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農曆二月初二 明覺法堂 (高雄)
弘聖上師說法講紀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in Kaohsiung, Taiwan
on March 6th, 2011 ( February 2nd on Lunar Calendar )
時間:100年03月06日,20:30〜22:00
地點:寧靜園(高雄市鳥松區本館路文明巷1弄2號)
紀錄組恭敬整理
女淇師姐音聲唱頌
瑞珠師姐音聲唱頌
師父上人音聲淨化
我們說離開戒、定、慧三學即沒有佛法,世間法比較不講究,可是,佛法一切成就都在戒、定、慧三學的一併完成,依戒得定、依定開慧。一般講戒、定、慧三學也可說是三寶,慧即佛,佛者覺也,覺悟即開啟無量無邊的智慧,那麼當我們有正知正念的時候,我們的心就定下來,所以,定者正也,覺、正、淨,淨者僧也,僧來自戒。所以,我們說心之體即為定、心之用即為慧、心之行即為戒,戒、定、慧三學一定要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去關注它,有別於一般我們讀書,讀書只是一種授業上、一技之長,想要知道一些學問、一些知識常識,可是,佛法到最後都一定是要用得上。
那「戒」一般比較粗淺的說法就是守規矩、守法,它不是那麼狹隘的只是五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薩戒行,不是那麼狹隘。那大乘菩薩的戒行通通落實在慈悲,離開慈悲無有一法可乘。那十方三世一切諸菩薩亦是匯歸一菩薩〜觀世音菩薩,祂表以慈悲。那麼,說一個觀世音菩薩也代表了無量無邊的菩薩,因為所有菩薩的成就都沒有離開慈悲。那慈悲裡面一定有所謂的「大願」,像我們說的地藏菩薩;慈悲裡面也能生清淨、智慧,慈悲裡面亦有所謂的落實、行為。所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那是華嚴的主軸、中心思想,事實上,以「思想」是因應世間人,因為棄思絕想才有辦法去回歸我們的真如本性。
那菩提自性本無一法可立,亦具足一切無量無邊的法,菩提自性本來清淨,所以,六祖惠能祖師叫著我們「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去做一個有智慧的人、做一個正受。所謂「正受」就是正常的享受,正定而有正受,一般人家所謂的「三昧」,依什麼法得到清淨、得到定即為三昧,所以,念佛的稱念佛三昧,修華嚴就華嚴三昧,它就是所謂的禪定,依此定而受之正常,所以「正受」是它的另外一個名稱,若以人世間可以理解的白話文就是「正常的受用」。
那正常的受用就是佛,現在很多人在追逐佛法依神通,不能說不對,可是,不究竟,神通不是不可以用,是不可以妄用。那很多人也誤解「神通」這一個理路,比如說前幾天我和我的學姐通一個電話,那她來台灣之後遇到這些所謂的生命成長,學佛的稱學佛,基督徒呢?學基督的教誨啊!儒家呢?儒的教育嘛!這些四書五經、十三經;那麼學道的呢?就是一切的道經、這些老莊思維。那最後總難免在成長的過程裡面會聽到「神通」二個字,總是會疑惑啊,「我們人生要神通幹什麼呢?」對不對?我說:「『神通』是我們把它錯知錯解的定義,換一個說法是『能力比較強』,各方面的能力比較強,它就是一種神通」。
從因上來講,天心謂之神、慧性謂之通,淺白來說,我們的心如果像老天爺一樣公正平等無私,西方講博愛、佛家講慈悲,可是,是真正的慈悲,而不是一般所謂的好心、好人好事,這個人很善良、很有愛心,不是這麼狹隘。因為慈悲裡面不帶情執,我們一般人在說的愛、愛心、善良都帶著情執,情剎那生變,所以,這一個善是善惡對立的善,慈悲裡面沒有對立,慈悲是與樂拔苦,它沒有一個自己,所以它沒有情執,也就是說它沒有藉著我們的執著、分別、妄想去行於善,這個叫做慈悲。那麼我們世間人所講的善多多少少都離不開執著,我如果不喜歡我就不會對你好,那麼我喜歡你、我對你好,所以「我對你好」的這一截叫愛心,看喜歡的程度到哪裡就會對到哪裡。那情識剎那生變,現在喜歡你,明天不一定喜歡你,所以,現在對你好,明天不一定對你好,那慈悲沒有這一回事,慈悲是沒有條件但書的。
沒有條件但書的基礎就是「無我」,《金剛經》在講的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第一個無我相;無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第一個無我見。所以,如果「無我」,那後面的「我所」就通通沒有了,它自現境出來的世界也通通沒有了。那人生……我們的生活環境是自己產生出來的,所以一個專有名詞叫做「自現境」。科學家講的我們的人生是「念念產生累積的相續幻相」,那第一道就是我們的身體,依報隨著正報轉,如果我們把我們的心……剛剛講的「心之體、心之用、心之行」解決了,我們的外相也就解決了。那麼由小而大,最小的一個外相就是我們的肉體,大的外相是什麼?我們的生活環境,所以才有那一句話〜「欲生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嘛!可是,現在有很多人……也很感慨,他嚮往的淨土他都往外去追求,那往外追求……內在心不淨就永遠追求不到。
所以,我們第一道的淨土是什麼?是我們的肉體,我們的肉體有沒有清淨?這關係到我們的心境有沒有清淨。所以古諺才說:「清淨是抗體,慈悲是解藥」,我們的人生如果出了問題,我們就回過頭來看我們的清淨到哪裡呀?那想一想,一定是不夠清淨、煩惱很多,一般你們所謂的煩惱、憂慮、牽掛,有的人說〝搞操煩〞(台語:比喻一堆煩惱、易生煩惱),對不對?你去看周邊的人一定都〝搞操煩〞。尤其是現在得到不治之症的這一種人也多數……當然這是大數法則,並不代表百分之百,都是〝搞操煩〞的比較多,那剩下的那少數不是是為什麼?業力現前,即使他這一輩子有修、很清淨,可是他業力現前。就好比說弘一大師,他晚年不是也帶病往生嗎?那個病是不是煩惱、憂慮、牽掛出來的?也不盡然,你看他帶著病還可以預知時至往生,臨走時還交待他的徒弟,因為他躺在床上,他怕死後那些螞蟻會爬上他的身體,一不小心就被他的徒弟摁死,他擔心他的徒弟因此而殺生,所以就交待把他床墊的四隻腳墊著裝水的碗。就像我們古時候不是有菜廚?菜廚的四隻腳就放在裝水的碗上,螞蟻就比較不會爬上去了,所以,他的頭腦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
佛家有一句話叫做:「寂寂惺惺,惺惺寂寂」,一切萬物、一切萬事都非常清楚、非常明白,那個才叫「覺」。學法不能學到糊塗,糊里糊塗什麼都不知道,很多高僧大德跟你說「什麼都不知道」,那是大智若愚,我們若說什麼都不知道,(師父笑說)那叫做什麼?愚癡!對不對?貪、瞋、癡三毒之一,這是非常嚴重的一件事情。我們知道愚癡者死後去哪裡?愚癡墮畜生道。那什麼叫愚癡?不明理。不明理有小有大,小到很多待人處世的理路不瞭解,甚至對待自己的理路不瞭解,那大到整個宇宙人生真相的理路不瞭解。所以,三個學分通通去瞭解就是叫覺悟、就是叫不愚癡,哪三個學分?人跟人的關係,到底是怎樣一回事?人跟大自然環境的關係,到底是怎樣一回事?人跟天地鬼神的關係,到底是怎樣一回事?
那麼「天地鬼神」西方用詞叫做「不同維次空間」,現在不是有很多人找什麼幽浮、外星人,對不對?這個都還在三度空間,換言之,只要駕著工具能飛到地球的還是人道嘛!所以他還沒有突破維次空間吶!那連這一個空間我們都不瞭解了,更何況所謂的不同維次空間?那麼「不同維次空間」在佛家叫做「法界」,所以,六道、十法界這個叫不同維次空間。那每一法界有每一法界所謂的學分,依照它的學分去成長、修正自己,因為如果要取得那個學分的話,我不符合它、不如它就叫做錯誤,那如果你要現在的人生,你現在的造作就是正確,所以,正確與否是所謂的對法。
不過,以佛家來講,「真」就是永恆不變,「假」就是剎那生變,所以,十法界都是假的,包括再來一個「一真法界」還是假名,因為它沒辦法去形容,只能說超越十法界叫做一真法界。那麼是不是超越它?也沒有啊!其實它也是一種含融,因為上自諸佛如來、下至地獄眾生通通是我們自己,只是我們怎麼去轉化它、昇華它而已啊!那所以有人說呀,要超越六道輪迴……只要我們有那個「想要超越」的心就超越不了,為什麼?因為它在我們裡面,那我們怎麼超越它?所以,含融接受當下即是,古師大德教我們「放下即得」,我們現在的人就是放不下。那放下是什麼?放下就是你們常常會講的二個字叫做「布施」,所以,布施到極處就是萬緣盡捨,而不是那麼狹隘……今天在跟小朋友說的「把金錢拿去捐獻」,現在的人就知道這件事叫布施,所以他再怎麼布施都超越不了輪迴。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這是有次第的,布施做不到的人不可能持戒,因為他放不下,放不下的人他就不會守規矩,我會守規矩就是我放下自己了,所以,守規矩就叫持戒嘛!持戒是一種行為,顯於外,可是,它的理體是所謂的「性」,自性本然那個清淨法體。剛剛講的「定」,一個人內在清淨,顯於外的這些行為如理如法就叫做「戒」,只是我們迷失,我們內在不定、內在散亂、內在起伏,內在有這些煩惱、憂慮、牽掛,有這些無明、有這些貪瞋癡,所以顯於外的行為就不符合那個性德的流露,也就違背了所謂的「戒」。所以,戒看上去好像是一個形式、一個規矩來制定框架我們,事實上,那一個框架是一個導正,幫我們引導回來我們的自性本然。
那不守規矩、守不了規矩的人自然沒有忍辱,他守不住、耐不住性,他沒有訓練啊,我們人若沒有訓練,那個忍辱就很難得到。現在人可能很喜歡忍辱,我說的是很喜歡它的結果,不見得很喜歡它的原因,它的結果就是「相好」最主要的主因,所以,女孩子如果愛漂亮的,她就要修忍辱,那是最大的一個主要因素。所以,一個常修忍辱的人,他的外相就會美好、莊嚴,對眾生有攝受力,(師父笑說)你們所謂人見人愛、萬人迷那一種(眾人笑),那是不是長得一種標準?不是,是那個氣質、那個能量,科學家最後講到的背後的那個能量,什麼樣的能量顯於外就是什麼樣的吸引力、佛家講的攝受力。
那麼有忍辱的人他才會進步,所以,老祖宗講:「一切法得成於忍」。佛經原文是一個「忍」,意思只有「忍」、沒有這個「辱」,那來到東土中國,譯經的這些法師因為他知道當時讀書人就是一般所謂的士大夫階級,那麼士大夫階級常流傳一句話:「士可殺、不可辱」,侮辱比被殺還嚴重,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執著,所以,我們中國的譯經法師……這些經、律、論精通三藏的法師才加上一個「辱」,就是說你連侮辱都可以忍得過,那麼你要成就就容易了。所以,一切法得成於忍,那這一句話不特指出世法,世間法還是一樣,你看這些幾幾乎乎有所成就的企業家,他都有這些耐性,他都有這些忍辱的功夫。
有了忍辱就進步,進步就是一般講的「精進」,可是,現在的「進」……眾生又缺少一個字「精」,他求進步可是不求精,所以,他的進步會有限。他有進步,可是,他的成就會有限,為什麼?因為雜進,雜進到最後就是亂進,不同說法而已,亂進就沒有目標、沒有頭緒,他的火候就不夠強。所以,一定要專,專才會精,「精進」這二個字就叫做「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一門深入就是精、長時薰修就是進。所以,有了精進的人,他禪定功夫就容易取得,那禪定沒有的人,他絕對超越不了六道輪迴。那麼六道輪迴還得要「第九次第定」才有辦法超越,那以下的四禪八定在所謂的色界天、無色界天,「未道定」在欲界的六層天。換言之,六度如果只修前面的布施、持戒、忍辱、精進是超越不了六道輪迴的,你還得加上禪定,而且要到第九次第定,你前面的布施、持戒、忍辱、精進才有辦法超越。那布施、持戒、忍辱、精進修得還不錯的人頂多都在欲界天而已,(師父笑說)我們若七修八修還修在欲界天,我們現在就在欲界天有很多欲望了,對不對?在這裡痛苦。
那後面再加上一個「般若」,那「般若」能夠幹嘛?能夠幫助你超越十法界,所以,「般若」是一個理,它如果少了前面的五度就不成立了。所以,理、事要圓融,前面講的是事、後面講的是理,六度通通圓滿在般若、通通落實在布施,有的說細說、淺說、分別說的問題而已,所以,它沒離開「布施、放下」這一個基礎點。所以,我們遇到人世間的這些逆境、逆緣,你說要如何解決?第一件事情就是放下就好了,這個「放下」是什麼意思?(師父笑說)心裡不理它。因為心無,事你不能無嘛,事有,你盡心盡力去面對它,可是,心裡放下內在的執著、分別、妄想,那就是放下。那你放下、你同時就在布施了,你放下這些負面的心境,就得到什麼?一般說「放下即得」,得到美好的心境了。所以,「即身成佛」沒有離開我們的工作崗位,沒有離開我們的行住坐臥。
所以,我們比較強調即身成佛,那也不是說他方世界十方諸佛的國度不好,可是,每一個眾生成佛通通還是要去度眾生嘛,因為第一句叫做目標、目的,如果沒有這一句「眾生無邊誓願度」的目的,後面那三句通通不存在呀!「煩惱無盡誓願斷」是手段、方法,第一步一定要斷煩惱。「法門無量誓願學」是第二步,「煩惱無盡誓願斷」如果沒有,我們就得不到所謂的根本智(般若智)〜般若無知、起用無所不知的這個能力。那麼沒有這個能力,我們「法門無量誓願學」一定會學得非常糟,我們一定學不成,而且造成無量無邊的所知障障礙住我們,事實上也得不到這些法的味,人家說法味濃則世味淡、世味濃則法味淡。所以,「法門無量誓願學」是要有基礎,那這一個問題也就是現在很多學佛的乃至佛學院的學者不太能理解的,所以,用著學習世間法的態度去學佛,一定畢生不能成就,如果這個習氣帶到下輩子,那就是生生世世都不能成就。
「法門無量誓願學」學成了之後就是「佛道無上誓願成」,「佛道無上誓願成」你就有無量無邊的能力可以倒駕慈航,我們說的留惑潤生也好,或者是應眾生所感而來,以這些能力度化眾生,也就是幫忙、幫助。幫助他們幹嘛呢?不是說他們肚子餓就拿一碗飯給他們吃,是幫助他們破迷開悟,開啟無量無邊美好的智慧,換言之,就是幫他成佛、幫他證果。有善根的令其萌芽,沒有善根的為其種善根種子,那已萌芽的令其長成,已長成的令其壯大,已壯大的令其開花,已開花的令其結果嘛!所以,最後還是要去證果。那我們沒辦法自行就沒辦法化他,自覺不了就沒辦法去覺他。
現在有人很熱情、很有愛心,說「我要幫助這個社會」、「我要幫助我周邊的人」,又說「我看到誰、誰、誰不如意,我很擔心,怎麼辦?」對不對?那簡單啊,你如果會問「怎麼辦」,表示你也不如意啊!你自己不如意才會沒辦法去讓人家如意,所以,「未能自度而能度他,無有是處」!那怎麼辦?二話不說回過頭來啊!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反聞聞自性啊!我沒辦法的我就回受回來把我自己調整好,這也是一種慈悲的落實。所以,大乘比較著重在利他,小乘階段性比較著重在自利,那麼自利亦寂靜(清淨)、利他亦慈悲,所以,修大乘的比較從慈悲著手,在慈悲裡面有定靜;修小乘的呢?比較從定靜著手,在定靜裡面去發揮慈悲,它還是殊途同歸。所以,大乘的比較有智慧,因為它有慈悲無量無邊的去布施,愈施則愈多。
那你知道三布施裡面還有一個叫法布施,法施則得聰明智慧,這個聰明智慧比較偏屬「後得智」來講,那施還有一種東西就是「把我的心放下」,放下了,我們就得到清淨,清淨產生的作用叫做智慧,這個智慧和法施的後得智比較不一樣,這個智慧就是所謂的「根本智」(般若無知、起用無所不知)。所以,世尊當年四十九年應化,花了二十二年在講「大般若」,可見它是一個主軸,只要沒得到根本智(般若智),其他的事相都運作不了,換言之,後面的學分通通沒辦法去考得。那他前面又有去奠基這些小乘的基礎,這些「阿含」、「方等」這些基礎。那麼小乘在來到東土的時候,已經被所謂的儒、道取代了,儒、道也不輸給小乘,換言之,告訴我們「萬丈高樓平地起」,我們一定要有基礎,不能好高騖遠,沒有地基,蓋不了大樓。
所以,同樣的意思,我們想去幫助人家,我們自己幫不了自己,我們就是沒地基,那我們要回過頭來先幫助自己,那幫助自己是什麼?我們先問自己心會不會清淨?每天會不會歡喜?我自己有沒有煩惱、憂慮、牽掛?我自己有沒有沒辦法解決的問題?從這些角度來,如果這一個角度這些事情愈來愈少了,那你大概幫助自己的部份幫助一大半了,你有一大半的基礎,你就有一大半的能力去幫助別人了,如是而已嘛!這還是次第方便講,真正不求而得乃謂真得,你並沒有想要去幫助人,可是,你周邊的人通通因為你而得度,這是最最最接近所謂的真理,為什麼?因為自現境啦!把自己調整好,周邊的人就跟著你好,為什麼?周邊的人還是其中一樣而已啊!還有事、還有物,周邊的人事物是我們的自現境吶!是我們內心這一個底片投射出來的,那我們要度他……我們一定要抽底片,把我們內在的底片換掉,所以,我們有所謂煩惱、憂慮、牽掛的底片,我們周邊的人事物一定很多囉嗦、很多麻煩被我們遇上;我們如果有這些貪、瞋、癡的底片,我們周邊也一大堆災難。
所以,(師父笑說)現在的地球是誰投射出來的?對不對?就是這些眾生投射出來的。那你要去觀察現在的眾生依什麼為主,貪、瞋、癡、慢,對不對?「貪心」造成水災,你看大海嘯、現在水位一直在上升,持續一直上升,很多國家沿海的都市都要被淹沒,那通通是災難啊!「瞋」造成火災,那你說大地有火災,好像也沒有燒掉整個大地,可是,冰山在融化,溫室效應……屬於溫度也通通是火災啊!這來自人的瞋恨心,那些都會結合在一起,它不會單獨存在,比如說火災強了就會造成水災,水火不容怎麼會造成水災?溫度高、冰融化、水上升通通是啊!「癡」造成風災,那有這些颶風、奇怪的龍捲風、颱風……,以前我小時候住高雄,印象中聽過最嚴重的一個颱風叫「賽洛瑪颱風」,好像也沒現在八八風災這麼嚴重,八八風災感覺起來也沒賽洛瑪嚴重,我指的是風的強度並沒有,可是,災難卻這麼多,因為現在的人心愚癡造成這些災難。那後面一個傲慢心、不平之心,就造成世間的地震,現在不是有很多地方都有大地震?那就是不平之心。所以,要去把這個投射出來的現象平撫掉,就回過頭來把我們內在的貪、瞋、癡、慢轉移掉就可以了。
那轉貪、瞋、癡就是剛剛我們前面所講的戒、定、慧,戒、定、慧就是佛、法、僧,也就是一般人講的三寶,所以,佛、法、僧絕對不是外在的那一個木頭人。古人說:「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那現在的木頭人不用過江都自身難保(眾人笑),對不對?(師父笑說)那好像是淑玲告訴我的故事,說她們會長去一間寺院,那一次是什麼颱風、什麼水災呀?(學員回答,但收訊不清故略)之前淑玲的朋友很熱心要帶她去參觀那間佛寺,聽說很大、很漂亮,供的佛像很大一尊,反正就是要花很多金錢建構起來……
淑玲師姐:它花了好幾百萬剛整修好,結果凡那比(颱風)就來了,然後那個佛就被水這樣……
師父:佛就開始在那邊游泳了,漂來漂去。(眾人笑)
淑玲師姐笑:然後他們就很緊張,打電話給消防隊,叫他們來「救我們家的佛」。
師父笑:一般都是眾生出事情,祈求佛趕快來救我們,對不對?「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趕快來救我」,結果他們是「趕快來,我們家的佛出事了。」(眾人大笑)人家消防隊員也很有智慧,他們說:「沒有,我們要先救人」。
淑玲師姐笑:對,我們不能先救佛,不然會被人家罵。
師父:所以,佛家的這些造像、這些儀式通通是教育表法的工具,高度藝術的表法工具,我們不能迷失在裡面、迷信在裡面。那你說為什麼很多人去祈求,而且也受到保佑了?有兩個原因,他會受到保佑的部份就是他本來就有那個福報,另外一個原因是他至誠感通,不是跟那一個木頭人感通,是這個造像讓他心起至誠之心。佛菩薩本無相,祂若有相就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即非菩薩了怎麼還會是佛?對不對?祂離四相四見,無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所以,「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我們說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這是因應眾生的角度而現的,所以說「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以何身為之說法」,一切是眾生的心想生。
一切法從心想生,所以,祂本無相亦本無義,是感應,那是那個體性,體性無色、無味,所以《心經》才告訴你們:「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對不對?沒有這些……無智亦無得嘛!這才能回到我們菩薩、佛的自性。這些木頭人就是一個高度表法的工具,它每一部份通通有它的意涵,這和中國人的一些畫、造像都有異曲同工之處。那天我去北投文物館,副館長就帶著我參觀,它這次展覽的是和過年有關,可以說是年畫,年畫有形形色色,比如說他畫一隻蝙蝠,就代表「福來了」,類似我們過年貼一個「福」這樣,所以,很多老建築在旁邊牆角都有蝙蝠的抽象造型。
圖必有意、意必吉祥,每一個畫出來的東西都有它的意義,那麼它的意義一定都是吉祥的、美好的,他不會畫一個來對你觸後頭的。所以,佛像和佛家的表法亦復如是異曲同工,佛像造像的非常美好莊嚴,那是在提醒我們:「那個佛就是我這個佛,那個佛如此莊嚴美好,我自己有沒有像它這樣莊嚴美好?」它那些儀式……比如說「供水」,看到水清淨平等、水平無波,這就是告訴我們心要平靜;水清透徹叫我們心要清淨。那有的人供三杯水,有的供一杯代表,「三」代表身、口、意三業清淨。
當我們在供佛的時候,我們是不是都常常在祈求祂?對不對?一供就是想到祈求,你看,我們一供就在長養一個字「貪」,難怪人家西方的思維說「貪婪是社會的原動力」。很多佛弟子學佛都說那是錯誤的觀念,貪婪怎麼可以是社會的原動力?明明是要樂善好施、為眾生服務才可以、才對啊!東方老祖宗的思想是什麼?是讓、禮讓,你爭我讓,讓到最後捨才得,結果我們這樣說,我們也還是在貪吶!供養一杯清水祈求佛菩薩保佑我,還不是在貪?貪祂的能力來滿足我們自己生命的悲哀,所謂生命的悲哀就是我們有煩惱、憂慮、牽掛嘛,我們祈求祂給我們「不要煩惱、憂慮、牽掛」,那這個就是一個錯誤的路徑,所以,這樣的能量不太容易長養起來。
那至誠感通,應該要很感恩佛菩薩那個造像在那邊激起我的動力,我的動力看到這杯清水讓我想到「我今天有沒有像這杯清水這麼清淨或我今天還是一樣煩惱、憂慮、牽掛」,那祂就用著這杯清水在教我們,教我們三業清淨,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犯律儀、善護意業清淨無染。那麼「守口攝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這個人就可以超越了,守口、把意念攝受住、身不去犯,這個人他就能自度度他了嘛!自行化他,那他是不是就成就了?
能自度度他的人,自己一定沒有煩惱、憂慮、牽掛,他有的只是過去生的業障現前,可是,他已經知道怎麼把業力轉化成願力了,所以,那個人當下即是再來人。再來人不一定要去了再來,比如說去極樂世界成佛了再來,不是那麼狹義,再來人就是你把你現在的貪瞋癡放下轉為戒定慧,你現在就是再來人了,轉業力為願力就是再來人吶!所以,時空在佛法叫做「不相應形法」,是抽象概念,哪來的去再來?所以,去再來亦是一種欲勾牽,告訴你們外在去此娑婆西方十萬八處,有一個世界稱極樂世界,有人說十萬億佛國土,都好,這是方便講。
那麼十萬八……去十邪即十善,你已經推進了十萬,再除八邪即八正,你又推進八萬,那你就到極樂了呀!所以,除去我們內在的十染行十善,放下我們內在的八邪行八正,極樂即在目前,自心清淨,彌陀淨土即現眼前,所以,中峰禪師才告訴我們:「自性彌陀,唯心淨土」。為什麼要說外在?沒辦法,驢子前面如果沒有吊紅蘿蔔就不跑,你若吊得太遠,牠也懶得跑,你吊在牠的嘴邊,牠吃得到就也不跑了,那個極樂世界就類似這樣。那你說有沒有它的功能?有沒有真的那個相?你們娑婆有、極樂就沒有,因為娑婆也是一個幻相,一切法從心想生嘛!那麼極樂會不會有?這個角度就有嘛!所以,全真即妄、全妄即真,我們不去執著外在,我們比較傾向當下,當下就必須透過改個性。
很多人強調做法會,法會有沒有用?法會有一點不無小補的作用,可是,它要真正產生力道還得要做的人非常至心誠願、主法師有功德力,配合在一起就會有很大的用處。法會的用處無非就幾個方向,一般人就是要化解冤親債主、要超度我們祖先的,還有一個是現在有的人比較好心,他自己也沒什麼問題,那他透過法會去祈求世界和平、災難消弭這一類的,這有沒有用?有啊!這就是基督教講的禱告啊!禱告的力量可以產生,可是,前提之下是不能沒有至誠。心至心誠願,至誠即感通,誠心顯現出來時,這些慈悲願力就產生了。
所以,最後還是科學家講的「能量的作用」,我們真誠、清淨、平等、正覺產生無限大的正向能量,應念即至,一念即遍虛空盡法界,就被這個能量攝受住。可是,這個也是一種階段性,透過做法會來讓世界比較安定也是一種階段性,就好像我們充電,做法會就是在充電,可是,你拔掉插頭之後就開始在耗電了,那不究竟,真正究竟就是把我們自己成就起來,把自己回歸自性,換言之,期待自己成佛。我們不要只是表面上期待外在……我們說的請佛住世,希望某某佛、某某高僧大德住世,他是某某佛、某某菩薩再來……等等,希望他永駐人間,這有什麼用?對不對?人家釋迦牟尼佛也要示現滅度啊,他有辦法活二千歲還在人間嗎?如果活二千歲在人間,我看這些人也都嚇死了,對不對?說他不死是怪物啊(眾人笑)!
所以,八相成道來到人間也要示現同類身,我們會生病,他也是會生病嘛!他透過這些病痛教育我們說其實生病也可以無苦受,你有事但心可以無啊!靈性是不會被這些色塵障礙住的,是我們迷失了以為有,所以,我們認苦,我們把我們的真如本性忘掉了,我們在所謂妄想生的世界裡面自作自受。所以,諸佛菩薩會生病是一個無盡慈悲的示現,換言之,也告訴我們一件事情,即便你成佛了,你過去生生世世還未覺悟之前迷失所造下的錯誤業因,通通還是要受。所以,告訴我們人間一件事情,功過是不能相抵的,(師父笑說)有的人會存僥倖之心,「我盡幹一些壞事,再來積二個功就全部抵掉了」不會這樣子啦!它只會受,你受的能力會增強而不是不用去受,「禍福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人生是自作自受用,所以,永言配命、自求多福,一定要行儀符合天理,我們的福報就是自己求得的。
所以,會生病的人如果知道要如何自己創造變成一個比較有福報的人,他的病痛相較之下就會容易減輕,福至心靈,比較有福報的人,他心比較容易靈驗。清淨是抗體,從科學的角度就是你的心產生美好的能量,心清淨,物質是能量產生的,物質是你的念頭產生的,如果你的念頭訓練長時清淨,你的細胞結構的這些電子海排列組合,就會被你清淨的指導力指導到清淨的排列組合。所以,我們看到很多修佛的人乃至很多有成長的人……有些也不一定修佛,他不知道,可是,理體和事相上是契合的,為什麼得了重症、不治之症還可以不藥而癒?原因就是這樣,為什麼?因為他懂得放下了。
比如說有很多人得了癌症,醫生宣判剩沒多久時間了,三個月、一個月、二個月,結果他把心裡的石頭放下,反正沒得活了,那就一心念佛啊,一心嚮往清淨的極樂淨土,這個命也不要了,他抱著求死的決心,居然可以求活,念、念、念到清淨,結果他的緣(壽命)還有,還沒那麼快有福報可以過去,他的病就會不見,他會換得一個健康的身。那如果他在這個人世間沒有緣呢?那麼他就趕快移民,移民去極樂世界啊!在那裡過著好日子,就不用在這裡受苦了。
所以,這些是一個幻境,我們要善於學習電視機,開關開、關,有時候我們看電視迷了就會捨不得按另外一個開關,這個就是我們人世間一直要受那個苦,比如有的人看鬼片,看到嚇得要死,要把它按掉還捨不得(眾人笑),對不對?寧可在那裡怕,那個「怕」就是苦受,那個「捨不得按」就是放不下,你如果把它按下去,螢幕啪過去就沒了,那個鬼片就沒有了,對不對?你就離開那個維次空間了嘛,你可以選擇你喜歡的維次空間去按嘛!所以,要善於利用科技的表法,佛家的這些通通是表法。
剛剛講到做法會,也有人曾經……(師父笑說)我們學員的哥哥曾經跟他說「要做法會才有用,對人生才會有幫助」,那他聰明、有智慧,就跟哥哥說「人家明明就說改個性就可以了」。這告訴你們一件事情,總在遇緣不同,你剛開始接觸什麼,被人家置入性行銷什麼概念,你最後就往那個人生走,除非當中有相當的福報,讓你可以去警醒。比如說你們若一開始就被人家告訴你:「你的人生若沒花錢做法會,你的人生不會改變」,你有可能就是這樣子了吶!走到哪裡就是一定要準備很多錢去做法會,對不對?那我不是說不能做法會,是你不能迷失。那麼要把「法會」理解清楚,我們講最原始的法會是什麼?法〜方法、門徑、佛法,會〜聚合在一起,所以,法會在古時候釋迦牟尼佛住世的時候叫做「講座」,以我們現在的用詞叫做講座、辦班教學上課,因為上課有告訴你正確的法,那大家聚在一起學習,這樣叫做「法會」。
曾幾何時開始做〝叩叩鏘〞(台語:指敲木魚及鐘的聲音),應該是唐朝開元之治的時候,當時戰亂、死傷慘重,唐明皇才在戰場上設立很多開元寺,當時這些開元寺比較接近現在的忠烈祠,是為了紀念戰亡的將領,所以,就請法師去為他們做一些迴向。那各地都有戰亂,所以,開元寺很多,你沒發覺大陸有很多開元寺?也就是說大陸當時的忠烈祠很多,忠烈祠裡面在做什麼?就是幫他們做一些迴向,迴向以現在的用詞叫做超度,對亡靈的迴向就叫做超度。於是這個風氣形成,民間也跟進,民間跟進之後,現在的法會就形成了。久而久之,佛法、佛教就被扭曲,扭曲成為宗教,尤其更正式的變成宗教應該是在清中葉以後。在清朝順治皇帝以前,出家通通是要考試的,你非得是社會第一等人才才有資格出家,因為出家〜出離生死之枷、出離三界、出離煩惱之枷,出家就是立誓要超越六道輪迴,所以足以為天人師,至少是第一等級,我們說最低層阿羅漢可為天人師了,因為他正覺,以上菩薩、佛當然沒話講,那麼佛法是教育,以中國來講,從清中葉更明確的宗教產生,大概是慈禧太后以後,變成這些為死人服務的一個聚合,這是一個很冤枉的事情。
所以,大家遺忘了佛法是一個教育,它教導發育啊,它告訴我們正知正念,那我們有正知正念,誰要去落實?自己去落實啊!所以,佛法是教人不會死的,不是等人死掉再來告訴他:「你要去活」,那已經是很慢很慢,該怎麼說?不無小補啦,沒魚蝦也好,就變成這樣的狀態了。所以,是教著人活著就永遠活著,你的靈性會一直不斷往上提升,那才叫「往生」,不是現在只要人斷了氣就叫往生。其實現在有很多人是「往死」,我們死和生的差別是什麼?「生」就是靈性提升,「死」是靈性墮落,所以這時候就不是稱靈性了,因為靈性是不變、靈性是真如,這時候叫做靈魂,靈魂墮落就叫「死」嘛!這個有點像我們的學制,只要你留級就叫做「死」,比如說我讀高中,我被當掉留級,去年高二,現在還是高二,勉強升一下,這個也叫「死」,你去年高二、今年高三,你叫「生」了。那你讀大學被退學呢?那也叫「死」了,是這樣的意思。
所以,不同維次空間就像是學校,那人道要修五戒、十善中品,這就是它的學分,所以,現在我們的人如果沒有取得這個學分,我們就會被當掉,換言之,如果我們有取得這個學分卻沒有更好,我們下輩子就有機會再做人,所以我們就叫留級生,沒有再上去嘛,這些都稱為「死」。若我們沒有做到的主要業因是我們貪欲比較強,那時候就死到哪裡去?死到餓鬼道去;那我們的愚癡比較重,我們就死到畜生道去;我們的瞋恨心比較重,我們就死到地獄。對啊!就這樣子而已。
那「生」就是往上,至少十善上品、四無量心,我們可以去當神,那還可以不需有什麼定功,十善就好了,你還可以去四王天、忉利天做個天神,這個是還算蠻簡單的事情。你若還要再上去欲界上面的四層天,就要有所謂「未到定」的功夫了,要有一些定功,可是,這個定功還不成熟,還不足以是真正的禪定。那你可以隨著你這個未到定的功夫愈深,你往上提升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這樣上去,可是,這裡還是欲界,欲望還未除,這個貪欲還很深。再上去就是所謂的禪定要有了,四禪升四禪天,四空定升無色界天,這些就要有一點功夫,可是,這些功夫還超越不了六道輪迴,還是在六道輪迴輾轉流衍。第九次第定超越六道輪迴去當阿羅漢,這時候就永脫輪迴,當然,須陀洹還會天上人間往返七次,可是他保證不墮惡道了,「保證不墮惡道」那也是一種保證。
所以,這些學分通通要清楚明白,你活著的時候會比較有做到的機會,因為你還有這個假體藉假修真,要不然我們說布施……我們若是一個純靈的狀態,我們也不知要如何布施吶!對不對?我們就有這個肉體可以拿茶給人家,我們都不會拿了,更何況若是純靈要怎麼拿茶給人家?所以,要把握住還有人身可得的時候。為什麼佛法裡面講「人身難得」?它沒有講其他道難得吶,原因就是這樣子。那這是從有為上來講,從理體上,在一種生命的狀態來講,人道的苦和樂的感受比較參半,三惡道苦多於樂,他沒有時間去成長,他每天在那裡唉:「你不要跟我講道理,你讓我吃得飽就好了。」對不對?那麼天道樂多於苦,所以,他不願意成長,他認為他那樣已經很好了,沒什麼再好成長的,那人道剛好苦樂參半,可以。
剛才我講到一半,說有個學員告訴他哥哥改個性就可以了,這正確啊!改個性就叫做修行嘛,我們很多人不知道修行是什麼,以為修行是去求感應,那感應是一種附帶,你不能說它不存在,問題是你能感應到什麼層次、什麼層級?這還得看你這個生命本體的level到哪裡呀!沒有這個level你就是靠過去的緣份,那如果有緣也不用求啊,因為你本來就會有那個緣感應到。所以,修行是修正自己錯誤的觀念、思想、行為,你的生命靈數不斷往上提升,你自自然然會突破無限的這些維次空間,靈性愈高,你突破的空間就愈高層次,你自自然然就和高層次的生命體、那些靈體交互作用交會到。所以,你也不用特意去感,甚至有可能你超越祂,你是去應的而不是去感的
感應道交絕不失時,諸佛菩薩是隨眾生心感而有所應,這是高維次去應低維次,絕對不是我們去指導高維次。那我們究竟圓滿就是把自己升到最高維次,叫作佛的維次空間,那你所有底下的這些眾生你都有辦法去應。那時候就不是感了,就變成他有所感、你有所應了,你那時候是幫助他的,不是去求他幫助的嘛!那麼我們現在坊間去求感應的,你也不能說不對,因為剋實而論階段性有那個過程……有的人有那個因緣,如果求感應的這一個人本身知道那是一個過程,那沒問題,如果他錯解那是目的,那就完蛋了。因為「期法乎上,僅得其中;期法乎中,僅得其下」,如果他認為那是目的了,那他上面的通通就沒了,就沒有希望了,所以,修行也會變成一種空談。因為沒有修正自己,他只是徒增人家的給予,比如說磁場淨化我,我階段性會得到淨化,靈性也會比較開拓一點,可是,這一個淨化的力量失去的時候,我是不是又回到我原來的狀態了?所以,沒完沒了、不究竟。要究竟圓滿就是用這些古聖先賢的正確標準去做標準,然後只要我的見解思想行為不符合它,我就修正掉,就這麼一回事,我們自己就提升啦!
那感應……不如把自己成就起來,做那一個常常讓人家感應的人,(師父笑說)這你們聽得懂嗎?眾生有感,佛菩薩有應嘛,那你為什麼老是要感佛菩薩呢?讓自己做佛菩薩就好了啊!對不對?那做菩薩的標準在哪裡?十方諸佛不離「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這是祂的一個基礎原理。那麼祂的善的標準在哪裡?十善業道!所以,「一切佛法,咸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這是《十善業道經》末後,世尊對著龍王……當然,龍王是我們的代表,「龍」表多變、不定性,在娑竭羅海龍宮,娑竭羅就是鹹水海的意思,鹹水海表我們現在的苦海,苦海無邊,我們是活在苦海無邊裡面那種多變的眾生,依感情用事常常變來變去那一種不定性的眾生,所以,用龍王來表達。祂說:「龍王,譬如一切城邑聚落,皆依大地而得安住,一切藥草卉木叢林,亦皆依地而得生長,此十善道,亦復如是,一切人天,依之而立,一切聲聞,獨覺菩提,諸菩薩行,一切佛法,咸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意思就是告訴我們,我們善的標準就是十善業道的標準。
那麼十善業道做不到的人,他永遠成不了佛;十善業道做不到的人,他連天都沒辦法升。所以,從人天以上就是十善業道,從中品起跳。那麼鬼道是什麼?十善業道下品。地獄道就完全違背十善業道了。所以,只要你取得了這個學分,那麼其他的這些神的世界你就通通可以去契入,那當然成就自己的自性圓滿嘛!一層一層上去。
瑞珠師姐:請教 師父,聽經聞法要如何消歸自性?
師父: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妳即以自性相契,所以,消歸還是一個方便講法,它只是相應而已。那我們眾生就是會懷疑、會間斷、會夾雜,為什麼?因為我們用著所謂的執著、分別、妄想嘛!那執著、分別、妄想是自性本無的事情,是一個妄,依妄起用,所以,看經、聽經聞法、深入經藏要有門道。有一天……不是說我學姐打電話來嗎?她問我一件事,她說:「那個法師怎麼都在同一個地方繞圈圈?」有的法師講經,妳看他講一集、二集、三集、四集好像都講一樣,對不對?她的用詞這個就是「在同一個地方繞圈圈」,我就跟她說:「這個世間少有法師知道這個門道,他為什麼在那邊繞圈圈?因為妳都沒做到,他就在那邊繞圈圈啊!」所以,他不斷創造「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的機會給我們,如果我們耐不住心,我們就沒有戒、定、慧了,對不對?剛剛講的。
那妳什麼時候會沒戒、定、慧?因為妳有執著、分別、妄想,所以,妳耐不住下來,妳就沒有戒、定、慧,沒有戒、定、慧,妳自性就迷失了。所以,是透過我又訓練回來這一個戒、定、慧回歸。一般讀書人很難理解這個理路,一般讀書人都是以為「我知道這一句是什麼意思了」、「哦〜下一句我又知道了」、「我今天又知道這一句什麼意思了」,他通通是在文字上捉摸,這個叫做「依文解義,三世佛冤」,他少了正確的方法,他只有正確的理論。沒有正確的方法,不能把理論落實,換言之,通通沒有用。所有的佛經通通是正確的理論,沒有正確的方法,它都變成世間法,而對我們生命的成長長養沒有幫助,所以,方法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
馬鳴菩薩說:「離名字相、言說相、心緣相」,那比較不容易理解,對不對?我們知道啊,離名字相、言說相、心緣相,可是不太好理解,所以,就叫我們怎麼樣?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妳就看就好了,看得懂就看得懂、看不懂的就放下,久而久之妳自然就懂。那時候的懂就不是所謂「我知道了,我知道這一句怎麼解釋了」,因為解釋很簡單嘛,妳去查佛學大辭典都有嘛,可是,問題就來了,佛經是一字無量義,就算佛學大辭典也沒辦法幫妳解釋無量義啊!為什麼無量義?因為本無一法可立,本無一義可議。所以,應著眾生八萬四千塵勞煩惱而產生八萬四千法,法是藥、眾生是病,我們怎麼可能從一個法上……所謂的藥去捉摸一個藥?不可能啊!所以,應病與藥、隨方解縛、就路歸家而已。
那回歸自性就是放下萬緣,我們有一物想要知道,我們就又有一物了啊,祖師怎麼講?「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我們偏偏要去惹一物,「那我知道了,本來無一物」你那個「本來無一物」還又一物啊!所以,那個只有去參,它離我們的邏輯思維,換言之,學佛不要用邏輯,學佛就是老老實實,聽經……我就是這一個時間做這一件事情,什麼都不想,連經都不要想。為什麼?想一個經又落一物。那它不間斷在薰陶、薰陶,慢慢就消歸自性。我們會想啊,對不對?(師父笑說)所以就不會消歸自性,那我們就又想一個「要如何消歸自性」,又是一物啊!妳只要放下即得。
就好像說妄念從什麼時候開始生?妳不要想就沒了,妳開始想「從什麼時候開始生?」當下就是一個妄念,所以,依妄起妄,依妄延妄,依妄生妄,沒完沒了。要不然是什麼?「本來無一物」那就沒有啊,那就放空,放空又不是那種白癡、那種什麼都不知道、偏真涅槃,都不是,「空」是相對「有」來講,是相對性的。那個就是眾生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所以,只要妳不去找,當下即得,聽經聞法是這麼一回事。所以,聽經聞法切記切記不要去求知,求知欲會害死我們,般若無知、無所不知,我們要去知什麼?無知的生命狀態自自然然。那「無知」要解釋一下,無知是「知無」的意思,知道本來沒嘛!那我們偏偏要去知道很多,所以,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對不對?道法自然,生命的真常是放下的,放下就是不要去求。
看經也只是一個假借,妳知道嗎?假借這個經讓我們好像明理,其實是在修定,依定開慧,開啟智慧,妳就是佛了。換言之,妳什麼都知道、什麼都會了,那那時候妳還要看什麼?妳看也不過是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嘛,眾生要看,妳也看一下。所以,事有心無,還是無啊!隨著眾生的分別妄見,妳也隨順他妳有分別妄見這樣而已啊!所以,自性有沒有?沒有,清淨無染。六祖能大師那五句不就講完了嗎?「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是清淨的,我們不用去求一個什麼;「何期自性,本不生滅、本無動搖、本自具足」本來就圓滿的呀,是我們有想一物,所以我們忘記那個圓滿;「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是自性所生的,我們切勿冤枉到要去追逐萬法,我們自己生出來的還去追?對不對?
所以,福田不離方寸,自性何嘗離開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嘛!他心覓法無有是處,我們看經就是按部就班。所以,為什麼叫著我們要看就看一部就好了?妳看現在科技……DVD也好、還是那一本經都好,那重點在於專注、在於不想,不管妳是念經的、看經的還是誦經的,通通是這樣,通通不想,那不想才會有定,慢慢妳就消歸自性了。
學員甲:師父,剛剛你在課程裡面有講到「轉業力為願力」,能不能請 師父為我們舉例?那該如何做?
師父:很簡單啊!業力從哪裡來?自私!願力從哪裡來?不自私!所以,自私就是業力、不自私就是願力。那不自私的相對就是什麼?處處為眾生著想,站在眾生的立場嘛!那自私是什麼意思?處處站在「我」的利害關係上著想,所以簡言之,也才有那十六個字,所謂的名聞利養、自私自利、五欲六塵、貪瞋癡慢。往違背這一個的方向走就是要願力,那如果你往那十六個字的方向走,就叫做業力。所以,它存乎一心,佛法講到最後就是但問起心動念而已,它不在事相上捉摸,尚且大乘佛法已經論心不論事了,更何況一乘?起心動念是想到自己的……自己的家、自己的家族、自己的國家、自己的地球,通通叫做業力。那你想到什麼?虛空法界?那還有沒有另外一個虛空法界?所以,你沒有想的時候,就是願力了。
所以,一念不生是謂誠,不是叫我們像白癡,是不生妄念,那不生妄念即存正念。正妄亦是相對的用詞,回歸清淨本體,你的起心動念簡言之就不會為自己,那不會為自己的時候,你沒有得失嘛,你的所做所行就符合正確,那時候就叫做「願行」,因為你有那個願心。所以,一切的業力、業障不能解決的時候,剩下什麼可以解決?有人說……有哪一位大師說:「剩阿彌陀佛可以救,念阿彌陀佛」,換言之為什麼念?念出你自性彌陀啊!你的願力產生啊!所以,定業不可轉,唯有願力可以轉,換言之,身心世界通通捨盡就叫做願力,那你都通通捨盡了,哪還有一個業障礙你?
有人說因果不空……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可是當你回歸常寂光的時候,因果也空了,為什麼?因為常寂光沒有緣,因遇到緣才結果,所以,常寂光沒有緣……你消歸自性了、沒有緣了,因果也空了。好,那麼在應眾生的感,你回到六道輪迴、十法界這些,因果又產生了嘛,這時候因為你自性長處常寂光,自他不二,所以你在應眾生的時候,這些的業力、業障有,可是,你苦受沒有,就類似釋迦牟尼佛有馬麥之報、有坐骨神經痛,還吃到什麼蕈菇引起腹痛然後毒死,對不對?那你說有沒有那個業?有啊,因果,可是祂沒有苦受啊!祂就是轉那個事相再來做一個教化,所以,變成祂的教材嘛!祂如果沒有那些教材,祂也很難教啊!對不對?(師父笑說)就好比說我們人生如果沒窮過,我們也很難教「要如何賺錢」,人家會說你本來就很有錢了,對不對?跟你說「布施是因,福德是果」,「你本來就很有錢了,說那些?」對不對?若是「我們曾經很苦過,那我們因為怎麼樣……,在苦的時候也沒想到自己,隨著時間流衍,你福報在累積,時間到就開發出來了。」所以,眾生有一個依循可以去瞭解。
換言之,這些叫做「事」,事有形形色色,它沒有離開你一心一念什麼?不為自己啊!那個就叫願力。所以,那個人就叫做「再來人」,再來人是依願力在過日子的。很多人說「社會進步的原動力是貪婪」,西方的思維,所以這個叫眾生嘛!那麼佛菩薩的原動力叫做願力,所以,祂沒有得失,祂永遠不疲不憊,我們眾生即便貪,會努力、也貪得到哦,可是他還是會疲憊,就算讓你貪到很多了,你還是會疲憊啊!這個叫做非願力,還是在一種業力主導的狀態裡面。所以,若能轉物即同如來,如來即是願力;若為物轉即為凡夫(眾生),眾生就是業力。所以,一線之隔,自私的〜業力,要轉業力為願力就是一線之隔〜非自私。
所以,你們也才看得到很多不管是有錢沒錢的人,他得了不治之症,然後就看開了,把他所有的錢都捐出去,不再為自己的受用著想了,咦?忽然發現一捐出去,隔三天病好了,那些癌細胞通通不見了,這算不算願力?他的所有物資沒想到自己啊!那你發現哪一種人病不容易好?捨不得!感情也捨不得、物質也捨不得的這些人,他的病很難好。
那病我只是舉一個例子,因為身體生病是一般人最切身之痛,那麼病你們不能只想是身體出狀況,我們的事業出狀況叫做事業生病了;我們的人際關係不協調叫做人際關係生病了;我們各方面不協調就叫生病,那身體的感受最直接了當。所以,一樣啊,我會有這些不協調,總而言之叫病,就是業力產生的嘛!那業力產生要用什麼來對治?提起我的願力嘛!那當然叫眾生發菩提心不容易,「發菩提心」真正的菩提心這個願力一發就是法身大士嘛!法身大士是超越十法界的眾生。(師父笑說)那時候也不叫眾生了,眾生超越十法界叫做法身大士,是分證即佛了吶!不但沒有六道輪迴,也沒有四聖法界、十法界,那個才叫真正的願力。
學員乙:師父,就像那個……每天都覺得葉子掃不完,可是,不掃它……堆到滿,可是,每天掃它還掃不完。
師父:你看那個周利槃陀伽,掃塵除垢、掃塵除垢,就只有這一件事情,最後掃完啦,你看,他愚癡,他只有掃塵除垢……。他是怎麼樣呢?他要學法,他很有心要學法,但因為他太笨了,大家都排擠他,包括他哥哥。那他笨到什麼狀態呢?他哥哥現在跟他講完,馬上講完他馬上忘記,是不是這樣?你們有看那個故事嘛,對不對?你們要不要講給大家聽一下?沒關係,跟大家法布施一下,「周利槃陀伽的故事」很多人不知道。……總之,他就是很笨、什麼都記不得,以現在的用詞就是大家都不看好他。他後來要去拜師、求釋迦牟尼佛,大家都不看好他,結果大家出乎意料、跌破眼鏡,世尊居然收他,就教他「既然那麼笨,就掃塵除垢」。
他每天就這樣掃,看到人家打禪,身上有髒東西他就掃,把人家煩得要死(眾人笑)。結果就很多人去向釋迦牟尼佛告狀,說他掃地掃到大家的身上去,釋迦牟尼佛反問大家身上是否有髒東西,「有啊!」「那有什麼不對?你髒,人家幫你掃有什麼不對?」就是透過很多這些形式去度他。結果他掃塵除垢,有一天掃到突然開悟,「我一直掃外面的塵垢,為什麼不掃裡面的塵垢呢?」對不對?那你去發現有一件事情,他就是不想,就去做就好了嘛!我們有一個特色就是都不做還想半天,對不對?所以,不是枝葉多,是我們想的多吶!本來是沒枝葉的,是我們一直想出來很多枝葉,那當然就掃不完。其實也不能說掃不完,因為根本沒掃,那怎麼會完?不掃會完嗎?會啊!「不想」就(掃)完了,問題是我們會想,一直想很多,對不對?原因在這邊。
那現在知道怎麼除掉嗎?(學員默然)(師父笑說)所以,你們不瞭解為什麼在修行的過程裡面,功課是這麼的枯燥無味,這叫做妙招、妙法,這就是對法對應,只有這種枯燥無味「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才能把我們的妄想打掉。另外一個路徑是什麼?教下,要不然你就把所有的大藏經都理解啊!頓然你會發現一件事情:「我太渺小了」,對不對?發現你太渺小了,你就放下了啊!那我們又不把大藏經全部深入,又沒辦法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所以,我們不但不斷有這些優越感、傲慢心等等,這些妄念還不斷延伸、不斷延伸。所以,我們看不起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嘛,我們又沒有才幹把所有大藏經都看完嘛,這個叫做什麼?佛法唯上智與下愚不疑,上上根人和下下愚者能夠成就,唯獨中間這一層無法成就,中間這一層是什麼?他很聰明,他也認為別人說的對,但他有自己的想法;若他自己的想法能解決人生,他的人生早就解決了,對不對?我不是在說他,我們都是這樣啊!如果我們原來的思想見解行為是對的,我們現在的人生就是如我意的那一種。
換言之,我們要怎麼修行?你們從這個角度去評斷,你們先問自己:「現在的人生是不是你滿意的?」(師父笑說)應該沒有人舉手吧?不是滿意的,就是我的思想見解是錯誤的,這樣而已,因為因果不空啊!好,那錯誤的只剩一條路:「我修正我的」嘛,「修正我的」就是把我的丟掉。那你去找誰?你最嚮往誰的生命狀態,你就學他嘛!那你們在學就學佛菩薩,基督徒就他的上帝、他的耶穌;你就學習他,他在講什麼、他在想什麼、他在做什麼,你就把自己的通通丟掉,把他想的、做的通通塞進來,你就變他了,那你就成就了。那這要靠什麼?還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啊!(師父笑說)要不然你怎麼知道他在想什麼、他在講什麼,對不對?你也不知道哇!所以,你要常常去接觸,不斷深入、不斷深入。
一門深入就戒、定、慧具足,那我們什麼都要看,表示戒、定、慧通通不具足,所以我們徒增世間學者。我們不是否定學者,是不鼓勵,因為學者不能解決人生的問題,他只能滿足人生部份的受用,無法完全。要不然釋迦牟尼佛為什麼參學了十二年、九十六個學術單位,這些學術單位的學術都發展到非常高度,他什麼時候開悟?他所有十二年所學的通通丟掉不要了,在菩提樹下頓時開悟啊!所以,他就表演一件事情給你們看嘛,能做國王不做國王〜捨啊!他的成長過程是全國最優良的老師教他,所以他是全國智慧最高的,知識、常識他不要,丟掉!那他武力最強,有最好的武術師教他,所以他的功夫最好,他知道武力解決不了,他也放下,所以,通通放下。
他後來去求道,求道求了之後十二年學習,十二年所學習的也丟掉、放下,最後也告訴我們一件事情:學術解決不了,學術我們等於學者專家,解決不了嘛,他也不要這樣子,所以,放下啊!他告訴你只有一條路〜覺者,覺悟啊!那覺悟要從哪裡來?從放下來,就不要想知道那麼多嘛,也不要自己想出那麼多嘛!我們有時候是自己想要知道,有時候是自己想很多,還未知道就想很多來填補了,這些通通是障礙。
棄思絕想,在隨緣了緣當中去棄因絕果而已嘛!你就恢復自己真如本性,恢復自性佛,自性佛起用無量無邊的智慧產生,你有什麼不知道?你只是用詞術語和人家不一樣而已,理路通通是一樣。那麼用詞術語會隨著時代不同而有所不同,隨著不同國家而有所不同,那記那些術語幹什麼?對不對?一不小心就徒增我們的傲慢長養,人家會說你講得頭頭是道、你好會講、你讀好多書哦、你飽學多聞,你看又長養傲慢,對不對?傲慢會讓我們生命走向哪裡?傲慢不平,當有人比我厲害的時候我就瞋恨了,所以,通通是叫你去地獄嘛!
所以,學佛的人多數去地獄,因為沒學佛他沒有優越感,一學佛長養優越感,這群人通通下地獄。誰帶他去的?自己的引業把他拉去的,(師父笑說)是自己去的,不是誰帶他去,那有多冤枉,對不對?就放下就好啦!那你會發現:不想就沒有枝葉了。怎麼頓時都沒有了?那還要掃什麼?我們若要掃也得要有個什麼才有得掃,若本來就沒有,要掃什麼?希望慢慢回歸,回到原來一步一腳印去薰染,久而久之就解決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