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10日 幸福人生講座(高雄)

弘聖師父上人開示

(於沈嘉瑩老師主講之後開示)

【追尋心靈的原鄉】

 

2013年11月10日 幸福人生講座(高雄) 弘聖師父上人開示.jpg

 

時間:1021110 15:00~17:00

地點:一覺元觀止學修中心(高雄市鼓山區美術南二路35號)

紀錄組恭敬整理

那個希望連滾帶爬想爬出去的人是我啦!為什麼呢?我們學習是為了什麼?學習不是老都待在一個地方,都不動嘛!天下蒼生疾苦,還需要有志之士,把自己成就起來,然後到處去弘化如來正法以利濟蒼生啊!希望一個教育者無有條件但書的,以這種方式一傳十、十傳百能夠利濟蒼生。一直待在身邊要幹嘛?對不對?所以,要黏也不是黏著我,是黏著佛法。佛者覺也,覺悟的方法叫做佛法,自始至終,佛法、佛教一直以來,都不是一般制式所認知的宗教。

剛剛沈老師對於「宗教」的義理已經解釋得很清楚了,我們稍微再做個小小補充。一般講說「宗」是所謂重要的、首要的、為一切眾生所尊崇的意思,「教」無非是教化、教育、教導、教誨!所以,重要的教育、首要的教學、為一切眾生所尊崇的教誨,這個就叫做宗教。佛教自始以來,就不是一般所謂崇尚一個神祇的這個宗教,可是它也出現「宗教」這兩個字的義涵。這個「宗教」在佛法來講,「宗」特指禪宗、「教」泛指教下。什麼叫「教下」呢?我們一般講八萬四千法門,方法門徑,先解釋一下,這個「八萬四千法」其實也是一個表法,「八萬四千」是一個表法的數字,它隱喻著無限無量的意思。八萬四千法這個「法」的意思,就是一種門徑、一種手段的意思。換言之,有無量無邊的手段可以幫助我們去開啟智慧,只要我們正確的去履踐、符合它,我們自己無上智慧就會流露出來,這樣的一個方式在佛法是成立的。

除了禪宗以外的一切方法、門徑、手段,統統歸類在「教下」這一個部分。它的質性兩者不同,禪宗是直接開悟、頓悟!它是一種最上乘的教修法。那麼「教下」的一切都有所謂的次第,像爬樓梯一樣,一階一階慢慢爬,穩紮穩打,它很穩固、很保險。修禪宗,你要不就跳了上去,要不就是跳上去站不穩而掉下來粉身碎骨,是這一個意思,可是這也會因著每一個眾生的根器而有所不同。

佛法它是不講第二的,它講的一切都是第一,就是說你人生的存在,你把你的生命圓滿,你就是第一。所以,在華嚴的教海裡面,每一個眾生都是第一,它沒有比較的。好比在一個花園裡,為什麼叫華嚴?花嘛,古時候的字比較少,那個「華」代表花,「嚴」代表園,當然它也有莊嚴的意思,我們以花來莊嚴,莊嚴就是美好的意思。比方為什麼要擺個花?看起來賞心悅目啊!對不對?賞心悅目就是美好,而美好在古時候的用詞叫做莊嚴,所以才叫「莊嚴佛淨土」,它可當名詞亦可當動詞。花園裡面不是只有一種花,每一種花都開得最健康就是第一,每個都第一,這一個花園就非常漂亮!所以不同種類的花是不是叫多?這個多,就是現在人所講的另外一個名詞,叫「多元文化」。

當然啊,以前我聽過一些學者在講所謂的多元文化,都跟戰爭有關係,我們覺得很奇怪,因為那並不是我們真正認知的多元文化。既是「多元」文化為什麼又不會亂呢?「和合無諍!」,彼此不同而又不會有牽繫、牽扯,這是因其根生在什麼?同根共體上。所以就好像一棵樹,它同一個根而已,「一」就是那個本源,「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的那個一。那個方便的多門,就好像它的枝葉花果無量無邊。自性以根表之,一切萬法以枝葉花果表之,所以自性能生萬法,由斯而成。

所以,剛剛有講到亞當夏娃,我依稀也記得幼稚園時好像有聽說過,因為那時好像讀的是天主教的幼稚園。小時候不喜歡讀書,可是耳根比較利,所以喜歡聽故事。亞當夏娃的故事,聖經好像是說他們吃了蘋果而智慧開啟,對不對?其實那個「智慧」要先有所定義,因為現在人學法最大的一個盲點在哪裡?就是我們常常使用同樣一個名詞在溝通,但是我們腦子裡認知這個名詞是不一樣的定義,所以彼此沒有交集,會表錯意、表錯情;也會因為我們常常這樣講,所以會誤解了真理。

好比我們這樣講好了,現在人講「布施」,西方是講「服務奉獻」,對不對?那麼在東方尤其是我們台灣,你若跟大家講「要布施,要布施」,大家想到的就是去廟裡面投錢,去捐錢物給慈善單位等等而已!這個定義它並沒有錯,可是不圓滿。在佛法的教學裡面,它講的是深度,而不是個別差異,在定義上如果不一樣的話,我們就會溝通錯誤,就達不成教學這一個理路。所以,當咬掉那一個蘋果的時候,其實不是真正的智慧開啟,而是一般人講的聰明,聰明就產生了。

聰明跟智慧有什麼不一樣呢?智慧有分辨是非邪正的能力,而聰明沒有。所以,智慧裡面有「了」的意思,而聰明則是「分別」!換言之,如果在佛法的講法,咬了那一顆蘋果之後,那個分別心就起來了,因為分別心起來才有「妳是女的,我是男的」,分別了嘛,不一樣了嘛!所以很多的這些什麼貪、瞋、痴、慢、疑,就油然從這一個立基點開始長出來。就像樹一樣,若是根部吸收了錯誤的養分,它無量無邊錯誤的葉子就長出來了,病的、障礙的統統冒出來了。這在形容我們的人,當我們沒有分別心之前的時候,是一種妄念,心現,識產生變。所以「汝若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由心造」。

所以「心現」,一般從人的角度來講,是美好的世界產生了,可是這個美好的世界為什麼開始會慢慢變成所謂痛苦的?就是情來了,情識作用來了,所以叫「識變」。那個「識」就是我們一般講的執著心跟分別心,而執著心比分別心還要深,所以,分別深了就產生執著。執著斷掉了,你才有辦法第二個功夫斷分別。分別斷掉了,你才有辦法第三個功夫把妄想也一併斷掉,那時候你就叫做真正的覺悟,那時候就是西來語的一個字叫「佛」。

本來「佛」叫「佛陀耶」,而東方人喜歡簡單嘛,對不對?比如說,文言文是不是都短短的一句話,就可以形容很大的一個義理,這是我們中國人的一個特質。可是印度當時文化的特質不是如此,印度人喜歡細,細的意思就是喜歡把一件事情用很細緻的方式去形容,他們喜歡不斷重複。所以你看,文化不一樣,它卻沒有違背到那個要傳達的義理,它只是多跟少的差別而已,一般講說:淺說、深說、廣說、狹說的差別。東方人喜歡什麼?言簡義豐,所以產生文言文這個東西,就是有智慧的表法的符號,剛剛講的那個「義」就產生了。

在「分別」產生的時候,人類就開始走向了真正痛苦的世界,因為再「執著」深了,「我見」就產生,人所有的痛苦……最粗糙的喔,細緻的,人感覺不到,就從「我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來。見取見、戒取見,白話文叫做「偏見」,人如果有偏見就會不和啊,對不對?就會錯解啊!所以武則天寫「願解如來真實義」,談何容易,對不對?這些名詞如果從教下的角度,不去搞清楚弄明白,很難!很難!

現在人學修如果根性不高,不是那個上智、上上智的,事實上,修禪的根性要上上根啦,上、中、下根基本上想要修禪都是一種什麼?,漸悟型的。禪宗漸悟型的傳承是甚麼?神秀那一脈的啊!而六祖惠能這一脈的傳承,是所謂的頓悟這一門的。頓悟就是直了本心就好了,其他就解決了。為什麼?你已回歸那個健康的根了,所以那個枝葉花果自自然然就會變成健康的。可是,這一個方式不容易,枝葉花果代表著我們人生的所有疑難雜症,比如說你有事業啊,事業的順暢與否;你有人跟人的關係啊,人際關係;你有家啊,家業啊;你有自己的身體啊,你有自己身體的健康與否;你有自己心理的健康與否,這些統統叫做枝葉花果。禪的修法就是畢其功於一役,把自己的心調整好,心為造化主,一切法從心想生,《金剛經》如是說。那一個心、識的問題把它調整成清淨,這些身體的病痛、這個人生不的如意就開始在轉化了,它是自自然然的事情。

所以,很多人不了解佛法到底在教什麼?剛剛講中國人喜歡言簡意賅,佛是「佛陀耶」,濃縮變成「佛陀」,然後「佛陀」又覺得很麻煩,還要多一個字,像我們這種懶人就很適合,所以就「佛」這樣就好了,「佛陀」還多一個音,對不對?「佛」這一個字本來倉頡造字的時候是沒有的,它是印度經典傳來東土,也就是中國大中華地區的時候,翻譯經典的法師,為了尊重它的原義,而創造的字。因為在中國找不到任何一個用詞可以圓滿的代表它,最接近的就是「智慧」兩個字,等一下我再講為什麼「只是接近」而已,沒辦法找到適合文字的情形下,只好尊重它,只翻譯它的聲音。

翻譯有兩種,義譯跟音譯,「佛」是屬於音譯。所以,創造一個字,加一個人字邊,旁邊一個弗。「弗」以前有這個字,加一個人字邊是創新的這一個字,尊重它原來的音。那麼為什麼「智慧」還是不能代表它圓滿的義?「佛陀」就是覺悟者的意思,覺悟者具足的條件有什麼?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這一個層面。「覺」,它有覺悟的意思,覺智嘛,「智」剛剛講有那三個層面的義涵。「一切智」要了透空性,要知道整個宇宙萬法它的空性,可是,空性這是佛家的最基礎,尚且不好懂。如果對於空性了解不太正確的時候,我們會用著自己的意思去誤解,我們就會落入「惡取空」。

惡取空的果報是直接下地獄,換言之,即是痛苦的意思,地獄的另外一個名稱就是極度痛苦!如果稍微理解正確的時候,這一個空性不圓滿的狀態會讓我們「偏空」,眾生執著「有」,而阿羅漢偏「空」,當你偏空的時候,就會有點消極。也就是說,為什麼很多的人看到佛教徒會覺得很消極,對社會沒甚麼助益、沒甚麼幫助,原因就是他對於這個空性理解錯了。「空」並不是無,而是空靈,它本來沒有,可是偏偏起作用時,無量無邊的作用統統出來。所以,起作用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在不需要作用應緣的時候,它回歸清淨本然。所以,清淨,了無一物,人比較不會有痛苦!他又應到的時候,又起作用,又無量無邊。

古人常常用一種東西來做表法,叫做鏡子,所以叫我們用心如明鏡。為什麼在鏡子前面加個「明」?因為要把它擦乾淨,非常的明亮,一塵不染。我們的心就像這樣,如果我們的心有汙染、染著,我們看待一切人事物就會有成見,就會有汙濁。如果心不染著的話,我們的本能無瑕,就像鏡子,只要任何人踏上去,它都照得一目了然、一清二楚。可是,它又不執著,當這個人離開的時候,鏡子中的影像又會再消失,「又回歸」的意思。所以它只是一種自然的感應道交的現象而已,這個佛「一切智」就是這個空性的意思。那麼自覺覺他、自行化他與圓滿的狀態理面,它也有具足這個意思。

剛剛講的是「一切智」,接著講「道種智」,道種智就是除了瞭解「空性能生萬法」的這一個本空的義理以外,它同時又更深一層,它也不否定「有」。即便「有」是一種幻相,可是真空妙有一如,它不會被障礙,也不會捨棄它,所以這時候「空有不二」。再上去更為圓滿,就是這個真空妙有「寂照雙融」,在「空」跟「有」契入「一如」狀態的時候,它達到最圓滿的狀態,叫做「一切種智」。所以,另外一個名詞就是什麼?自覺覺他。

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最初的「一切智」證得的時候,了空性,這有另外一個名詞,一般人稱為「阿羅漢」,表示阿羅漢這個位階已經得到了。祂的學分再向上一著,證得了「道種智」,這時候就有另外一個名詞,叫做「菩薩」,菩薩是阿羅漢的學長學姐,祂的級數比較高。而證得了「一切種智」的時候,就是一般講的「佛」、「如來佛」。所以你就知道,你們所熟知的「佛」、「菩薩」、「阿羅漢」這些名詞是什麼?這些名詞是「學位」,而不是一個人的代表,所以任何人只要證得了空性,他就叫阿羅漢,換言之,他就有那個能力。就好像我們人世間的讀書一樣,你考上什麼學校、考上什麼科系,你只要有那個分數,我們是講正常的這一種;當然,現在這個時代好像都很扭曲了,大學畢業也不一定很熟悉他那一科系的東西,這是很奇怪的事情。正常來講,一旦你有那個學位,你就有那一個能力,就可以去教授那一科,所以整個佛法的教學就是這樣。

那麼它的內容是什麼?教學總是要有科目,所以我們再倒回來講前面的這個「宗門教下」。剛剛講,不同的「法」就好像一個學校裡的不同「科系」,這好比說同樣拿到博士學位,可是個別所攻讀的科系不同,是這個意思。這個學習的科目不出五個大類,第一個叫做什麼?叫做「倫理」,第二個「道德」,第三「因果」,這是所謂佛教的先修班。可是雖然稱為先修班,它還是很重要,因為這叫基礎。這三個學分拿到的人,換言之,他才有資格學佛。所以祂也很慈悲,告訴你要懂得這個,它也同時會教這個東西──倫理、道德、因果,這個次第是不能顛倒的。

接下來才是正科,叫做智慧,智慧再上去叫做科學,所以它把科學擺在最後。換言之,它有極高度的科學,現在的科學家都跟不上,雖然沒辦法跟得上,但可以去推測,學理上可以去印證它。所以我們估計大概三、四十年後,修習佛法的主流都是科學家跟醫生,因為他們現在進步的速度也滿快的,而且他們很用心在研究。那研究總是要有出口,所以會慢慢回過頭來了解,原來他們皓首窮經,一輩子加上兩輩子、三輩子,因為加上他們還有前輩,那些承傳下來的全部,早就在佛經裡面講得透徹明白了。佛經裡面還附帶表演,什麼叫帶表演?就是還做出來,印證到。而科學有很多是理論推測,推測到的卻沒辦法印證,這一段就是他們還有待成長的一個空間。

為什麼這五個科目不能顛倒呢?因為現在這個時代,就是把這個教育顛倒了,我們尚且不要說顛倒,好像有很多都已經省略掉了,像前面那三個是不是省略了?倫理、道德、因果的觀念省略,所以致使現在的人沒有智慧,只有那個吃了蘋果的那個階段而已,有聰明但沒有智慧。關鍵在哪裡?因為智慧不是從廣學多聞而來的,智慧是要透過我們清淨心起作用,那個狀態就叫智慧。換言之,一個有煩惱的人絕對沒智慧,這是一定的。一個煩惱愈少的人,他的智慧就愈高,就這麼一回事。所以你就知道,跟學與不學、看經與不看經、聽演講與不聽演講統統無關,跟你的「放下與否」有關,佛法的學修跟世間法的關鍵就在這邊。

還有所謂的三學──「戒、定、慧」,關鍵就在這邊,如果符合戒定慧的,你接觸一切世間法,你統統可以超脫,變成無上智慧的佛法。如果你在看經聞法、學修佛典的時候,沒有符合戒定慧三個原則原理,你還是在搞世間法,那個時候就叫做「佛學」,不是「學佛」,所以對人生還是起不了作用。那麼有倫理、道德、因果觀的人,心自然平靜,為什麼我們現在人常會害怕?你看,就是他不知道有因果理路,他會做錯,所以因跟果兜不起來。他常常活在一種未知的生命狀態,「怎麼會這樣?我的命運怎麼會這樣?」,「我怎麼常常發生這些我不如意的事情?」因為他不明白因果理路,所以他做錯了他也不知道,永遠在問「為什麼會這樣子?」。所以「為什麼」問了一萬個、一億個,還是不能解決問題啊!

倫理、道德、因果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什麼?如果在中國的文化裡面,就是儒、釋、道。其中,儒跟道就已經完成這三個科目了。這三個科目的向上一著就是要開智慧,智慧就是放下。一般有這三個觀念的人,他會比較如理如法,一般講老實啦,他會比較老實,老實的人不會虛浮。你看,煩惱從哪裡來?從「想出來」的,所以不虛浮的人他就比較平靜,他會產生智慧。智慧一來,就可以去運用科學了,那時候叫做「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所以,「迷時人逐法,悟時法逐人」,科學是工具,無上的工具,只要你沒有智慧,你就不會用工具,你就會用錯,也就是現在我們這個時代的現狀。

我們這個時代,人們常常在講汙染啊,所以現在的時空也滿好舉例的,像那些毒食品、毒油一堆啊,它們從哪裡來?從現在的科技來的啊!可是,前面差一個什麼?沒有智慧!對不對?有智慧的人怎麼會拿那個東西來傷害自己呢?有智慧的人怎麼會想不透呢?因為傷害別人就是傷害自己啊!你傷害了別人,所有的人都讓你得罪光了,你會很幸福嗎?所有的人都來找你麻煩,找你算帳,那時候最痛苦的是自己,這叫笨,沒智慧的意思!

殊不知古人的教法並不是一種教條,它只是讓我們循序回歸我們的自性,本來完美無瑕那一個智慧覺性的本體。所以一旦你回歸的時候,你有智慧了,你愛發展什麼科學統統可以。甚且你那時候發展出來的科學叫做無汙染,現在有一個名詞叫做沒有碳跡;現在的科學幾乎所有清一色都有碳跡,對不對?你說科技昌明,現在的那個3C產品,滑來滑去,訊息當然很方便,傳來傳去,那也得到了「上癮」這件事情。上癮之後,一旦沒有了會怎麼樣?會恐慌啊,對不對?會得心理病啊!一切萬法由心造,心理產生問題,你的物質就產生問題,所以你會同時得到生理病。

現在科學家很進步,我們都很感恩科學家,希望他加把勁,加把勁才能印證佛法是高度科學。為什麼?物理現象的基礎是心理現象,但是在三、五十年前的科學,是把物理跟心理拆開研究,所以研究不出所以然,現在終於明白了。現在科學家的講法,就是原來「根本沒有物質的存在啊!物質是我們念頭產生的相續幻相啊!」換言之,這是從微觀科學研究到極致所印證到的一件事情,也就是一般講的量子力學。物理學有兩大類,一個是太空物理、一個是微觀量子物理,太空物理就是廣的宇宙,剛剛講的那個星球,所以剛剛那個鐘,她是以它來比喻。我們殊不知人的一小天,天為一大自然,所以這兩個是一如。在佛法也講完了,芥子納須彌,須彌是講大,太空物理,「芥子」就是你們說那個種子,它很小,它講微觀,所以稱為「量子」。

當然這只是比喻,它沒有講到極處,所以它講到「色聚極微」啊,我們一般講的微塵,微塵我們看不到嘛,已經很小了。那微塵的七分之一叫什麼?牛毛塵,牛毛塵的意思是什麼?你拔一根牛的毛,然後牛的毛是不是底下粗、上面尖?上面尖,那個最尖的頂端可以放一個物質,怎麼搖都掉不下來,那一顆物質的大小就叫做牛毛塵。牛毛塵的七分之一叫做羊毛塵,羊毛是不是又更細?所以一樣以此類推,羊毛的最頂尖放一個物質,怎麼搖也掉不下來,像那樣大小的東西就叫做羊毛塵。羊毛塵再七分之一叫做什麼?兔毛塵,兔毛又更細對不對?那毛尖的物質怎麼搖也掉不下來。那一個東西再七分之一叫做什麼?水塵,水裡面有空隙對不對?有一個物質它可以在那個空隙暢通無阻,這麼小的東西叫水塵。水塵再七分之一,研究下去叫做金塵,金屬的密度又比水高,所以再怎麼高的物質,它裡面還有空隙,在金屬的空隙裡面遊走暢通無阻,那一個東西叫金塵。

這樣再下去叫什麼?色聚極微,應該是現在量子力學中講的「夸克」。再下去叫做「極微之微」,也就是現在量子力學家在夸克再研究下去的那個最小的粒子,叫什麼?叫做小光子。小光子它非常小,小到你們很難想像,好像是一個粒子的那個直徑的十億分之一,這麼小的東西。以前沒有科學儀器時,為什麼都知道這些?而現在有科學儀器才慢慢去印證出來,所以你就知道,高度的科學是不用這些儀器的,它透過的是深度的禪定。

禪定不是坐在牆壁前面面壁那樣,也不是把兩腳盤起來,然後坐了半天會酸,還要去找推拿師,不是那些。禪定一般講是指你「內不動心、外不著相」,換言之,你沒有執著。你沒有執著到了極處,這個時候是佛法的出世的禪定,超越六道輪迴了。這時候所有六道輪迴裡面的一切現象你統統知道,包括細緻的微觀跟所謂的太空物理的運行,你統統可以了解。它是親證的,它不是由儀器推測出來的,所以,是不是人人都可為?

佛法第一個關鍵,除了前述的五個科目外,它又告訴你一個很重要的事情──相信!。「信」這件事情的第一個關鍵是要「相信你自己」,而不是相信外在的一些人事物。一個「信」字同時具足了六個層面,「信自」是第一,再者才是「信他」。「信他」不是隨便亂信他,「信他」的意思是信「過來人」,那個「他」是指過來人,就是已經做到的人。也就是我們現在講的古聖先賢的一些智慧、諸佛菩薩啦,如果修西方宗教的叫什麼?阿拉的智慧、基督耶穌、上帝、聖母瑪利亞等等……,這些古聖先賢的一個親證,親自印證出來的結果理論,你去相信這個。相信了之後,你才能夠再細緻下去,「信因」、「信果」、「信理」、「信事」,這是一個大自然的法則跟現象與本體的關係,講到這邊就是所謂的高度科學。

你必須要了解「科學」還是建構在你運作出來的,所以剛剛講那個3C產品,即便帶給人類方便,可是你有沒有發現,帶給人類高度科學的能力愈來愈往下降了。要不然你這樣講,你們現在要跟人家溝通,台北—高雄之間要用什麼?現在很少人用公共電話了吧,,都是手機拿起來打啊,那你會說手機比公共電話方便多了,科技多昌進啊!但那是因為我們的心電感應失去了,你若現在恢復你的心電感應,你還要在那邊滑來滑去嗎?聽說藍光很傷眼睛,對不對?會得什麼?青光眼,還會得白內障,機率提高。還有什麼?老花眼,對不對?對啊,你們這麼小就開始在醞釀了,所以少用少用啦!你要運用它來創造你幸福美滿人生,而不要透過它傷害你自己,這是一個最基礎的關鍵。

佛法要學以致用,並不是說你讀經歸讀經、拜佛歸拜佛,這樣也拜不出所以然,不是這樣子。是你要了解它最終是為了讓你做什麼的,它最終就是為了讓你的生活能夠變得幸福美滿,對不對?所以你看,如果你的心清淨,自然那個感通力就有了,那是高度科學啊!所以,每次出遊,我跟你們出遊,你們都會說:「好神奇!好神奇!」而你們不是也常聽我講:「那個叫自然現象!自然現象!」所謂自然現象就是沒有離開「有原因,有結果」,如果「沒有原因,有結果」才奇怪啊,對不對?那個叫莫名其妙。所以佛家用一句話很好,講得很到位,叫「不可思議」,它並不是沒有原因就有一個結果,而讓覺得你莫名其妙怎麼會這樣,像是一種神奇的事,不是這樣子。而是那個原因你不知道,是什麼樣的原因會產生那樣的結果,你不知道、你不明白,所以你稱之為「不可思議」,可是它還是有理路的,它是著著實實的存在。

有一件事情我們每天在做,我都覺得很不可思議了,你知道哪一件嗎?你們每天要吃三餐,你吃了三餐你會肚子飽,很不可思議!對不對?你們曾經想過嗎?為什麼吃?吃了你們就活著,對不對?為什麼車子是加油?而你們吃東西就可以活?不可思議耶!對啊,你知道它,你知道,可是你問不出一個為什麼。所以,那個思跟議論,議論叫討論,你沒有辦法討論。討論的意思是說我們討論、我們認同,就確定是這樣。那請問:你吃飯會肚子飽跟你討論有關係嗎?所以不可議嘛,對不對?跟我想出一個結果,因為我想了,所以它才變成這樣子也無關嘛,是它先這樣子啊!

所以一切的科學家,我們說發明家,事實上只「發現明白」而已,他們並沒有創造!因為它本來就在整個虛空法界的大自然理路裡面,早就存在了,是我們發現了嘛!比如說,我剛剛講微觀量子力學,他發現到那個佛經講的色聚極微的這一個物質的時候,是因為他發現,然後它才存在的嗎?還是本來存在,他才有機會發現?所以是去發現明白它而已,並不是真正創造出來。如果我們人類能夠想到這一點,我們的心就謙懷了,我們傲慢就提不起來了,因為一切宇宙的存在本然如是。所以佛家有一句話叫什麼?「法爾如是!」「法爾如是」用比較接近白話文的解釋叫「它本來就是這樣子」!

所以,為什麼我們背離了?因為我們常常要問個為什麼,所以把那個「本來」給什麼?推走了。所以「諸三乘人,不能測佛智者,患在度量,饒伊盡思共推,轉加懸遠」,這是我們的思維把整個宇宙的真理推遠了;換言之,如果把它轉化成我們比較切身可以體會的話,就是把我們的幸福美滿給丟掉了。它並不是不存在,而是我們把它給遺忘了。幸福美滿來自高度的智慧跟科學的運用,我們一切人生的造作都沒有離開科學,只是說它是以前跟現在或是未來的差別而已,它的理路都沒有離開!所以剛剛講,學以致用非常重要,至少我們「養身為始」,證道先暫且不說,因為現在的人還不知道要關心什麼叫證不證道,對不對?證道就是證得我們至善圓滿的生命本體,禪宗講的:「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

禪的修法其實很直了心地,它是一個懶人的選擇,你如果覺得你自己很懶惰,不要搞得哩哩雜雜,你就直接放下,所以人家講「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天人師、丈夫、佛」。天人師是什麼?天人師就是你們講的一切九法界、六道裡面天神與人共尊的什麼?導師,叫天人師!共尊的意思是指都會跟祂學習的那樣一個生命狀態,或是那個人就叫天人師!那麼你就知道了,這一些天神是什麼意思?天神有不同層次;當然,底下叫鬼,也有很多不同層次,這是古時候宗教的名詞,現在科學家的講法叫做「不同維次空間的生命體」。我們是處在第三度空間,我們是一種生命體而已,而不同維次空間還有很多生命體是我們不知道的。

剛剛我們講的那五科,是佛法教學的五大類內容,當然這五大類內容拆開無量無邊。它要修的學分是什麼,這個叫內容。它要完成的學分有三個:一個叫「人跟人的關係」;一個叫「人跟大自然環境的關係」;第三個,最後一層叫「人跟天地鬼神的關係」。我們剛剛講的天地鬼神,現在的名詞就叫做不同維次空間的關係,不同維次空間合起來才是真正的虛空法界。所以你看,如果你完成了這三個關係,你那時候是不是叫做自在主宰?自在啊!比如說以前,我們要出國,覺得夢寐以求,對不對?覺得是不可能的事情,對不對?連去到台北都很高興了,對不對?那現在環遊世界的人多的是啊!所以若就交通上來講,現在人的自在性是不是比以前高?可是,佛教在講的是完全圓滿、不偏頗的,若你多出一樣「好的」的同時,卻也多出一樣「不好的」,那個就不叫真智慧。所以,智慧的起用是圓滿的好,也就是說,我們現在很多方便得自於科技,可是很多汙染也是同時產生、很多的苦難也是同時產生,這個就不叫智慧的運用。真正的智慧運用是什麼?是你有好,而完全沒有壞的,這就是智慧的運用。

所以,大的(指「人與天地鬼神的關係」)是這樣子,整個虛空法界你會解決,那小的就是我們剛剛講的人跟人的關係。「人跟人的關係」的基礎學分,叫做「人跟自己的關係」。我們剛剛講,像3C產品滑來滑去最後什麼?有強迫症,一旦沒有這些產品了就怎麼樣?就不能自主,是不是跟自己都有矛盾?你看,現在的人連第一個學分都沒辦法了,所以後面的都免談了,你懂嗎?所以,為什麼社會會愈來愈病態?整個環境會愈來愈汙染的原因,是起始於這個。我們現在人不知道,發明了一大堆事情來讓我們自己變這樣,事實上,不是這些科技工具本身的錯,而是人類沒有智慧!

所以佛法,「佛」那一個字的另外一個名稱叫做「覺」,「覺」就是智慧的意思。為什麼它叫佛法?白話叫做智慧的方法!它有很多層面,從義理上是這樣,從形式上是佛陀在九法界至善圓滿的教育,所以叫做佛教,它不是一種對外去崇拜的。那你要達成這個至善圓滿,你自己要先圓滿。所以佛家有一句話叫做「未能自度,而能度他,無有是處」,你還沒有自己圓滿,你要去幫助別人圓滿是不可能的事情,永遠會有欠缺。所以剛剛講第一個為什麼要相信自己?你就知道了,因為你不相信自己,你自己是不會去努力的,那一種人就是最消極的人。宗教徒常常讓人家的觀感是消極的,那是一種錯誤的宗教,一種崇拜迷信的宗教,就是這樣。如果現在所有的宗教都能恢復「教育」,可能現在的社會就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了。

去雲南雞足山的時候會到迦葉尊者,對不對;跟祂通個電話,我們用白話文講,我們跟大迦葉尊者打電話,跟祂報告一下,總是來了雞足山一趟,也不能白來啊。在迦葉殿的時候,我們跟祂講,你們有沒有聽我講?在路上時脫口而出,「迦葉尊者啊,您當時那個禪宗的一個子弟,現在是大師啦」,當時是子弟,現在叫他虛雲長老,來到了這個雞足山,恢復這些禪門的道場。他很努力,對不對?那現在呢?我那時候就跟祂講兩句話,我說那個「佛宗已興」啦,他(指虛雲長老)要去恢復佛教當時的這種氣燄,所謂當時的氣燄,都是指正確的那一種,而不是崇拜的那一種,是我們剛剛講的一大串教育的這種,能真正利益眾生的這一種。他很努力的先把這些表法的……「寺廟」叫表法的工具,先建構起來。表法的工具用現在的講法叫做教學工具,這些寺廟不是一個崇拜的場所,不是一個求平安的地方,它是一個學習的地方,所以它叫做學校。

古時候的「寺」就是學校的意思,內容就是教智慧,是這樣的意思。他恢復了寺廟道場,所以叫「佛宗已興」,但是「教猶不復」!很可憐!現在的道場好像興起來了,大家喜歡到處去參訪禪宗道場,道場也有安排一些法師,安排的意思就是什麼?有的不是真的啦,有的要在那裡做工的!因為你有廟沒有法師,觀光客去會覺得很奇怪啊,所以是為了賺觀光客的錢,這種就叫做觀光的佛教!所以那個「教猶不復」,不及的意思;也就是說,這個佛的形相是有建構起來了,可是它沒有這個教育的話還不算是,所以還有待去努力!有待誰努力?佛弟子啊!四眾弟子啊!出家二眾、在家二眾。

佛是覺悟了,祂知道了嘛,我們都是講真正的這一種,凡是學習覺悟這一件事情的學生都叫做佛弟子,所以有待這些人去努力!努力把真正覺悟的方法復興起來,才能夠利濟蒼生!有很多人不能了解,問說:「我幹嘛沒事利濟眾生?」我們剛剛是不是講了,沒有哪個有智慧的人是傷害眾生而讓自己可以得到利益的啊,對不對?所以反過來說,也沒有哪個有智慧的人不知道若自己要過得很好,一定要利濟蒼生的啊!只有笨蛋才不會這麼想啊!我們人就是走向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走向這一個道途,所以一定要藉著智慧覺醒的方法,再讓我們學修、訓練回來我們本來美好無瑕的智慧本體。當那個智慧本體一有的時候,我們才有辦法在我們的人生裡面自在主宰,過著一個幸福美滿的人生,要不然統統沒辦法,是這一個理路。

好像我講得有點超過時間了,看看諸位有什麼其他的疑惑嗎?有什麼想要了解的?能告訴你要加強什麼正確的方法.....。那麼,後面我再補足這一段好了,老掉牙,常常講的,學修的關鍵也就在常常重複正確的啊,它的關鍵、門道就在這邊。世出世間法唯一成就的門道,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我們把這二句話換成比較白話文叫做什麼?接觸一樣,當然前提它是要正確的,然後不斷重複這件事情。你會發現讀書人最討厭「重覆」這一件事情,讀書人會說:「我覺得這個我知道了啊,我幹嘛還要再知道一次?」因為你知道卻做不到啊!做不到就要再知道一次!一直知道、一直知道、一直知道,一直感染、一直感染,那就是你能做到的關鍵,就是這麼一回事,所以這叫做「方法」。你知道的內容叫做「理論」,你要怎麼達到那個理論,可以學以致用?就是那個「不斷重複」,那就是方法、門道、關鍵。

你看我們現在人世間的教育,從小我們都一樣,都在這個社會受教育,為什麼這麼多讀書人在學習,沒有開悟證果的人?包括現在的佛學院,花了很多錢去培養,可是至今為止,我沒有聽說過有開悟的法師是從佛學院畢業的,這是不是很諷刺?關鍵在哪裡?你不能否定佛學院教的東西是錯的,它都對,那個「理論」都對,偏偏「方法」錯了,所以達不到。一個要成就的人不能離開三個原則:第一個「方向」要正確,學修的方向是什麼?利濟蒼生,這個叫方向正確。多數的人學修,第一步就搞錯了,是要利益自己,對不對?要滿足自己的欲求、自己的嚮往,要滿足這個,他不是為了利濟蒼生的,這個叫做方向錯誤了。

所以,第一件事情把方向調整,我學修就是希望成就無上道。無上道是為了幹什麼的呢?「佛道無上誓願成」,這是總能力!成就這個要幹什麼?要履踐總願——「眾生無邊誓願度」。換言之,你學佛若不是為了眾生無邊誓願度的,那麼方向就統統搞錯了。雖然你少少的名聞利養、你少少的福報是可以得到的,可是不能究竟;換言之,你那些得到的都會不見,不見的時候你又回歸那個痛苦。你小小的健康也會恢復的,可是如果你的起心動念沒有保持一直往最高標準走的時候,你還是會停滯、還是會退轉,所以你小小的健康還是會退轉回去,統統是這樣子。所以,這個就是佛家講的「無常」,為什麼會有無常的現象?因為你有無常的心,無常的心產生無常的現象,因為現象是物質世界。科學家是不是已經講了,物質世界的基礎是心,心理世界、心理參數,換言之,這個物質世界是你心理變現出來的。心理產生能量,能量變現出精神跟所謂的物質。

「方向」正確之後,你就要去了解正確的「理論」了,所以理論要正確。你為了辦到、做到這個正確的理論,你就要去符合正確的「方法」。怎麼樣的方法?就是重複,所以這個要訓練。為什麼要訓練、要常常講?因為我們都讀書,因為我們從小被訓練成不喜歡這樣子,把我們訓練聰明,我們那個亞當夏娃的蘋果吃太多了,所以自己不老實,分別太多,對不對?所以要趕快把它都吐出來,趕快恢復,恢復我們的老實。老實人他願意重複,不老實的人不願意。所以,誰能成就?為什麼人家念佛的說「老實念佛」?為什麼不是寫奸巧念佛?對不對?老實才會單純,心才會靜啊!老實就會重複,奸巧的人會說:「我念過了」,但你還沒去極樂世界啊!對不對?你這樣想就知道。

最近你們有在寫書法,你們就知道,你們字要寫得好要怎麼樣?重複同一個字嘛!好啊,那麼你爸爸、媽媽、老師,小時候教你重複那個一筆一畫,你不就會寫了嗎?你不就知道了嗎?那你為什麼要重複?所以,你「知道」跟「做到好」是兩回事,是這樣的意思。從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我再舉一件剛剛的例子,你們為什麼要三餐重複吃啊?對不對,都是重複!?﷽﷽﷽﷽﷽﷽﷽﷽﷽﷽﷽﷽﷽﷽﷽﷽﷽﷽﷽﷽﷽﷽﷽﷽﷽7u;4﷽﷽!你要維持住你好的生命狀態,所以你會重複啊!你對於物質尚且這樣,你的靈性何況不是這樣?所以,我們知道要顧物質、顧身體,但我們別忘了要顧靈性啊!靈性是物體的主宰。

所以,身心靈三而一、一而三,其實主宰是靈。我舉一個例子,身心靈就好像一個人開車,車子是「身體」,那個人的智慧是「靈性」,那個人的運作是「心」。那你覺得一台車子能夠去運作,哪一個最重要?靈嘛!對不對?所以,車子會壞掉,而靈不會,靈會迷失。比較笨的靈叫做靈魂,覺悟的那個靈叫做靈性,它的差別是這樣,不是換了一個而本質不一樣,它都是同樣的。所以,迷失的靈性叫靈魂,存在六道輪迴裡,換言之,是靈魂就一定受苦,苦的程度不一樣。當你靈性提升,你覺悟了,你變靈性了,你就有能力把六道輪迴的這一台車換成諸佛菩薩那台車了。所以,當你開的是一台破銅爛鐵的車,現在壞掉了,你不會捨不得。但你開的若是法拉利,第一天就把它撞壞了,你會很捨不得,知道嗎?就是這樣子。

我們要注重的其實是到最後導歸靈性,你們活了一輩子,最後輸贏就在斷氣那一剎那。那一剎那,如果你這一輩子累積訓練的靈性比較高,恭喜你,你下輩子換到的一定比現在的軀殼還好,而且你可以選擇,決定權在你那邊。如果你沒有超越六道輪迴的能力,決定權都在於你造作的業力,雖然也是自己創造的,可是你會痛苦,你會不如意。就好像一個學生考大學一樣,他平常不讀書,他說:「我想讀師大」,他考零分但他想讀師大,可不可能啊?這跟你想無關,你想做什麼無關,跟你平常讀書有關!所以人家在講說「一切法從心想生」,它是已經涵融一如了;我為了想考到師大美術系,所以我很努力去了解什麼條件可以考到,我很努力去做,對不對?我具足這個條件,這個條件就叫業力,這個業力是我創造出來的、符合的,所以我最後考上,就被分發到師大美術系了啊!

我是以我們以前的那個次第來講,一個能夠考上師大美術系的學生,他所有的學校都能填,就是這麼一回事,所以是不是叫自在!比如說,我考上師大美術系,可是有的人是因為他的愛人考得不好,結果分發到文化大學,以前文化大學成績比較差,排在後面;而為了陪她,所以不要讀師大,那你可以決定了。可是你若分數不夠,也許連文化都讀不上,就這一回事,我們生命的總和就像這樣子。

所以祂在在處處都是一種教學、教育,只是說前面掛著「覺悟」,這樣子的差別。所以才是至極的,至善圓滿的教育,也可以達到至善圓滿的境界。這樣講,希望大家可以明白,那你明白了,你就知道怎麼改善你的人生了。知道了怎麼改善,為什麼改善不了?因為訓練不足、重複不夠,所以再加上「重複」就解決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一覺元 的頭像
    一覺元

    一覺元 YJYLC.tw

    一覺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