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皺眉的菩薩
2012/11/06
拘尸那羅(Kushinagar, India)
巴特那(Patna)
期待。
行程倏忽邁入第七天,我的〝七天之癢〞並未發作,蓋因我每次出國,超出第七天就開始心生不耐,與其說是思鄉情濃倒不如說是掛礙難放,而這次印度行,我不但沒有這種〝症頭〞,還興致高昂地意猶未盡,而且入境隨俗的我們也沒有不適應感,反而有漸入佳境的感覺。
今日入宿的也是同一家連鎖飯店─LOTUS NIKKO HOTEL,他們的特色在於大廳都供有一尊釋迦牟尼佛,這間也不例外,昨晚進駐時便因佛尊法相莊嚴,慈和安祥,吸引諸多同參拍照留念。而同時入住的尚有一團來自印尼的僧團,團員大都為印尼的華僑,帶隊的卻是數位來自台灣的法師,閒聊之中,知道他們來自台灣某個知名的宗教團體,也是為朝聖而來。隔日早膳時,與我們在同一個餐廳用餐,小小插曲也由此產生,讓我們對僧團的行為舉止大開眼界,平常我們接受 師父溫、良、恭、儉、讓的薰陶,深知謙讓為基本禮儀,排隊用餐最自然不過了。沒想到此僧團一來,其護持的信徒,無視於我們已排好的人龍,竟要法師們插隊取餐,令人瞠目的是,法師們竟爾如言照做,視為理所當然,我們不便多言,卻也因這一幕對出家人行儀打了折扣,信眾們修行深淺不一,履踐佛理不夠到位無可厚非,復以護師心切,故而私心維護也可理解,讓人失望的是,身披袈裟的出家人遵守五戒十善是基本的修持,其之所以受人敬仰之處也在比丘持守戒律行之有儀,區區飯食之間便空門盡現,破綻百出,實有負佛陀教育及眾生之供養。自從認識 師父以來,師父總是儀容端整舉止得體,比出家人更持守戒律。
用餐後回至大廳準備上車,對方僧團也整裝待發,只是一團人聒噪不已整個大廳鬧哄哄,觀其帶領的法師,雙腳收攏側身歪坐在沙發上,好似將公共大廳視作自家廳堂,出家人飽讀佛典,深知佛陀行儀,如果只知佛言佛語而不知履踐佛理,不知朝聖之行所為何事,恐怕聖者在前也視而不見吧!而這一僧團種種不如法的表現,讓小妍師姐感知到菩薩皺起了眉頭,於是拍下了那皺眉的一瞬,與昨日初來時的相片兩相對照,一慈祥一皺眉,觀者無不嘖嘖稱奇,反觀 師父穿衣吃飯皆是修行,動靜皆宜,落實行、住、坐、臥皆是「禪」的道理,此番與其他僧團的不期而遇,果然高下立見真章。小小插曲,在心中大大震盪,借境反思也正好儆醒自己,切莫言行不一,落入了行、住、坐、臥皆是「慘」的境界。
慈眉。
皺眉。
此行前往維舍離(Vaishail)─為佛典集結的舉行場所,也是重要佛跡之一,此去路程將近六小時,印度的公路直如長索,因此也就少了蜿蜒的雅趣,一如這裏的人民表情單調而少變化。車上時光該如何打發呢?這幾日下來,處處驚喜連連,觸動了我們淚腺脆弱不堪,連領隊也被感動地淚眼婆娑,想必這份悸動需要尋找出口,長長車程,正好成了心得發表時段,果然發言踴躍,感觸良多,點點滴滴傾洩而出,可惜當時忙著涕泗縱橫,無暇記錄,否則當可書寫以饗大眾。
經過這幾天的洗禮,有如甘泉灌頂,迷惘者重拾方向,退轉者再度提起,失落者掃除陰霾,互勵互勉。如同領隊所說,彷彿大家的額頭又亮了起來電力滿滿。車行中途,在路旁一家小店小憩一會兒,一來讓印度司機吃早餐,二來也讓大家如廁,老規矩,各找掩護各自散開。趁著休息空檔,正好可以比較貼近地觀看這種沿路經常可見的店鋪,說是〝店〞其實還稱不上店的規模,大都是簡陋的木板搭建而成的棚子,賣的是一般市井小民日常的吃食,最常見的就是導遊招待的印度奶茶。現在,我們正人手一杯與杯上的熱氣對峙著,從沒看過這樣的奶茶是如何煮出來的,今日剛好有機會就近一觀,一只看起來不甚乾淨的鐵鍋,煮著正在我們手上的這杯熱騰騰的奶茶,鍋中浮著一團不知所以的渣渣,燒滾後再以紗網濾過,再倒入「既燙你手又燙你口」的塑膠杯內,啜飲著這種〝古法泡製〞的奶茶,我們喝下的是導遊那份與客分享的誠意,至於是用什鍋煮出來的,客倌們就不用太在意了。而 師父總是貼心多禮,也不忘向商家表示謝意。其實 師父的細心不僅如此,這一路上的出關入關也常見 師父停留觀照,其周到處甚至比領隊更細膩,而 師父甚至一張小小面紙的使用,也勤謹地節省用度,不像我用過一次隨手就丟,回想當時 師父將一張擦過手的面紙慎重地摺入口袋的畫面,讓我一隻本要接過丟掉的手僵在空中,短短一瞬大大地改變我對面紙的使用,我至少在平常的用度上節省了一半。商家雖然語言不通,但相信他們能夠感受 師父這種自然而然的真誠,而這份真誠也贏得印度導遊及司機和隨行小弟的愛戴。這幾日下來,他們對 師父的態度越來越加恭謹,乃至後來力邀 師父到他們住家奉為上賓,則又是另一番有趣的故事了。
自在。真誠的 師父
和陽正灑
大約離維舍離園區尚有40公哩處,我們先往當年佛陀剃度脫去僧衣的地方參觀,此時,天空突然出現〝異象〞,萬丈光芒成輻射狀當頭灑下,師父走在前頭,似乎為 師父金光舖道,我們仰著頭同沐佛光,震攝在這片金光燦爛中。神秘光芒不久後消失不見,而我們也抵達了維舍離,並先後參觀了阿育王石柱、阿難舍利塔,及幾座大塔遺跡,師父並且在阿育王石柱處講經說法,之後再往彌猴池,相傳是猴群供養佛陀蜂蜜之處。話說我們天真可愛的導遊小石,每到一處景點,便殷勤地向 師父絮絮叨叨地介紹,彷彿忘了在 師父身後的我們,但是他的殷勤,反而勞累了 師父還要代為解說及翻譯,我們一時不察讓 師父成了導遊,也讓不知從哪兒冒出來的兩位冒牌〝地陪〞有機可乘地向 師父伸手要小費,造成 師父的困擾,相較於 師父的貼心與周詳,我們確實粗心多了,也失了做弟子應盡的本分,所幸「過能改,歸於無」,返回飯店後,我們聚集在麗雲師姐房間,對此事做了反省與檢討。
解說。
悉達多落髮處
此行威呈師兄再收一偈,附錄於後
三千髮絲一刀除
誓不正悟誓無還
金剛體性眾全有
返照明心度眾生
2012/11/06(二)維舍離-卡撒利佛陀剃度處
阿育王石柱
用完了午餐,行程再往巴特那推進,巴特那(Patna)是造訪佛教大學那蘭陀(Nalanda)、竹林精舍、七葉洞窟、王舍城(Rajgir)、以及前往菩提迦雅(Bodhgaya)的起點城市,也是為了宣揚佛教而廣建石柱的阿育王的建都之所。
前往巴特那
今晚我們夜宿巴特那ASHOK HOTEL,並於晚課時間練唱了「楞嚴經咒」。感念阿難尊者,五濁惡世誓先入,如一眾生未成佛,終不於此取泥洹之宏願,每每唱著唱著便有人紅了眼眶。
迎賓。於ASHOK HOTEL
Monica 敬筆
201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