?
那你說唱是不是當下要用什麼心?不是,是你平日就要用什麼心,你唱的時候根本沒想到什麼心。那就是當年2002年的時候,我們在高雄的文化中心跟一個畫會聯展,展一張也是150號(作品的規格)的圖,「太初音繞靈山水」那一張圖。剛好在那邊巧遇我高中教我們西畫和國畫的老師,他們都退休了,那後面跟著一群畫畫的門生。因為很久沒見面嘛,從畢業到那一天,中間都沒見過面,然後相見歡,他就問我現在畫圖都在想什麼?我說「沒有在想」,他說:「沒在想,怎麼畫?我們畫畫就是要表達思想,沒想怎麼會畫?」他六十幾歲了,我想他既然執著有個「想」,你跟他說沒想,他很難接受,那就這樣說好了,我說:「有、有、有,你這樣提醒我就知道想什麼了,我是非想而想、不做而做、無為而為。」我跟他說:「老師,你設想嘛,你現在畫這張畫,你就用這兩天研究、想一個想法,你的畫就是這二天的能量。你如果放盡空,那個清淨心回歸,你畫的能量是你無量劫的能量。」
他聽不懂「無量劫」,門生好說也是有修佛的,那些都長輩啦,那時候我才三十歲,那些都是五、六十歲的老伯伯、老媽媽,然後他說:「欸〜小伙子,你學佛哦!」我說:「沒有啊,我不知道什麼是佛。」他就問說怎麼能講出這些佛理……什麼等等,我說沒看書……,現在都很少看了,更何況那時候?我跟他說自性本然嘛,你自性流露,無量無邊的智慧德能在裡面,只是看我們功夫得不得力的問題,如果我們功夫不得力,顯現不出來,不是沒有、是我們自己〝憨慢〞(台語,比喻沒本事)。換言之,對外境沒辦法去處理,是我們自己出問題,不是外境的問題吶!那得力的關鍵在於清淨,清淨裡面回歸自性,含藏無量無邊的本能、無盡寶藏在裡面,所以叫「無盡藏」。
那他們在講說不可能,以為我們在騙人,那我們就講啊,這些佛學老參都看了三、四十年的經了,我說:「你們看了三、四十年的經,你說我講得出來,為什麼你們講不出來?」他們都是標準認真在做課的人,標準虔誠的宗教徒,甚至是讀書人、學者,非常用功的這些人,對啊,他們就愣在那裡。我說好啊、就算我要講得出來你們的程度,我要從我娘還沒懷胎就開始了吶,因為他們五、六十歲,我才三十歲,那麼假設扣掉二十年,我媽媽應該在懷我的前十年,我就要開始看了,我才有他們一樣的水準嘛,我們以四十年來做比較。
所以諸佛妙理非關文字,經書因人說有、萬法本自人興,他們都知道《六祖壇經》,所以還好、還好,因為秀才最怕遇到兵、有理說不清,還好他們有讀過。我就說六祖惠能不是大家都知道公認的文盲嗎?那請問《六祖壇經》是不是他講的?他們說:「對啊!」「那請問他看哪一本經?」沒有啊,對不對?我說:「這不是你們畢生看經想追求的最高境界嗎?放下即得!不要再去看無謂的經。」「經」哪有無謂的?只要是經都是對的,哪有無謂?(師父笑說)用錯心態去看經叫做「看無謂的經」,所以要會,回歸回來把自己在經教裡面深入的同時心放下,清淨即得。
那你說這樣記不住,誰叫你要記經典的文辭?我們小時候被老師逼著填鴨還不夠嗎?畢業了還逼自己填鴨,你看看。(師父笑說)我們小時候都填充題,我每次都是填充題扣分扣到紅字都出來了(眾人笑),我指的是國文,我國文很差。小時候很差,怎麼現在可以這樣?用對方法了,就這樣而已。所以有些小孩子不會讀書,你要設法把他引導成正確的方式,他可能又變會讀書了。我們小時候沒人教我們,我們老師也都不知道,我們老師就只會打而已,寫錯就打,這樣子而已啊!現在學校好像不能打小孩,(師父笑說)這個現在回想起來是我們的幸福(眾人笑)。
所以,一利一弊,若能轉物即同如來,就好像我那天講「吃苦」,現在人基本上沒吃什麼苦,真的呀,苦的標準程度也都不一樣。比如說現在的孩子若在學校被打一下就是苦了,你看以前的孩子有誰沒被打得〝青筍筍〞(台語:比喻很慘)的?有死掉嗎?沒有啊!所以為什麼現在的病比較多?「能外形骸者,天不能病」!換言之,現在的人不能外形骸,所以……也不是老天病他,自己就生出一堆病了,天叫做自然,自然生病,能外形骸者自然不生病。「外形骸者」是什麼意思?〝惜命命〞(台語,比喻很寶貝),對不對?孩子打個滾……「太髒了,會得傳染病」類似這樣,疼惜得要命,這樣就常常會生病。更何況又來到這個時代,飲毒食苦,我們遇到的這些同胞們謀財害命(眾人笑),對啊,我們就活在這個世代啊,所以最後只能怎麼辦?自求多福,自求多福理路要對。
還有沒有?已經超時了(眾人笑),要把握機會。(學員默然)要不然這樣就收圓了。
我們說「學道常於自性觀,即與諸佛同一類」,心外求法了不可得,他心覓法無有是處。我們說繞塔繞靈山,靈山塔下修,每個人的生命狀態本身就是靈,是我們迷失了,迷惑造業所以受苦,處於一種不靈驗的狀態。要靈驗……首入空境,「空」不是什麼都沒有,而是理空事有,空有不二才是我們講的真空化,「空」是叫我們不執著,「有」是叫我們善於了別。「慧」善於分別、「智」善於裁決,所以我們要做一個有智慧的人,「智慧」很多人不瞭解它,所以善於分別,就是我瞭解它的不同在哪裡,我甚至有主宰權裁決,那個叫做「智」。現在人不能只有慧而無智,甚至智、慧兩個都沒有,只有隨入六道而處處成障,應該是要「隨入六道處處皆圓,萬類之中個個是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