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行】--廣州市六榕寺六祖堂前

弘聖上師開示內容

 

時間:2014224

地點:廣州市六榕寺六祖堂前

紀錄組恭敬整理

 

【廣東行】--廣州市六榕寺六祖堂前 弘聖上師開示內容 (8).jpg

廣州市六榕寺 寺院入口

 

紋宏師兄:請教  師父,這個地方「五葉」是隱喻六祖要一花開五葉……?

師父上人:「一花五葉」是達摩祖師那時候講的,所以祂來東土傳到第六代,是不是祂後面有五個?那五個之後結果自然成,並不是只是講這五個禪宗的五個支脈,不是!達摩來中土祂傳法度迷情,所以一花開五葉,從慧可到六祖總共是五個,之後衣缽不傳了就廣為盛行,所以那結果自自然然成。

紋宏師兄:所以祂原來就道盡了這樣的歷程?達摩祖師他知道…

師父上人:對啊!對啊!已經預言完了,對啊!

紋宏師兄:原來哦!我一直……哦~

師父上人:要不然,你不知道那是誰講的哦?昨天也講了「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祂來茲土就是從西域來到東土──中國,去度盡這邊的迷情。然後像法時期「禪」成就,那正法時期「戒」成就。戒、禪到我們現在末法時期「淨」,所以「禪中有淨、淨中有禪」是那個意思啊!所以最主要還是「無所住生其心」。

民眾甲:您好!

師父上人:您好!

小妍老師:這位同志有一些問題想要請教 師父,為她解答。

師父上人:好啊!好啊!

 

【廣東行】--廣州市六榕寺六祖堂前 弘聖上師開示內容 (2).jpg

虔誠女信眾主動前來請教 師父問題,為解心中疑惑

 

民眾甲:我想問一下就是…,我前幾年禪運很好,然後從去年禪運非常非常不好,然後…

師父上人:禪運?

民眾甲:對!然後一落千丈,不知道為什麼?

師父上人:嗯!我們人生總是有起有落,我們要了解起落的原因從何而來。我們造善,曾經過去生的「造善」來到這一輩子就會有「起」,反之,「造不善」來到這輩子就會有「落」,而人生的命運就像這樣一種起伏的周率。很多人可能會問「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有時候不甚重要,可是知道「怎麼改善」可能是比較重要的,對不對?要有方法改善,所以要去接納很多生活當中不平的事,不必太去罣礙。因為我們罣礙就會加深那個嚴重性,所以把它當作沒有的事。

就好像我們以前常做一個比喻:開車,旁邊會有行道樹。你在馬路上開車的時候,如果很專注開車就不會受其他環境影響,就不會出車禍,對不對?如果我們開車的同時看到一棵不好的樹,我們講逆境、不好的事情,我們注意了、執著了,我們是不是注意力不在車上了,就容易出車禍?那麼它就會從一個不好,延伸到兩個不好,再延伸到三個不好,所以「有」當作「沒有」這樣往前做,保持心的平靜度,基本上很多事情是可以去消災解厄的。

重點也要在於我們很積極的去什麼?一般講的「樂善好施」,樂善好施聽得懂嗎?常做善事、做一些好事。那要做好事的前提,也要自己的心是一種平靜的,那我們心常常會有起伏,所以妳常常專注力不夠集中,會恍神恍神,神識注意力不好集中;注意力不好集中,我們的心就不容易平;不容易平,我們顯出來的外在的這些環境,人、事、物就會比較不順暢,是這麼來。所以越是遇到不順暢的事情,我們越要保持平靜的心,那就要訓練專注念。那麼平靜的心一般人不好保持、不好長養出來,所以才靠著樂善好施。一個常常願意去服務奉獻的人,他自自然然心就會比較平靜;心比較平靜,自自然然他生命環境裡的人事物就會比較順暢,是這麼來的,這聽得懂嗎?

民眾甲:聽得懂!

師父上人:所以這個原則原理很重要哦!妳一定要拿去用,那它不是花錢買來的,人生的順境不是花錢買來的,妳懂嗎?是從我們的「心、口、身」調整來的,要不然把心講成「意念」好了,腦子在想的、嘴巴在講的話、身體在造作的事-行為,所以身、口、意要保持清淨。那麼保持清淨就是遠離十樣汙染,比如說我們一般講的「身」不造殺、盜、邪行;「口」不造兩舌、惡語、綺語、妄語;「意」不造貪、瞋、癡。妳看哦!我們老是想的就是貪啊!對不對?那貪不到就不如意、就瞋恨,瞋恨聽得懂嗎?脾氣不好、心情不好這一類,對不對?總結一點就是我們不明理,不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理,不明白「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我們想要如意,必須要如理如法的去過人生、過日子,而所謂的「如理如法」就是遠離剛剛講的十樣的不正確,我們講汙染,「意」的貪、瞋、癡是一種汙染、不正確,所以我們一樣一樣來告訴妳。

我們先把意念的貪、瞋、癡在生活當中訓練掉,遇到人常常保持歡喜心,對不對?然後這些生活上的這些欲求,漸漸淡薄它;妳越是淡薄,妳的受用就越順暢哦!這是不可思議的現象,可是它是真實的!那麼我們現在人越想欲求越得不到,常常有的事,所以就越不如意,所以這個在佛家就叫做「放下」。那麼「意」的貪、瞋、癡;愚癡就是常常打妄想,打妄想今天還沒解決的事情。妳聽過一句話嗎?「活在當下」,不活在當下的人,就是常常打妄想,妳知道嗎?那活在當下的人,就是比較不妄想東、妄想西,今天好好把今天的事情認真對待完就好了。我現在遇到這個人,我好好的用正確的心對待他,用這些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的心去對待他,這就叫「當下」。那麼我在這個當下用一種真誠心對待的時候,我自然就不會想到「啊!明天怎麼辦?後天怎麼辦?明年該怎麼辦?」這個都叫妄想,因為這個叫「未來心了不可得」,所以要濃縮回來活在當下,這個意念就好攝受住。

那麼意念攝受住了,妳外在的言語就會正確,要不然我們常常會不守信用,答應人家的事,也許跟人家約個時間不守信用…等等,這都叫打妄語,然後嘴巴會造錯誤,就是「妄語」。「兩舌」,兩舌常常會挑撥離間,對不對?「惡口」,講話不太好聽,意念講話表達不太柔和…等等,這些叫做惡口。「綺語」,綺語就是講一些誇張的話,不如實誇張的話。我們嘴巴在講話應該要離開這四個大類、這四個原則,遠離它就是正確了。那麼身體造作:殺、盜、邪行;「殺生」,殺生包括我們脾氣不好也是一種殺生,妳知道嗎?

民眾甲:我不知道!

師父上人:從醫學的角度來講,我們脾氣不好我們容易生病。殺生,眾生,這個生就是眾生的意思,眾緣和合而生成的現象謂之眾生,眾就是很多的意思,緣就是條件參數的意思;很多條件參數和合(聚合在一起),而產生的現象。我們的細胞是不是這樣?在很多條件產生了我們這個肉體嘛,對不對?在很多條件,比如說一磚一瓦這些條件湊起來,蓋成了這間寺廟,所以這間寺廟是很多條件湊合在一起的,我們的肉體也是。所以殺生就是對這些眾緣和合產生的現象,有一些破壞性就叫做殺生,而不是一隻小動物把牠殺死,不是這麼狹隘而已,當然那個也算。所以我們一個瞋恨心、心情不好,都會影響我們的肉體,讓這個細胞結構變不好,所以細胞就會生病、常常生病,所以要隨時保持愉悅的心,這個也就是符合不殺生。那麼在日常生活當中,這些蚊、蟲、螞蟻不要去傷害牠,這一類的都叫做什麼?護生、不殺生、不殺。

不盜、「偷盜」;偷盜的意思,在佛家換成我們現在人更容易理解的一句話叫做「不予取」,不該是我們的東西,我們不該去碰它。妳看哦!妳不會碰它,妳就不會把它拿進來,對不對?那麼世間人的標準太寬鬆了,以致於這個寬鬆的標準,造成我們的結果也太鬆散了,鬆散叫做不如意的意思;我們的人生結果很緊實就如意,那麼它是來自很緊實的原因。

我舉一個例子好了,譬如說那些花不是我們的,對不對?我們去把它移位了,我們就算偷盜了吶!這個行為會產生一種能量,這個能量是一種偷盜,然後回溯到我的身上,就會造成我人生有一個物資上的匱乏,一般講事業會不順、會比較貧苦一點,都是從偷盜這個原因來的,所以為什麼教著我們身不造偷盜這件事情,那樣叫不予取。所以妳看,我們看得美美的就好,我們不要「把它移一下又沒關係」,移一下已經造成偷盜了,妳懂嗎?

所以身不造殺、盜、邪行;錯誤的行為就叫「邪行」。所以遠離這十樣,我們的人生自自然然命運就會變好,這不假他求的,所以心外求法了不可得,統統要回溯到裡面。你們來到寺院一遭,也不要冤枉只是拿「香」在祈求這些諸佛菩薩的保佑而已,祂們很多的保佑的所謂的關鍵,都在祂們的匾額牌坊上面了,只是你們看不懂而已。比如說,六祖大殿上面四個字是什麼?「應無所住」對不對!那祂就告訴妳了,妳來參訪我,不是拿香給我聞、或者拿個水果給我吃;我們天上的水果比你們漂亮多了,還吃你們人間的水果,對不對?我們天上的香比你們好聞多了,妳懂嗎?所以當妳來的時候,妳要去學習到祂要教育我們的應無所住,所謂應無所住就是教著我們對待人生不要太執著,待人處世不要執著。無住的意思就是什麼?就是不執著,這是很簡單的意思,當然它深層的義理我們一般人不好懂,我們從事相上簡單的先去理解,它是在教我們凡事不要執著的意思。

不要執著不是放棄人生哦!不要執著是很多得失成敗不要掛心,我們古人有講一句話叫做「但盡人事而聽天命」,我們的人生要很認真去對待。剛剛我前面告訴妳的「活在當下」,對不對?要認真的對待我當下遇到的人事物、我的親朋好友、我的家人、我的事業,用著正確的心,剛剛講的遠離那十個「貪、瞋、癡、殺、盜、邪行、兩舌、惡語、綺語、妄語」,遠離這個就叫做正確的態度、行為,去待人處世這就對了。可是我們一個人來到這一個人間,總是帶著過去生的一些業障來,所以,我們在這一輩子做一個正確的行為表達的時候,難免結果還是會不如意,那麼那一個結果就要放下,就是不要執著了。那麼不執著那個結果,因為因緣不具足,所以該放下,放下就往下一步,照著這樣的理路繼續往前行,那麼妳本來不好的就會漸漸少,好的漸漸就會多了,所以人生這時候就叫做自己改造了命運了。

老祖宗也告訴我們了「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他告訴你說,我們人生的禍(禍叫做不好,福叫做好),我們人生總是有好、壞嘛,對不對?如意、不如意嘛!這兩個並不是定死的,也不是誰加諸在我們身上的,而是我們曾經有好的原因造成現在好的結果,曾經有不好的原因造成現在不好的結果,那麼一來,妳就知道啦!佛家又告訴我們一句話「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我今生的感受,我大概就知道我上輩子做了什麼事了。比如說我這樣講,人大分,不出三個狀態:一個叫「身體健康」,身體健康當然包括心情好,對不對?一個叫什麼?「財富」,對不對?一個叫「聰明智慧」,聰明智慧要幹嘛呢?解決我們人生的問題,所以我們就不會有煩惱憂慮牽掛,這是要靠聰明智慧的。那麼我們人生的這些要養這個身體,對不對?讓我們可以借這個假體來修真,修我們的靈性提升。

意思是說,一個人要比較有品質,他不是只是吃好、穿好而已,他的心要好,他的精神生活要豐富,也要靠這個肉體支撐住啊!所以健康來了,對不對?健康有了,後面有一個叫做財富,財富是為了讓我們維持身上的受用。比如說我們要有衣服,因為我們會冷,所以這些保暖、這些飲食需要照顧,所以要有金錢換取這些物質回來,所以人生大概就這三個嘛!那這三個妳就要知道,我剛剛講那句話:「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今生的感受,妳哪一個比較欠缺,妳大概就知道過去欠缺什麼了。譬如說:我們如果比較缺身體健康,這一輩子比較多病、體弱多病,那妳就大概可以理解,大概上輩子我比較少做「無畏布施」,布施是奉獻服務的意思。就是我上輩子大概很少在關心別人,我的親朋好友生病,我很少去照顧他,我可能常常傷害小動物、常常殺生。所以無畏布施的意思,就是透過我去服務令眾生得到心理平安、身體健康,這一類的服務就叫做無畏布施。少去從事這一個生命運作的人,他自自然然身體就比較多病,心情就比較鬱悶,這是一個因果理路。

那麼第二個,如果我這一輩子比較缺少智慧,不能解決我這一輩子的煩惱,那我大概就知道,我上輩子比較吝法,吝嗇去告訴別人一些正確的道理,希望他比我更好。那麼還有一個什麼?金錢。如果我這一輩子比較缺財,比較缺這些物資的受用,那我大概就知道了,我上輩子很吝財、很吝嗇,對不對!然後很貪財又吝嗇,然後不喜歡拿財去救濟人家,我有多餘的物質不喜歡去送人家,妳大概就知道這個就叫做「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那麼今生遇到了怎麼辦?假設這些我都有缺乏,那麼後面還有兩句話:「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來世,下一秒鐘就是了吶!誰不能保證今天晚上睡覺,明天還能活著耶!對不對?所以下一秒鐘就是來世。那妳希望妳的後半輩子、乃至下輩子,比這一輩子更好(這三樣),妳就要知道它的原因在哪裡。我缺財,我就要勤做財布施,因為財布施是因(原因的因),財富是果,任何一種工作都叫做緣,因遇到緣就結果。

就好像這棵樹的長成,它一定有種子,對不對?種子如果沒有土跟水,它會不會發芽長大?所以那個土跟水就是緣,所以種子遇到土跟水,它就會發芽;那麼在它長大過程,妳又給它施肥,它就更健壯,長得健壯了,妳看整棵樹就健康,妳的結果就是非常美好的意思,我們那顆心就是那個種子。那麼妳設想,財布施是那個財富的種子,妳如果沒有丟這個種子,妳再怎麼澆水有沒有用?

民眾甲:沒有用。

師父上人:長不出來,對不對?所以,有的人為什麼很努力工作,他還是得不到對等的回饋?這不能怨老闆、也不能怨這個社會,這只能怨我們自己財布施很少,就是這一回事啊!所以多一點財布施,妳做任何工作都會受用無窮。財布施是因,財富是果,這樣妳就知道,如果我今生缺財,我後半人生怎麼賺錢了吧?它不是去跟老闆要錢的,是我們要去樂善好施「財」這一類。

好!那身體健康這一方面呢?就是無畏布施是因,那麼你們一般講的運動養身就是那些澆水;澆水也許可以井水、也許可以自來水、也許可以礦泉水,那個種子都會發芽嘛!所以勤做無畏布施,未來我們的身體就會健康長壽、心理寧靜祥和。怎麼勤做法布施?妳所知道的這些道理,好比我今天告訴妳的這些,是一種古老祖宗的至上圓滿的智慧,我不吝嗇,我希望告訴妳之後,妳吸收了妳可以運用它,創造妳更好的人生,我是不是在做法布施了?對啊!所以我的智慧就會因為這樣而越來越大、越來越好,所以我就有智慧解決我人生自己的問題,所以我就沒問題,我就不會不快樂,妳懂嗎?所以常常要做這些事情在妳的人生裡面,那如果妳知道這個理路,妳的問題,剛剛問的就沒有了吶!就可以解決了,妳知道嗎?

民眾甲:平安了!

師父上人:當中要不要花半毛錢?不需要。要有一顆真誠的心,懂嗎?所以好自把這些拿回去運用。

民眾甲:好!謝謝!明白了。

在旁一位民眾乙:非常好!嗯!非常好!

民眾乙:我來晚了!之前沒有聽你說什麼,來晚了!

師父上人:不會啦!諸法因緣生嘛…

 

【廣東行】--廣州市六榕寺六祖堂前 弘聖上師開示內容 (3).jpg

先生頻頻稱讚 師父上人說得實在太好了

 

民眾乙:真的說得非常好,很有用處,這三個東西我記得很清楚,財富、智慧、健康……

師父上人:是!所以要努力去創造啊!要當人生的主人。

民眾乙:有些人很努力得不到回饋,不是怨天尤人,只能怨以前,是不是?來生可能…

師父上人:怨曾經的自己啊!那其實怨曾經的自己也是多餘,要怨現在為什麼我不趕快努力,那如果你體會到這一點,就沒有怨了,因為我在努力,我可以改變命運了。

民眾乙:人家說中國人,很沒有信仰,所以出現很多很多問題,這個…如果我們信那個佛教,是不是個信仰?

師父上人:佛教,要先去正名,是個信仰沒錯,可是信仰有定義,好比說我們講佛教這兩個字,自古以來的佛教本來是個教育。佛寺,「寺」這個東西並不是祈求用的地方,而自古以來是在皇帝底下有九個寺,以前的皇帝、皇朝,皇帝底下管轄有九個寺,那麼另外一個寺底下有個宰相,宰相他管六個部,那麼佛寺是其中一個寺。所以寺是這個意思,中國古時候,國家常設的教育機構叫做「寺」。

民眾乙:哦~

師父上人:所以佛寺是什麼?我們再來了解「佛」是什麼意思;佛是「覺悟」的意思,那教育什麼呢?教育讓我們來學習者「覺悟」,這一個地方就叫做佛寺,而不是一種迷信崇拜的地方。那麼佛法是什麼?方法嘛!讓我們覺悟的方法就叫佛法,覺悟用現在講就叫開智慧(剛剛講有智慧),那智慧多好!人人需要啊!所以另外一個叫佛教,教育叫「教」,所以讓我們開智慧的教育就叫做佛教。

所以如果我們沒有自己親身去運作落實,只求佛菩薩保佑我們,那個叫做賄賂、叫做強盜,對不對!我們兩串蕉(指兩手空空)來,求說「六祖惠能祖師,請祢讓我賺一千萬」,為什麼要讓你賺一千萬?你只拿兩串蕉來!那有的人「耶!好說我也拿水果來了啊!」,那叫賄賂,你拿個兩個水果來,我讓你賺一千萬,那他拿四個水果呢?你給他兩千萬,那如果我沒給他呢?他會不會來抱怨?所以這些是我們立朝以來斷層的教育,本來這些貢品很好啊,這些是佛菩薩善巧方便設下的教育工具;當我們拿水果來的時候,看到水果我們要生起恭敬心(對佛菩薩生起恭敬心),感恩佛菩薩給我一個機會拿水果來提醒我自己,我看到水果我想到因果不空。

那麼我們會供花,對不對!你看,現在我們旁邊一大堆花,都在提醒我們,花在佛法代表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六個意思。那這六個意思就是原因的意思,所以花跟果常常同時嘛,你看!供桌上花跟果,有沒有?它就是告訴我們,我們在拿香祈求拜拜的時候,我們看到了花想到要有好的原因,才會結那個好的果,所以種善因得善果的意思。那善因是六度,那麼你就要一層一層去了解,那什麼是布施?剛剛講到了,對不對?三個布施!後面還有啊,後面這五個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五個是三布施裡的無畏布施跟法布施的細說。「持戒」,一般人好像說「束束縛縛的、限制一堆」,其實不是!戒是一種守規矩、守法的意思,你設想我們全國人民如果都守法、守規矩,那國家本來就可以和和樂樂,是不是?所以這是戒的意思。那戒有廣義的規矩跟狹義的規矩、有層次低的規矩跟層次高的規矩,那不一樣!持得越高的規矩,你的生命品質就會越好。

換言之,「戒」就是三布施裡面的無畏布施的一種。我比個喻,假設:我跟先生你在一起,我知道你是一個有持戒的人,有持戒的人會比較穩定,我是不是跟你在一起會比較安心?有持戒的人不會傷害別人的,你懂嗎!我用白話講好了,守規矩的人不會傷害別人的,我們跟一個守規矩的人在一起,我們是不是會比較安心?那你比較安心,他是不是服務到你的心了?他不會傷害你,是不是等於無畏布施了?所以持戒是屬於三布施裡的無畏布施。再來,修「忍辱」,忍辱就是脾氣好,也不會恨別人、不會嫉妒別人的意思,它相對瞋恨。為什麼要有忍辱?因為我們人有瞋恨心,所以要修忍辱,調和之心。那麼你設想,你跟一個有忍辱之心的人在一起,你是不是會比較安全感?因為你不會被無明火掃到啊!有的人你跟他在一起,他會突然發脾氣,你不知道耶!你會嚇到,對不對?所以你嚇到是不是傷害到了?所以你知道他有忍辱的功夫,你跟他在一起,你會很安定,所以他也服務到你身、心的這一類了,所以他也叫無畏布施。後面「精進」,精進屬於智慧的延續,也就是法布施。一個很精進的人,你有聽過很懶散的人能成就的嗎?

民眾乙:沒有!

師父上人:沒有嘛!努力尚且不一定能成就,更何況懶散,對不對?所以努力叫做精進,那麼精進又不等於努力而已,精進裡有努力,努力不能代表全部的精進,這要拆開來講:精叫專一、專一叫精;進叫努力,不間斷前行叫進,所以精進有努力,加上專一的努力叫做精進。那麼把念頭濃縮在一點,心就會專注,對不對!心專注久了,就得到所謂的禪定,戒定慧的定,依戒得定、依定就開慧,所以你就會有智慧,所以精進才會有智慧,所以它屬於什麼?法布施。

那麼再下去叫「禪定」,禪定也是這個意思,因為我們人心會散亂,散亂的人是沒有智慧的,我們從小到大,長輩都教我們什麼?你遇到事情的時候要冷靜,對不對!有沒有你遇到事情的時候,長輩教你趕快緊張?

民眾乙:不可能!

師父上人:對不對!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緊張雜思多,雜思多智慧就不見了。只有冷靜、心平靜就像一面清淨的湖泊,上面沒有波紋叫很冷靜、很平靜,山河大地照得很清楚,對不對!看得很清楚,這叫智慧。好比一面鏡子,它可以照得我們纖毫畢露,是用這個來比喻。所以我們心平靜下來的時候,自自然然就生出智慧了,所以你們要知道,智慧這件事情跟知識常識是不一樣的,知識常識可以透過我們的廣學多聞得來,智慧沒辦法。換言之,知識常識不能解決我們人生的疑難雜症,它只能讓我們了解問題、發現問題,解決不了問題,要不然你們現在知識爆炸的時代,只要上網不是什麼知識都有了嗎?能解決我們的問題嗎?不行,對不對?所以佛法自始至終不教我們知識常識,它教我們得到智慧,所以叫「佛」叫「覺悟」嘛,它不是說「知識教、知識法」,不是這樣子!

好!那麼拿回來,那麼智慧到底從哪裡來呢?智慧從平靜的心來。一般只要心越專注、越平靜的人,他自自然然遇到事情就能解決,那個叫智慧。智慧解決了問題之後,就沒事了,也沒有智慧了,所以佛家有一句話叫「般若無知,起用無所不知」,般若就是智慧的意思,本來是什麼都沒有,當你遇到問題的時候,就開始起用了,就無所不知,那是我們一切眾生的本能啦!釋迦牟尼佛講什麼?「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可證得,若遠離妄想執著,則一切智、自然智、無師智,自然證得」,這叫圓滿的智慧。所以就是因為我們有妄想、執著心、分別心,這個叫散亂,所以我們沒有智慧。所以為什麼美好的花的原因,其中有一個很重要叫「禪定」,就是教我們平常要修平靜、修專注,沒有我們的事情,不要去想太多,懂嗎!好好把當下完整好,你心就會專注、就會平靜,這時候你是有智慧的。所以禪定對治我們的散亂,這個叫做法布施。

那麼最後就不用講,最後那個「般若」是西域用詞,中文叫「智慧」,智慧當然就法布施啊!所以這六個如果做到的人,他供的果、供的人生之果就一定美好,什麼叫美好的人生之果?就是你們人生的境界本來就應該是好的。我們從結果論來看,如果是不如意的,濃縮回來往回看,那一定是我們六度萬行有瑕疵、做得有瑕疵,所以這是一種教育。這個教育,好說也被現在的最先進的量子力學家,去發現了它的原則原理,最後的這些所謂微中子的組合,整個宇宙就是這些微中子組合,它的形成就是人的意念跑出來的。人的意念有好、有壞,壞的就產生了不好的人生境界,好的就產生好的人生境界,所以為什麼要學習。這時候再拉回來講信仰才有辦法去講,要不然說,我們的信仰到底是迷信的、還是正信的,我們會不知道,所以未解之前,信與不信都是迷信,我們得花一點時間去了解一下什麼是真正的佛法、什麼是真正佛教,那這些古師大德在表達什麼,我們不能只是拿一柱香在那邊什麼也不知道!莫名其妙啊!對不對?

那「香」代表什麼?香在佛法代表「信」,信用那個信、自信那個信,那麼它叫信香,它也有一個宣示的意味,好像運動會運動員宣示「我不能打類固醇、我不能取巧…」,宣示的意思。那麼宣示了什麼東西呢?影響力!這邊燃香,我們鼻子會聞到,我們被影響了,那「香」相對「臭」,所以香代表美好,臭代表不好,所以我們要燃香。所以當我們點香的時候,我們就感恩佛菩薩,透過這柱香提醒我自己,我要燃出我內在的美好去影響我周邊的人;換言之就是去服務他們,去讓周邊的人,因為我而得到美好。那麼你這個人如果在你的生活當中,隨時隨處都是這麼樣的運作的話,我相信你這個人的命運一定好到不行,因為你是眾人所需,眾人所需的人不太會消失,對不對!會被人家自自然然照顧得好好的,懂嗎?所以那個香的意義在那邊,燃起香。

香在佛家而言,有更深層的意義,它代表「戒、定、慧」。我們內在要有戒,剛剛講守規矩,對不對!那守規矩久的人,他就會得到心平靜,有一些取巧的人他不會守規矩的,取巧的人心是不平靜的,每天在那邊激盪嘛!所以守規矩相對是為了要我們平靜的,平靜久了、這個功夫深了,就叫做定、禪定。剛剛有講,禪定生智慧,不就解決了嗎?所有一切人生會有問題,就是因為智慧欠缺而不能去解決,如果你現在智慧圓滿了,請問你會有什麼問題?不能解決問題,叫做沒智慧,能解決問題叫做智慧,所以智慧圓滿,所有的問題都能解決,那人生幸福美滿;所以一柱香有這麼大的義理在。所以你們來到這邊燃香、拜佛,不要枉費了吶!入寶山不得空手歸啊,對不對?寶到處都是,是我們會不會拿,所以善於去撈寶,是不是?你看,要撈寶!

所以如果是這樣,那這「信」講太好了啊!你堅信它你才會去理解它,你不信的東西,你不會花時間去理解的,所以有四分證「信、解、行、證」,你相信了你去了解它,了解得透徹你就做得非常圓滿,不會有閃失,做得非常肯切,你就會證實到美好的人生結果,就這四個字。所以第一個字也可以是剛剛先生講的信仰,如果是這一種非常深度的信仰,那大家來;如果是含糊不清的信仰,還是停一下好。

民眾乙:一般人有了信仰之後,就是充實很多,就方向就明確了,做人的方向好吧!不然就迷迷糊糊的。

師父上人:對對對!

民眾乙:沒有信仰啊!

師父上人:所以很多人上不上、下不下。

民眾乙:外國…美國、歐美那裡,很多都有信仰,就是伊斯蘭也是信仰,像那個印度啊、什麼都是…

師父上人:方向再去深入理論,再加上善巧的方法,就解決人生了,是這麼一回事,看諸位還有什麼疑惑?

民眾乙:很多!

師父上人:所以它引流在所謂的這些有為物質,無非是色、聲、香、味、觸,那我們就要接觸清淨的啊!好比音聲、佛音、梵音一如,它可以有文字、無文字。那麼如果我們心清淨衍流出來的音聲就清淨,清淨音可以去淨化一切的有為,好比說……

(師父上人元和妙音淨化)

 

【廣東行】--廣州市六榕寺六祖堂前 弘聖上師開示內容 (1).jpg

元和妙音 攝受四方

 

我們說「音通心地,聲達性海,梵音潺潺流」,就是說這也是一種禪宗的一種主義,所以離文字相是更正確。諸位,你們是不是還有下一個?時間?還有一點?

民眾乙:你經常在這裡說?

師父上人:沒有!我第一次來,我是跟著大家來。

民眾乙:很少看見你。您來自哪裡?

師父上人:我們來自台灣

民眾乙:台灣?OK, from Taiwan.

師父上人:Yes. 對!跟著他們一起來

民眾乙:你們一起的吧?

師父上人:是是是!一起的。

民眾乙:是不是搞節目?

師父上人:你們是不是搞節目的?

學員:在紀錄。

民眾乙:專程來…?

師父上人:也不是專程啦!

民眾乙:推動一下宗教信仰?

學員:沒有!沒有!來參訪。

師父上人:是推動一下教育,紀錄一些教育,然後參訪。

 

【廣東行】--廣州市六榕寺六祖堂前 弘聖上師開示內容 (4).jpg

寺方管員 歡喜聞法
 

寺方人員:我們那邊的祖庭,可以到裡面去拜一下。

師父上人:可以啊!其實是禮敬,剛剛的音聲是一些梵音。如果在裡面我們可以梵音禮讚嗎?沒關係嗎?謝謝!

師父上人元和妙音淨化並釋義……

師父上人:我們說「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那麼,我們眾生總是依妄起用、茫茫然,於是產生了這六道輪迴、十法界、這些汙染、清淨的一個世界。那麼「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偏偏我們眾生老是沾染塵埃,可是還是從「心」由「我」所造,對不對?我心所造一切萬物,所以在「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的世界裡面,我們不能不知道整個虛空法界,我們自己的人生,自己是主宰、自己是什麼?是主人!不能依他性。所以佛法講到最後是什麼?自性吶!本然吶!每一位佛都是自性起用,做回自己本來真佛,而不是依他。所以祂們是老前輩,祂們把過來路、來時路告訴了我們,也祈求、也希望我們能夠相信自己。

畢竟剛剛講的那個信,一個字有六個層面;第一「信自」,相信自己,佛是自己成的,不是別人成的。第二再來「信他」-外在,比如說信佛的,這些佛菩薩就是「他」,祂們是對的,我們相信祂的教誨,我們照著祂的教誨來運作我們的人生,我們當然各個得到保佑啊,是不是?那麼第三個你才能去「信因、信果」,因果嘛!第四「信理、信事」,我們世界的存在有背後的原則原理、理體,有我們現在眼前看到的這些現象、事相。所以一個信字具足這六個層面「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理、信事」,當我們這一個真信起用的時候,我們才堪稱為「解、行、證」,如果這個信願不足,我們當中這六個有漏掉一個,我們很難透過佛法的禮拜,而得到真實究竟的圓滿人生。

所以也教著我們秉持《金剛經》的什麼?離四相、四見,「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那麼因為這個整個世界,就像六祖匾額旁邊講的這句話,也是《金剛經)裡面的一個非常標準經典的意思:「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教著我們眾生應作如是觀,應該這樣看待,那麼如果我們這樣看待的話,像露水早上出來,太陽還沒有完全出來就不見了,對不對?我們人生就像這件事情,這麼短暫。所以教著我們沒有什麼好計較的,一切法把它看淡,一切人事物用一種心態過人生,其實就可以解決了,什麼心態呢?事事是好事、人人是好人、時時是好時,反正我們活的人生都「是是是、好好好、對對對」就解決了,剩下一個就是:「一切的存在只有我自己是一個學生,一切的眾生都是我的老師。」

 

【廣東行】--廣州市六榕寺六祖堂前 弘聖上師開示內容 (6).jpg

寺方恭請  師父上人入祖庭開示(庭實不對外開放),唯有 師父上人方能

 

那你說,有的人做壞事,怎麼是我的老師呢?他不是做壞事,他是用這樣的示現來教育我,教我不要像他一樣不好,我的人生就會變好。那麼有在行善做好事的人呢?他用這樣的形式來教育我,希望我跟著這樣學習,我的人生也會變好。你看,沒有一件事情是不好的,所以我們古人也講「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三人行不是湊三個就有我的老師;第一個我「自己」,第二個是「善人」,第三個「惡人」,這三個湊在一起,就是我的老師,所以善於返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感謝啦!不佔用大家的時間。

民眾甲:不知道為什麼,總是會看到這個…最近一整年發生的事情?

師父上人:我們的阿賴耶識田本來就有一些種子,我常用一個形容詞;我們的人生就像是看電影一樣,電影有投影機,投影機裡面有底片,我們的起心動念就是那個投影片底片,「底片」;那麼透過鏡頭打出來在布幕上,像整個畫面,裡面有我們喜歡、我們不喜歡,那麼這個喜不喜歡,我們沒辦法用橡皮擦把它擦掉,要回來換底片。所以在拜佛的過程,在一種因緣聚合的狀態底下,時空會突破;就是說我們原的這些底片會冒出來,所以我們會有看到這些化境是正常的,可是就像我剛剛講的,我們像開車一樣,不要顧慮這些,這些的現象就好像…

民眾甲:這些是正常的啊?

師父上人:這是正常的,當然不正確,正常不等於正確啊!妳懂嗎?正常就是它本來存在嘛!本來存在可是我們不喜歡叫不正確,所以就像行道樹一樣,我們專注在我們的專心拜佛就好了,有任何境界出來,知道有,可是不打緊,不理它就好,不執著!不執著境界,什麼境界都好。今天如果妳拜佛,看到一個佛菩薩來了,妳會不會特別高興?特別高興也不行,那叫執著,妳懂嗎?佛菩薩來了我知道,感恩!祂是來鼓勵我的,可是我的工作是在真正拜佛,我剛剛不是有講「活在當下」嗎?妳才有辦法透過拜佛訓練到一心不亂,如果妳有打岔出去,就沒辦法一心不亂了,妳懂嗎?

民眾:每次我拜佛的時候,它就是這個…,這一年發生的事情,就會馬上就會出現在我的眼前。就是比如說:誰家死人了,然後到那一天,果然那個給我打電話,然後就是說他兒子死了、誰家死了…,結果就這個事情,我馬上就能知道,不知道為什麼?

師父上人:我剛剛講,這是一種因緣會遇,我們講佛家有四句話「假使百千劫,所造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第三句叫因緣會遇,像這個因緣到底是什麼緣?不等、不定性!所以諸法因緣生、因緣滅,這是依俗來講,俗諦;真諦,那真諦來講,妳自性匯歸,哪有什麼這些問題?這是因為我們會妄、起妄念,執著也是妄念,妳被它牽引了也是妄念,所以在當中還是得去訓練定靜的功夫,有這些現象沒錯,正常!我們剛剛講,一定有過去原因會產生結果,這叫正常;正常也就是自然,自然法則,可是它不一定是妳如意的,所以我叫不一定正確,所以專注在自己的拜佛的專注就對了。所以很多修行的人,他都有一些功課要做,那為什麼修的人多,得到好處的人少?妳知道為什麼嗎?因為他的功課、他的理論、方法錯了,懂嗎?那麼你們可能是在方法錯而不是理論錯,拜佛是好的理論,可是方法是什麼呢?方法就是「專注」,你們不夠專注,會被打忿。

那這些相出來也就是在訓練妳,到底考試考得過、考不過(拜佛這件事)?那妳會打忿就沒考過啊!趕快再回來補,好好回來讀這一科,懂嗎?認真拜就好了,一有現象出來了,不理它,繼續拜!這樣好一陣時間過去,這些阿賴耶識田的這些印象種子才會剝落,好一陣子之後才會沒有,才會越拜越清淨。剛開始一定都有揚塵,我比個喻:我們現在在這邊掃地,假設灰塵很厚,我們掃地是為了幹嘛?

民眾甲:乾淨!

師父上人:那麼,我們掃的時候是不是會揚塵?灰塵飛起來,我們會以為我們越掃越髒,因為沒掃沒有揚塵,我鼻子不會被嗆到啊!可是越掃越髒,這時候是不是正常?正常,可是這個揚塵不正確,所以我們不管揚塵,繼續掃、繼續掃,掃到揚塵越來越少、越來越少…,掃到完全妳怎麼掃都沒揚塵,表示乾淨了。所以妳那些畫面好像這些揚塵,懂嗎?妳還是要專注在妳的掃地,妳不能揚塵上來「唉呀!怎麼辦?不掃了!」,地板永遠不會乾淨。

民眾乙:非常好。

師父上人:這樣可以理解嗎?

民眾甲:嗯!說的涵意…

民眾乙:我理解了!我理解了!他比喻的非常恰當,你有沒有寫書?我買你一本書。

師父上人:(師父詢問學員)你們有(《明覺講紀》法寶)嗎?我不做商業的!這只送不賣,這是學生上課的時候,把我說的謄寫下來…

民眾乙:可以請教您貴姓嗎?

師父上人:我姓蔡

民眾乙:大師?蔡大師是不是?

師父上人:不敢啦!不敢啦!末學弘聖。

民眾乙:台灣的,是不是?

師父上人:是!是!是!

民眾們:這 師父說的非常好、非常好!

師父上人:所以儘管掃地,專注在我們的掃地,掃地知道喔?比喻是我們的拜佛。

民眾乙:這裡有沒有聯絡的資料?

師父上人:那請他們是不是留給紋宏他們?……明白了?

民眾甲:明白了!

師父上人:明白就好自努力了!

民眾甲:就什麼…每一年拜佛的時候,然後它就是這一年發生的事什麼的…,就是傳到我那個情境,馬上就那個出現,然後這一年就會發生什麼事情、發生什麼事情,很奇怪的?我都覺得?

師父上人:因為少見多怪啦!沒關係啦!揚塵是正常的。沒掃過地的,揚塵他會覺得很奇怪,一輩子沒掃過地的那種人,第一次掃地揚塵「咦?怎麼會這樣子?」

寺方人員:在銷售,這邊不行…(按:學員以法寶跟民眾結緣,寺方以為在銷售東西)

師父上人:是啊!入境隨俗,要尊重人家,對不對!一定是要尊重寺方。

民眾乙:什麼時候回台灣?

師父上人:我~後天嗎?明天!

民眾乙:什麼時候再來中國?

師父上人:不知道耶!我都是隨順、恆順眾生,人家帶我來,我就來。

民眾乙:這麼多人陪你一起來?

師父上人:帶我來。

民眾乙:你這個專業新聞團,好像!這麼多這個記者。

師父上人:有CD呀!看這位先生,也可以給.......

民眾乙:我很常聽他們說,但是沒有一次像你說得這麼好!我聽很多人說了啊,但是你說得很好!真的!

師父上人:佛法是活的。

民眾乙:很精闢!那個道理很簡單,你很能讓人家理解,還有我想問你一句話就是,很多人做事不認真、分心了,是什麼原因?

師父上人:習氣!我們與生俱來有妄念的習氣,習氣習慣嘛,習慣很深叫習氣。

民眾乙:哦~~

師父上人:那麼一般我們講,這輩子從小養成的叫習慣,加上上輩子無量劫的那個叫習氣,所以當然不容易啊!換言之,在修行的人只是在修一件事情而已,放下習氣而已,就這一件事情。

民眾乙:放下「習?…?」

師父上人:習氣!空氣的氣,習慣。

民眾乙:那個習氣放下來就可以?(放下)習氣就安定?就能認真做個什麼事了?

師父上人:對!對!沒錯!

民眾乙:那個習氣,是與生俱來的是不是?

師父上人:那是所有人都有,上輩子帶來的!

民眾乙:上輩子帶過來的?

師父上人:對對對!所以你看每個人的習慣,來到這輩子都會不一樣,這是上輩子的…

民眾乙:我聽很多說了,就很多東西都是上輩子留給你的,好像這個人的命運,很多是以前…,怎麼留給你的?

師父上人:應該這樣講,我們自己帶來,我們自己帶來!

民眾乙:可以改變嗎?

師父上人:可以改變!

民眾乙:可以改變,可是你推不了,以前上輩子留給你的東西,你拿不掉嗎?可以調整、改造嗎?

師父上人:拿不掉!可以改造!

民眾乙:哦~~

師父上人:可以改造,靠自己就可以。

民眾乙:靠自己?

師父上人:是啊!一定是這樣!如果靠自己不行,那就不叫真理。

民眾乙:哦~~

師父上人:我要你同意才可以,那你不同意,我怎麼辦?我人生不就被你控制嗎?這不合理的,你知道嗎!是我們有沒有理解、肯不肯去做,理解要正確,正確的肯去做,誰都可以改變命運,靠自己就可以。對啊!如果從這個角度,算命仙就沒工作了,你懂嗎?

 

【廣東行】--廣州市六榕寺六祖堂前 弘聖上師開示內容 (5).jpg

先生喜聞正法,拿著《明覺講紀》希望從中能學得更深

 

民眾乙:這個書你寫的啊?

師父上人:是他們把我的話,用文字形式表達出來,就像這樣錄音完之後,他們回去謄成文字。

民眾乙:我要慢慢研究看看

師父上人:可以!不嫌棄的話。

民眾乙:你剛剛說的話,內容有些在裡面嗎?

學員:應該吧!大部份…

師父上人:我講完我都丟掉了。

民眾:那就不用錄音了,用看的就好了。

民眾丙:那我請教您,師父!那您佛法最終的宗旨,您可以概括幾句話嗎?

師父上人:佛法,最終就是要妳了生死、出三界。了生死我們用比較白話講,就是教妳生命裡面毫無煩惱憂慮牽掛,所有的煩惱憂慮牽掛都可以去轉化成智慧,所以煩惱即菩提,那麼如果在有為法,這是一個終極,因為妳剛剛問到終極嘛,就是開智慧而已。那麼如果降下來,它的做法是什麼?我套一句當年鳥窠禪師講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諸惡莫作,妳就可以得到你們過年喜歡的歲歲平安,諸惡莫作是因,歲歲平安是果,眾善奉行是因,年年如意是果。

民眾丙:那三界在哪裡呢?您出了三界?三界在哪裡?

師父上人:三界就是我們的煩惱宅啊!三界就是煩惱的代稱詞,也就是你們講的六道輪迴呀!

民眾丙:那您出了三界沒有呢?

師父上人:我不知道啊!道本圓成不用修證,見聞覺知本自圓寂,本來乾乾淨淨的,哪裡有三界?哪裡還有一個三界要脫離,是嗎?所以我不知道耶!

民眾丙:阿彌陀佛!請問善知識,佛的知見是什麼?

師父上人:佛本無知見,所以祖師西來本無意,只箇覓你本心目,只是告訴你們,你們要回到本來面目而已,它哪有什麼意思。所以佛知、佛見也是因…

民眾丙:那你見到了你本來面目了嗎?

師父上人:也是因應眾生吶!眾生見到,我就見到啊!可以嗎?

民眾丙(向 師父上人深深鞠躬):阿彌陀佛!

 

【廣東行】--廣州市六榕寺六祖堂前 弘聖上師開示內容 (7).jpg
深感幸遇明師開示 虔誠鞠躬禮敬

 

師父上人:時間到了嗎?好啊!那我先告辭了哦!

民眾丙:感恩~阿彌陀佛!感恩善知識。

師父上人:不會!不會!不客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一覺元 的頭像
    一覺元

    一覺元 YJYLC.tw

    一覺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