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6日 明覺法堂(高雄)
弘聖上師說法講紀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in Kaohsiung, Taiwan
on May 6th, 2012
時間:2012年05月06日,20:30〜22:00
地點:寧靜園(高雄市鳥松區本館路文明巷1弄2號)
紀錄組恭敬整理
偉宏師兄元和妙音唱頌
宜靜師姐元和妙音唱頌
威呈師兄元和妙音唱頌
麗雲師姐元和妙音唱頌
師父上人元和妙音淨化....並釋義
有時候隨順啦,把一些瘴癘之氣能夠透過音聲去洗滌,盡量讓它去流露出來。
嘉財師兄:今天有三位同參向師父提問問題。(接下來由嘉財師兄代為說出問題)
學員甲:師父您好,我在股市裡賠了很多錢,也賠上了自己的健康和信心,請問 師父,我能重新站起來嗎?現在景氣很不好,公司的經營上也面臨困境,請問 師父,我的公司還能繼續經營嗎?產品方面應該如何調整?謝謝 師父!
師父上人:我們說沒有「不景氣」,其實只有「不爭氣」,所以為什麼我們要學佛?佛法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告訴我們「財」從哪邊來、財是怎麼失去的啊,一般說為什麼教著「小孩子從小要去培福、修福,年輕人的時候要去造福,老年的時候去享福」的原因就在這邊,可是,現在的西方教育剛好違背這一個理路,從小教我們去享福,所以要給孩子沒有任何框架的一個學習空間。那麼一般講沒有框架好像是一種自由,那有框架好像不自由,其實框架是為了導正,因為我們的良知良能偏頗了,「性相近,習相遠」久了之後,我們忘記了正確的,而迷失在錯誤的裡面,那麼習苦為樂的世界於焉產生。
那你說現在的景氣不景氣,其實好像也不是現在啊,這個不景氣的概念好像已經由來已久了,不是這幾年,當然也不是今年吶,不知道十年前、二十年前、三十年前好像已經是這樣子。台灣大概只有一個盛世,一般說「台灣錢淹腳目」那個時代是哪個時候?我好像剛出生或是還沒出生,你們有一些比較年長的學員應該有經歷過那一段時期――「台灣錢淹腳目」。那你看那時候就只有一個理路啊,人心宅厚,那麼所謂的不景氣、愈來愈不景氣的時代,你再來看看,人心澆薄啊!所以因果關係一定要去搞清楚弄明白,弄明白之後,我們才知道理路,要不然我們心還是不定啊,即便有人告訴我們正確的理路,怎麼樣去經營公司、怎麼樣去投資股票……現在說「理財」,「理財」比較好聽,投資股票好像有一點取巧的感覺,理財就不會。其實股票本身沒有錯誤啦,是面對它的人不懂得、用錯了心態,否則你說有幾個人投資股票不是要以小博大,對不對?那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哪有不勞而獲的事情?如果有一個不勞而獲的人,就有一個勞而不獲嘛,那麼你們願意生存在這一種世界裡頭嗎?又沒人要啊,可是大家又要追求那個錯誤的原因。
所以,財布施是因、財富是果,這是千古不變、恆通十方三世放諸天下皆準的一個理路,你只要要得財,你就常常去做財布施,你要留住財,你就要修持戒、修忍辱。那麼這三個具足之後,其他的這些所謂的物資的受用,就會奠基在所謂「不慮匱乏」的基礎往上提昇,提昇而為「財寶豐足」,那麼「飛黃騰達」還得要靠一番努力,努力在哪裡?心法!心如果清淨度不夠的話,要飛黃騰達也不太容易啦!
現在社會上有一種人,他能夠遊手好閒就能夠享盡福報,一般說也不用工作,生活就過得好好的,既沒困擾也沒危機。有沒有這種人?這種人多得是啊!可是,要瞭解因果通三世,這種人當然一定有他的大福報在嘛,那麼他的大福報是前生所布施積來的,以至於這一輩子能夠讓他表面好像不勞,可是偏偏有所穫(收穫),那他如果在這個享福、收穫的同時不再去造福積福,他的穫……我們說福報好了,他的福報久了之後也會消匿,也會被他折損掉,那到那一天的時候呢?又要開始面對窮困、面對這些危機啊!
所以你的公司能不能繼續經營?那要看你能不能面對現實啊,對不對?什麼叫「面對現實」?面對自己所謂的心性的調整,面對自己的這些學修,我們講的進德修業啊!說到公司,日本好像一個很有名的大企業主稻盛和夫,那他當年經營事業第一個想到的是誰?想到的是員工的福利啊!第二個想到的是誰?想到的是客戶的福利啊!第三個才想到什麼?自己股東的福利啊!如果你可以轉化成這樣的思維,你的公司當然可以經營,如果不行的話,那(僅剩的)就是你的福報而已。那麼如果你在人世間有做大布施,你公司可以經營啊,如果沒有的話,那就岌岌可危,就這一個理路而已,這個放諸天下十方皆準,誰來用都一樣啊!你如果做大布施,就算沒有公司,你還是可以活得很好你知道嗎?那如果你有十個公司,你通通不去做布施,不去……我們講的樂善好施,不管存著什麼心態啦,只要你不去做,你只是在折你過去生的福報而已。
所以,我們現在看到很多大企業主在這些災難來臨的時候,他們還會很大方的去奉獻嘛,對不對?不管他是掛不掛名的都好,總之他會去奉獻。那他的理路也可以依跡可尋,就是說他今生今世既然有這麼大的企業可以讓他財寶豐足,表示他過去生也做了不少布施啊,那麼布施會養成習氣嘛,我們說吝嗇也會養成習氣、布施也會。那麼他來到這一輩子,他好像也很輕鬆願意去做這些,他如果賺到五百億,他捐一億也不覺得有什麼,所以他會很輕輕鬆鬆。所以,這些布施、這些樂善好施的行為又會注定他下輩子又可以財寶豐足嘛,所以生生世世如是,那有的人他這一個習氣淡薄了,他又沒有接觸到佛法的薰陶,所以他經營了企業之後,賺了錢就開始吝嗇,吝於財布施、吝於樂善好施,他就會開始走向瓶頸。
所以以前我們常講,那個週律是這樣子,當然一直上去,可是,有的人是上去之後就變成緩坡了,緩坡就變成平坡,平坡就變成什麼?下坡了,那下到一個極度的時候,又發現不對勁了,才要去尋求方案解決。也許幸運,過去生與佛有緣,尋求到佛法的方案,所以他又爬起來,又往上走這樣子。所以,成之在己嘛,當然,面對在事務性的東西還有個別體性的問題,可是,總原則原理不出「財施得財,法施得聰明智慧,無畏施得健康長壽」,是這一個理路。
嘉財師兄:他提到產品方面應該如何調整?
師父上人笑:那就是我剛才說的個案啊,那要不要在這邊說?你的產品是什麼產品?
嘉財師兄:是哪一位師兄姐提問?願不願意……?
師父上人笑:否則就要私底下,對不對?不是嗎?
學員甲:師父您好,現在主要是一些資安上面的產品,是因為……其實真的就是……
師父上人:自然?
學員甲:資訊安全,因為現在企業的資本支出都縮減,很多客戶……有一些客戶就是談了很久,那比如說去年可能就開始凍結支出一直到今年,可能他們的計劃都大概要在下半年之後才會執行。當然現在看起來是有一些起色,就是有一些客戶陸陸續續會想要再評估這一方面的需求,但是好像下決心都沒有那麼快。
師父上人:不會啦,產品是緣,緣非定緣,其實不用去做調整,可是心態要去做調整,一切福田不離方寸,所以我們一定要從我們的心境去做調節。那麼不是處處處於忐忑不安,其實潰堤是從我們自心去潰堤的,不是外在環境,我這樣講你懂嘛,對不對?所以這一個問題對你最重要,信心決定一切!問題是你們現在看不到信心,所以等於前景無望,那前景要怎麼有望?信心重拾又有希望。所以我們剛才說那一個理路――成之在人,是自己有沒有那一份信心,我們說「三軍可以奪帥,匹夫不可以喪志」,我們遇到這種大環境我們就倒了,對不對?所以你就可想而知,以前的受用是什麼?就是說如過往雲煙,是一種曇花一現,現在回首的話就有那種感覺,你們的狀態啊,所以,回歸回來,把自己的心調整定靜,然後行為上要去樂善好施,一切的做法不是考量到自己的獲利,而是考量到應不應該,這樣而已嘛。所以,是道則進、非道則退啊,做應該做的,其實還是有很大的轉圜空間。
那為什麼在這邊講?因為一個人能夠做應該做的,他的心就定,那心定了,我們本來的福報就在我們的生命狀態裡,它不假他求嘛,我們都把方向搞錯了啊,所以你們一昧的往外在調整方法、方式,那這些都叫做「緣」,就是說好比你們現在要吃飯,到底是要吃炒飯才會飽還是吃白飯?其實根本無飯可吃,你就算想吃義大利麵也沒用啊,對不對?你知道這一個比喻嗎?那這些方案、計劃的轉換都像是什麼?這些物資的不同,可是,每一樣都可以讓我飽,是你有沒有辦法真正去落實達陣的問題嘛,說真的,只要你不動、你不運作就沒辦法,所以,要從心法上去運作,可能對你們現在比較有幫助一點,有這樣的理路。
學員甲:好,謝謝 師父。
師父上人:至於股票,大家都賠,賺的人很少,所以要看得開,對不對?一念間而已吶,你賠了,你說:「太好了」,我有賠表示有人得嘛,對不對?你覺得你賠了、被人家搶走了,你就不得解脫(煩悶)。你覺得你在布施,有人在享受,不錯啊!就一念之間,你就成就福報啊!對不對?那這只有福報、沒有功德,因為心不清淨,但至少你要把失去的變成一種真正的投資,真正會投資的是投資在虛空法界的堅牢庫裡面,我們常講的「轉化成能量」啊,需要用的時候就轉化回來物質嘛!那麼你們常常是什麼?轉化成眼前看得到的數字,卻通通用不到,數字若多一個零就高興得要死,再多二個零就高興得要死,對不對?
那有時候賠一下在階段性我覺得對你是好事啦,為什麼你知道嗎?「財多身弱,身弱不能任財官」!你這些錢賠一下,身體還可以止一下、停止虛弱一下,對不對?否則身體問題……我們說古人云:「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你們現在顧慮的是外在的這些所謂的身外之物,可是你忘記了最貼切你的身外之物已經在潰堤了,你知道嗎?所以夜不成寐嘛,對不對?常常睡也睡不好,腦神經衰弱,就變這樣,那如果是我的話,我寧願散盡千金留得青山在,每天健健康康的。那我們吃是吃三餐而已吶,我們睡也睡六尺而已,對不對?六尺是幾公分?(嘉財師兄回答:一百八十)一百八十,(師父上人笑說)我還睡不到六尺啊(眾人笑),對啊,我還沒有一百八十公分,夠了啊,對不對?可是你看人往外一昧追逐這些所謂榮華富貴、財寶豐足,結果最後的是什麼?就是拿那些錢來讓我們換六尺的病床啊!不划算啦,不值得!
所以,我們一定要有正向的、純正的宇宙人生觀,我們努力工作是必要的,可是,我工作所要爭取的這些財富是為什麼?如果是為一己之利,所謂的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癡慢、自私自利,那麼這些通通容易去折損掉,那就是什麼?被福報給壓死。以前常有很多例子,簽樂透啊,中了頭獎,隔天莫名其妙死掉了。那好吧,好說幸運的還可以拿他的大樂透去做一個很風光的喪事(眾人笑),對不對?花買了很多,插一插,相片很大一張。比較差的呢?被親戚朋友搶光光啊,那也沒了呀,什麼都沒有了。
所以,看透人生還得要實行在放下,那放下即得嘛,這是真的吶!那麼很多人就說為什麼我學那麼久,也知道放下即得,為什麼我老是放下都不得?那表示沒有放下嘛!對啊,是自認為的放下,那不對嘛。那我們會自認為,這一個問題才是我們人生最大的障礙,不管你是學法的、你是對待家業(家庭關係)的、你的人際關係、你的事業,通通是敗在「自認為」,常常容易「聰明反被聰明誤」啊!
所以,可能我們要有「因禍得福」的思維,逆緣也許會是一個逆增上緣,比如說我們遇到這些逆境,現在嚇得不知如何是好,對不對?那也許是個逆增上緣啊,就是說人生的考驗,可是,「考驗」不是一種安慰話,「考驗」不是我坐在那邊就會有什麼生機出來,不是,而是我面對了我的人生,所以要「轉」,那轉就必須去學,學是為了明白,不明白就談不上修,修是做的意思。那麼我坐在那邊等,等於我不去做嘛,做正確的事情。那麼我坐在那邊等……我先不要談做正確的事情,我前面連知道什麼是正確的事都不知道,所以應該起而學嘛,先去學(瞭解),瞭解什麼才是宇宙人生正確的理路,本來我要講「宇宙人生的真相」,那麼真相相對你們現在來講太大,你們現在只要有人生的做業的理路就不錯了,對不對?那麼真相裡面包含理路,這些單個案的理路。
真相的意思是什麼?宇宙是我們的生活環境,生活環境裡面所謂所有的人事物,通通是所謂的宇宙,人生是我們自己,所以,我們自己和我們處的生活環境裡面的人事物的真相是什麼?換言之,這些人事物是怎麼產生的?我自己是從何而來?我自己是怎麼產生的?我自己來到這個生活環境裡面,我到底存在的價值意義是什麼?這叫真相啦!那麼一個人只要這個理路搞不清楚,他的人生一定處處成障(障礙),障礙換成二個字叫「痛苦」,處處痛苦、處處煩惱憂慮牽掛、處處遇到事情通通解決不了,只能憂慮嘛,解決得了就不會有憂慮了,解決不了才有憂慮,那麼憂慮產生了就是什麼?所有的這些物質現象潰堤,所以這個還是不離那個物質、訊息、能量的問題。所以,宇宙人生真相就是把能量、物質、訊息的關係搞清楚弄明白,那麼搞清楚弄明白的時候,你自己就可以去創造你的人生了。
所以,安莫安於知足嘛,有時候是什麼?危莫危於多言!所以我們要常守口內觀,「觀」比較不好懂,就是說……若你們的形式就是要做事情前,有時候先靜一下。有時候你們太衝動了,太衝動在應對這些人事物的時候,不管是方案的推行或者其它,那個口啪一下就出去了,欠思慮的時候容易失準頭。那這個是世間法啦,真正來講,出世法「思慮」本身就是失準頭,可是我們沒辦法心清淨、用一念,佛家講「現量」,所謂的不思、不想,你那一個決定就是正確的,可是我們偏偏會思、會想,我們的不思、不想是一種無明,也是錯,那是一種妄想。那這不容易,所以不叫你們往這一個路徑去用,可是要訓練。
那麼訓練不思、不想之前,要訓練什麼?平靜!冷靜、緩一下,一般講「事緩則圓」,要把握這個原理原則,你們有時候比較躁進,當然,為了目的啦,為了勾勒出來的果,勾勒表示還沒有成形,是設定出來的嘛,我們都會說「做生意要有目標」的那個意思,有時候那個目標勾勒是一種計劃,那計劃跟不上一個大環境的變化產生這樣的結果,所以那個計劃有時候不太重要,要拉回來把我們的「不變」掌握住,就能以不變去應萬變。那能夠不變的一定是什麼?胸有成竹啊!胸有成竹的人一定是什麼?定靜功夫了得啊!講白一點就是說心是平靜的,心不是浮躁的,遇到事情……咦?還不能解決,先擱著、緩著,對不對?事緩則圓,那你們要用這個方向再去面對,可能會有契機,沒那麼絕望啦!
你們那個就像癌症的病患一樣,都是被自己嚇死的,百分之九十的癌症病患真的是這樣吶!被自己嚇死的。那你要他怎麼辦?你要叫他不要害怕,他就沒學,所以不知道啊,他就從小到大都學「怕」,對不對?從小到大啊,這個社會的價值觀不是都跟你這樣講?都跟你形容得很恐怖,包括你進醫院,沒進去沒事情,踏進去就先嚇你再說,反正沒嚇你就沒錢賺(眾人笑),通通是這個理路。這叫錯誤的方向嘛,那別人這樣,我們不打緊嘛,我們自己要怎麼樣?就是說大家都這樣,這一群人在這個地球、這個時代一定都是不景氣的那一群,你知道嗎?那我們剛剛講沒有不景氣、只有不爭氣,是我要不要像這一群人的價值觀、思維一樣,如果我不要,我拉出來了,我的因就改變了。因果不空啊,你的因改變了,你的果就改變了,所以你就會是在不景氣裡面完全無感受到不景氣的那個人,並不是你愚癡,不知道社會真的不景氣,是相對我自己的人生來講,沒有感覺不景氣。
我們以前也常這樣講,這是真的,就是說一直以來不斷有好幾波的不景氣,我以我自己舉例來講,我們從小到大,真的沒感覺過不景氣,不是說我們從小就很富裕,就是從不太富裕中愈來愈好、愈來愈好,經歷了所有的不景氣都愈來愈好、愈來愈好,你自己怎麼會覺得不景氣呢?對不對?所以「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啊!我們才真正去印證到古聖先賢的智慧了得,對不對?智慧是真的真的可以落實運用在我們這個時代的。
那很多人把它當做〝老叩叩〞(台語:形容過時的意思)的東西是因為他不習慣古時候的用詞,只要是古時候的用詞我現在不瞭解,我都把它當做是糟粕、老叩叩的東西,殊不知是自己不能去理解它。那麼把它轉換成現代用詞,就像我剛剛講的,「宇宙人生的真相」你們聽得懂嘛,這幾句話聽得懂啦,可是不見得說懂得宇宙人生的真相是什麼,對不對?可是這些用詞聽得懂,那麼它在佛家就簡約多了吶,我們現在人講話很麻煩,「宇宙人生的真相」(七個字)你看多麻煩,人家「諸法實相」四個字解決,諸法實相啊!那前面講「諸法實相」你一定〝霧煞煞〞(台語:形容混亂不清的意思),對不對?我的企業和諸法實相有什麼關係?好,「諸法實相」還太囉嗦了吶!一個字「如」,如如不動的「如」、諸法如意的「如」、如來的「如」,就一個字解決啊,那一個字聽不懂,古時候的話嘛,「如」聽不懂,拆開──「諸法實相」!還聽不懂,再拆開──「宇宙人生的真相」!仍聽不懂,宇宙就是……、人生就是……(眾人笑)、真相是什麼……你看一大串一大串愈來愈出來。所以現在的人要寫書很簡單啦,以前的人寫書,成本就可以省很多,因為現在算字的嘛(眾人笑),對不對?作家算字計稿費的嘛,若依以前的個性不就沒稿費可賺,對啊,不過,具足的義理比較深啦,所以我們不能廢除,要慢慢返本歸元回去。
那麼現在聖賢教育概念愈深的人會在這個時代愈景氣,是這樣啦,所以單看我們自己有沒有這個理解要去改變我們的人生,那改變了你的人生,真的,我跟你保證,你的宇宙就改變。那你說宇宙是太空,當然啊,人生愈自在的,他生活的範疇就愈寬廣。比如說以時代來講好了,現在的時代是不是人要環遊世界是簡單的事情,在理上來講,對不對?可是事相上不一定啊,你看,有人一輩子沒有離開過台灣,有人一輩子沒有離開過一個小鎮,比如說我讀大學的時候,我們同學說要去新竹採草莓,他說:「好好哦,可以爬樹了」,這是真實故事耶,什麼爬樹?草莓是長在地上的吶(眾人大笑),他說不是只要是水果就長在樹上嗎?那你不能怪他呀,他長到大學畢業都還沒離開過台北市,連台北縣都還沒去過,你要他如何知道?很多事情不知道。就好比現在的小孩子也不一定吶,你說:「來,我帶你們看豬」,看到豬說那不是豬,對不對?「豬不是都一塊一塊嗎?」(眾人笑)就父母買回來,小孩子吃的時候就是一塊一塊了,那叫豬啊,其實是豬肉,是這一回事啦!
所以,古時候的學習也有一種「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那當然這前提之下是所謂的後得智的成就,那麼根本智重要,根本智是什麼?修定!根本智就是我們無上的智慧,就是剛才講的那個「現量的世界」,不是用三思顧慮出來的,是你遇到事情用心如鏡啊,心如明鏡徹照圓明,你只是反應而已就是對的,你就馬上知道那些理路出來。比如說你臉哪裡髒,你先要知道才能去抹掉嘛,那個就是我們事業問題的根在哪裡我們要知道嘛,我們要去把那個根轉化掉,我們事業周邊的這些才會一脈順暢。所以要學,那麼學了這些理路、宇宙人生真相之後,達不到,要去修,修也是古時候的用詞,修就是去落實、實踐的意思,修正錯誤的,對不對?把錯誤的修掉變成正確的意思,所以它前面的學就是明白什麼是錯誤、什麼是正確,那明白之後,我要提起精進力去落實它嘛,落實正確的、避掉錯誤的。
那麼錯誤、正確的濃縮在一個人的生命體裡面有三個狀態:一個是嘴巴的造作,有錯誤的、正確的嘛;一個是意念的想法,有錯誤、正確嘛;一個是身體的造作,有錯誤、有正確嘛!所以這三個一定要把它搞清楚弄明白。那麼弄清楚明白之後,你去做了,你就證實到,證實到就是你的境界改了、轉變了,你的股票賠變成賺了,你的事業岌岌可危變成財寶豐足、不虞匱乏、飛黃騰達,乃至子公司企業愈來愈大。所以剛才講的那個稻盛和夫,他經營日本一個企業,叫做「京瓷」,那麼他經營很有方、非常好,到了事業的頂峰時,他毅然決然離開去出家當和尚。那後來日本有遇到金融風暴,好像日本航空出問題,日本總理去請他回來經營,所以他為了國家……因為這一個是國家企業,倒了可能日本會更慘,所以他毅然決然再離開佛寺回來經營,經營了一年的時間又恢復了軌道、又大賺,後來就又放下、回去出家。
所以他那個理路就是我剛才跟你們講的,他不是在那些所謂形式上怎麼捉摸,而是這些考量是什麼,那麼這些福利分配的考量也正如我們古人講的「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你人生有作用,前面有財有作用、後面有作用不就解決了嗎?什麼事情都沒有了。所以,第一個要回歸回來「德」是什麼,那麼「德」在古聖先賢的教育裡頭非常豐富,說真話,它是講不出來的,可是,便於世間人的成長,古師大德這些聖賢也非常慈悲,把它轉化成你們可以體會得到、見得到、懂得的這些所謂的道理和行儀,行儀是事、道理是理,理事告訴你們,分析很多很多,從你們生活當中抓出很多例子,你可以依循著去做就好了。那麼我為什麼說轉化成道理?因為道理通俗易懂,它本來是真理,真理微妙難聞,真理是講不出來的,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它必須轉化成世間……所以這理是另外一個層面的什麼?應以世間人得度者,則現以世間人為之說法,所以,應以你們的觀念得度者,則現以你們的觀念為之說法。你們的觀念不見得是諸佛菩薩的觀念,所以不會直接用諸佛菩薩的觀念告訴你,要轉好幾層這樣。
所以,要花一點時間去深入,那你說會不會緩不濟急?不會!信心決定一切,很多事情是可以立竿見影的,可是,沒有信心,什麼事都很難,那就只剩靠福報而已。那我們就要自問:「我上輩子不知道,那我這輩子活到現在,我到底是樂善好施多還是想到自利多」,我們就要去顧慮這件事了吶!那麼如果是後者多的話,當然,我該賠的要賠掉了嘛,因為我已經先用掉了,是那個意思,比如我們現在的信用卡為什麼前一陣子卡奴那麼多?我們先花掉了,那我們又沒賺錢,所以我們現在要負債,負債了,我們一去上班賺錢就被扣掉,那叫做賠了嘛,其實不是,是還掉這樣而已,所以作「還債」想,會讓自己比較容易往心平靜的方向走,只要能夠讓你心得到平靜的任何方法、任何思維,都是好方法、好思維,有這樣的角度。
所以,股票也是這一回事,你要如何讓股票回升?也是以信心,心性的能量不可思議,可是我們世間人這一點比較薄弱,所以變成多數的修行者都會教著我們什麼?用保險的方式,就是不要去投資你不確定的、難掌握的這些事相,多數啦,那不是說那些錯誤,就是說是「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反過來亦復如是啊,是人能毀道、非道毀人啊!就是說人創造了善、創造了惡,你不能怪惡來傷害人,是人才有那個惡啊,所以,單看我們一念如何轉。若能轉物即同如來,只是說功夫不到的時候,轉境界再回來轉心其實也很難啦,所以要藉著境界轉心,就是說境界轉就很難啊,它本來就是這樣,所以藉著它轉化我們的心境。
所以「滾滾紅塵,歷事練心」,某個人生階段到這邊會有一些考驗,不過,只要你彎得下腳、能屈,你就跳得上、就可以灌籃,所以,這段時間是在考驗你能不能修你的忍辱,要忍得住。但忍辱不是壓抑哦,聽好,忍辱是去接受、接納,壓抑會壓出病來,忍辱的人是最健康的,因為他包容心大,量大福大嘛,福裡面有一個叫「健康長壽」啊,所以忍辱功夫高的人,他一定是最健康的人。所以現在是彎腳的時候啦,換言之,要學謙虛,謙受益、滿招損,所以遇到這些境緣的時候我們能不能謙?有時候我們說人生處於「需卦」的時候就不要躁進,《易經》六十四卦裡面有一個「需卦」,它就有點像是那個蟲子在冬天裡蟄伏,你不能挖它,它那個蛹時期就是要蜷在那裡,要隨著時間慢慢的蛻變,你把它挖出來時,它會驚醒吶!比如說蟬,它在地底下還在結蛹的時候,你把它挖出來,它長大後的翅膀會歪掉,所以,「需卦」就好像是蟄伏,蟄伏就是那個忍辱,要蜷得住,要厚積薄發。
建勳師兄:師父,最近每天下午都會頭痛到晚上,已經快一個月了,有時痛到血壓很高,個人感覺這不像一般生病,請問 師父要如何處置?
師父上人笑:最近不知道有沒有賠錢?
建勳師兄:就這裡(頭的某一區塊),這禮拜大概就是四點痛到晚上八點,然後痛到血壓都升高到一百九十、一百八十,平均是一百六十,我都要哭出來了,我感覺這不是生病。
師父上人笑:那你感覺是什麼?
建勳師兄:我不知道。
師父上人笑:有好朋友來找你嗎?(眾人大笑)
建勳師兄笑:希望沒有,因為從來沒遇過。
師父上人笑:那如果是好朋友找就簡單了啊,對不對?就要去溝通溝通、回饋回饋,對不對?蠻多的啊,今天在場蠻多的,不是只有你。
建勳師兄:超痛的。
師父上人:還好啦,所以為什麼之前一直叫你們深入《弟子規》?以前是預防勝於治療,當然現在要提起,要當做就是在治療了。為什麼?預防勝於治療的人都沒什麼動力啦,對不對?當要治療的……你看那病人也是這樣,沒事你叫他養生,他不要啊,他生病的第一時間就趕快要治療了,所以用著第一時間治療的心態趕快去深入啊!很快就可以解決,這不嚴重,照著做就不嚴重,不做的話是什麼?好也好不完全,差會差到徹底,你聽得懂吧?我現在不是只對你講,我剛才說在場有很多啦,好也好不完全、差會差到徹底哦!這樣講完有沒有比較好一點?
建勳師兄:有,真的!(眾人大笑)
師父上人笑:我剛才說如果是好朋友就好說,對不對?
建勳師兄:不會痛了。
師父上人:溝通一下嘛!人情留一線,日後好相見。不會啦,算是我面子也夠大,可是你不要老是讓我背債啊,我都做你們保證人,對不對?這個你們很瞭解嘛,那人跑了誰要擔?你可不要以後來都換成我告訴你:「我頭好痛哦!」(眾人大笑)這個痛是建勳那邊來的、這個痛是阿財那邊來的、這個痛是女淇那邊來的,(師父上人笑說)對啊,真的是這樣。不會(痛)就好了啦,你不知道治病這麼好用喔!不能說「治病」,這也不是病,對不對?要不然人家要說是違法,我先問他呀,你覺得是病嗎?他說不像是病,那不是,我們沒有治病,對不對?我們只是讓你血壓降下來而已(眾人笑)。
真的啦,能夠不去靠藥物就最好不要靠藥物,《黃帝內經》最高層次的醫藥到「聲音」,他們有時候說「音樂」,所以制禮作樂嘛,禮可以調身、樂可以調心,所以,克己復禮致祥和,我們如果能夠克念作聖……我們說狂克念則能作聖、聖罔念則作狂嘛,還是成之在己,所以,不可不勉力操持而稍生縱任也,對不對?那你說操持什麼東西?克己復禮啊!所以,聖賢之道唯誠與明,聖狂之分在乎一念,所以也是我們的一念呀!那我們常講說既然是一念,太簡單了,我就想一下就好,不是,一即一切,我們的行儀都不是的話,我們那個一念叫做「妄想」,「妄想」達不到。
那現在告訴你你才聽得懂,否則前面講的他都是好像敲大鐘……在鐘裡面,都是嗡――,對不對?都是含糊的在那裡跑。所以你們相信有沒有天地鬼神?我們常說不要遇到才相信,很多人沒遇到就〝靠勢,靠勢〞(台語:比喻心存僥倖之意),那你們幸運啊,遇到的人不見得可以去調解,對不對?也沒那麼簡單的事。我剛才本來想說指點你們去宮壇……(師父上人笑說)辦事!對啊,有時候先不要說自己解決了,看到乩童降乩操五寶就又嚇一跳了,對不對?自己嚇一跳,血壓就又升上來了。所以要去調整,我剛才講了,剛剛的狀態是什麼?人情留一線,日後好相見,畢竟法理不外人情,先讓你瞭解一下說我們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還要很努力去落實,不能得少為足,然後也不能懶散,就是說明明知道對、很好,也很嚮往,不過,就是會想先休息一下好了,等到了明天又想說先來做點別的什麼好了,就一日復一日,拖著拖著就又過了,那這個預防就缺乏。
那其實跟你們講「預防」也是方便說啦,其實基本上都是在治療,當年跟你們講的時候都已經叫治療了,為什麼?因為你們的問題不是本來沒有,是本來就存在,只是還沒累積到那個臨界點顯露出來,草本來就在長了,對不對?可是你看不到嘛,它那個草的種子發芽出來就在長了,在土裡你看不到呀,它本來就在產生問題了,換言之,它本來就有問題。換言之相對除草來講,有長草就是問題,對不對?那你什麼時候才發現?春雨綿綿下過,然後愈來愈大株,你才看得到啊,是我們的敏銳度差,不是它沒有問題。所以,諸位在眾之前我們常勉勵的,基本上那時候就在治療,只是你們自己看不見,你們以為都沒有事,師父在騙人這樣,就一定要遇到很痛苦的事再說。好,很痛苦的時候如果是草還除得掉,倘若是變成一棵很大的樹,你的工具就可能要換了吶,如果你沒有升級工具,可能就因應不了,對不對?草用拔的就好,你如果一棵樹大到好比千年紅豆杉這麼大的時候呢?你用手要如何拔得掉呀?沒辦法啊!
所以,再升級一點,我們看待這些好朋友,要把祂們當做諸佛菩薩再來示現,用這樣的方式去警惕、督促我們力爭上游,否則,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無不是業,並且剛強難化。閻浮提就是地球,三千年前的佛經早就講完了,它還特指這個地球,還不是說月球――嫦娥管轄的那些眾,對不對?地球的眾生剛強難化到極點,你沒有這些天地鬼神來做一個督促,現在的人還非常非常難靠自己的力量去提昇、轉化,所謂的「修行」這件事情,把自己的生命狀態轉化掉、提昇。尚且有這些(天地鬼神)來,我們有的人還會罵祂們吶,對不對?有的人還會對祂們罵髒話(眾人笑),對不對?台北也有同參也是稍微好一點的時候,去遇到廟會經過他們家樓下,經過而已哦,還沒有接近廟會,自己就不行了。還有一個什麼神……他們是易感體質,和這些外在的靈體有一些接續的因緣,來跟他講說:「見到我,怎麼沒有禮敬呢?」「我憑什麼對祢禮敬?」喔――開始不行了,不行好幾個月。
那最後有機緣……我上台北又遇到,他請教這個問題,我說:「唉,你應該感激人家,人家是善知識,善知識來考驗你」,你說你不是有學《弟子規》、佛法?《弟子規》先講好了,先不論到佛法,佛法禮敬諸佛吶,十善五戒尚且持不到,普賢十願怎麼能落實到?普賢十願的最基礎第一句就是「禮敬諸佛」,祂說:「喂喂,見到我,怎麼沒有禮敬?」他說:「憑什麼禮敬祢?」尚且人家說「見到我」的那個還輩分高到不行,人不知道,以為無形的就是鬼神,稍微學過佛的就長養傲慢,當然傲慢就想說那些都是鬼神類,對不對?不必理祂,置之不理,有時候是你不能分辨,不是完全是鬼神。就算是鬼神類,你還會被影響,那表示你比鬼神還糟糕,就是說我們的德修都比鬼還不如啊,所以祂的能量強過我來影響我,就變成這樣。所以,學佛的人要有基礎的概念,第一個要謙虛、要涵納,不要去作這些不平等觀,搞不好這些鬼王都是諸佛如來示現。
那那一個例子就講這樣,他就很忿忿不平說非常痛苦,也是我們在那個簡餐店吃一吃就好了,他很不好意思講說:「這樣我懂了、我懂了」,經過解說之後,人家是來提點他。你不是處處說你學佛嗎?對不對?現在見到你過去生的上司,怎麼還是這樣的態度呢?尚且過去生的上司現在的輩分比過去還高了,就有這些理路。一切萬法本當平等,僧、佛、眾生等無差別,這是從理上來講,那麼有做到的真是這樣嘛,沒做到的偏偏事相不是這樣子,要不然就沒有所謂的從地獄到諸佛如來境界啊!地獄、餓鬼、畜生、人、阿修羅、天,再上去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佛,就沒有這些等差啊!是因為我們的妄念產生,那事相就有等差,那麼要藉事的等差慢慢爬樓梯爬上去啊,所以要尊重,不能稍有就得少為足,就以為自己了不得了。
尤其常常要對人家講的人、愛跟人家分享的人,就要更加的警惕自己、注意自己,分享世間法就算了,分享佛法錯下一字則墮五百野狐身,跟人家分享錯一個字而已,就要做五百輩子的狐狸,你看,多不划算,一定要警惕。所以最近我們常勉勵同參一定要謹言慎行,謹言慎行!不要還沒發生,什麼事都覺得沒有,我們氣焰尚足的時候,以為什麼都沒事,氣焰如果比較潰堤的時候,所謂精氣神比較虛弱的時候,那麼這些天地鬼神就會藉機警惕我們,(師父上人笑說)不要說處罰,警惕一下。(師父上人問建勳師兄關於頭痛)好了嘛?
建勳師兄:好了,不會痛了!
師父上人笑:高血壓的藥要多少錢我也不知道。(眾人笑)
建勳師兄:很貴。
師父上人笑:很貴哦?你看,卯死了,對不對?(眾人笑)來這邊聽一下就好了。希望持續啦,真的啦,這個案我剛剛是開玩笑,即便我是保證人,依這個個案,你逃掉,祂也不會來找我,祂還是會追你追到底(眾人笑),很多都這樣啊,除非我們的行情不夠,祂會來找我們,看一看,我們的行情還有。那是好事啊,對不對?比如說你從小到大有一個好老師一直在督促你,那是人家還看得起你,看不起你,誰理你啊,對不對?不會啦,降下來就好了,降下來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就是開始要謙下、落實了,(師父上人笑說)可不要降下來就「哦,太好了,又可以……」(眾人笑)。
學員乙:如何靜心並能外動內靜?
師父上人:那肯定非常不靜心,這麼貪怎麼靜得了呢?如何靜心又要外動內靜,那什麼都給你就好了。其實一即一切,學法重在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先不要去想太多果報,古時候的人尚且是世間法都叫我們「但問耕耘,不問收穫」嘛,那你現在就應該是要外動內靜了,不過,我們現在是外動內也動,差別這樣。倘若外不動就屍體一具了,對不對?屍體是什麼?(師父上人笑說)外靜內也靜了嘛,他那個靜不是禪定的靜。所以,要修定,八萬四千法門通通是(修定),八萬四千法即所謂無量無邊一切法,會的在一念之間即達嘛,不會的無量劫亦難參其理。所以,古師大德無盡慈悲才藉著這些科儀……就是說這些儀式、方法、手段流衍到現在去做為一個依循,比如說有的人去靜坐、去觀心,可是有的人去念佛、有的人去繞境……通通好,那當然一定要找適合自己的。
那麼什麼都不知道的時候怎麼辦?就拿一個最簡單可以辦到的,那麼現在最簡單可以辦到不出「念佛」啊,念佛為因、成佛為果,那麼要成佛的基礎……心不靜不可能啦,所以,清淨法體之中不立一法。那麼我們先要想到為什麼我們心不靜,還要來一個靜心?那為什麼我們還嚮往所謂的外動內靜?就表示現在的人愈來愈懶惰,外都不動了,那麼剛好違反,變成外靜內動,這種是病態,是一種病根,這個我們可以想像啊,現在你坐在電腦前幾乎都在幹嘛?外靜!所以在座的人除了長輩以外,應該在電腦桌前面時間花蠻多的,你們無時無刻就在外靜,那電腦的世界讓你妄想紛飛就內動。所以現在的社會一代不如一代,未來可能會更慘的原因都在這邊,從所謂的網路媒體來嘛,那以前不是電腦,以前是電視,沒有人在那裡走來走去看電視的,很少啦,除非是那些喜歡苗條的女士們,看了電視還會在那裡運動,要不然以前就是從那邊來啊,坐著就看、恍神,電視裡面在演什麼就牽動他的心,所以內動啊,造成極度不良的生命狀態。
那麼外要動,因為這是工具,不動,久了會出問題,那麼內靜要從什麼著手起?訓練、明白,所以現在解行必須並濟,解門是所謂的多聽經聞法,當你明白了世間的理路之後,你就容易去放下。那不明白要直接做放下,現在的人不容易,老實人他做得到,所以這前提是人貴自知,你要知道你的個性是什麼,你老不老實,對不對?你如果老實,你不用去解,你只要行門就可以了。古師大德教著我們念佛就好,有的人說拜佛就好,有的都不用,叫他靜坐,坐下都不想,有的你直接告訴他不要這麼想,他就「好啊,我就不這麼想」,有的人是這樣,該怎麼做他就去做,所以這種人也容易達到外動內靜。
那一般人沒辦法,一定要聽經聞法,但現在的人聽經聞法又不容易契入,因為真的根器太低、太粗了,一聽經聞法就又想說我要記得哪一句要去跟人家講,「這句是什麼意思」又在想,所以內又不靜。聽經聞法重點要在於什麼?接收就好,不要去思維,就是說人家說什麼我們聽什麼,我們不一定聽得懂,沒關係,繼續聽,照單全收,是這個意思。那我們現在的人因為不老實,所以很難照單全收,每聽一句就有自己的想法,不是測度就是評估,要不然就是硬要把它背起來,不是測度、評估就是想這句是要跟誰講的、那句又要跟誰講的,就開始在那裡抄、做筆記,那這些筆記應該是為了複習故,不是要去指導人的,這些前提都要去弄清楚。
那麼一直以來講「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是成就的不二法門,藉著「一」,我們心才會定,因為「一」,心才能專,專久了之後就定了,定久了之後就開慧了,那個「慧」的作用就是「動」。所以不是說人的身體在那裡活動叫做「動」,你的人生的運作……萬法本質是空的,可是它的相幻有,是無量無邊的在那邊綿衍。世界是動的,那你怎麼去因應它?你一定要有以靜制動的功夫,所以心靜為樞紐,因應動態,那是自然的善巧方便,不是設定出來的,只要有智慧,這些問題通通解決。那麼智慧從哪裡來?從「定」!「定」從哪裡來?「戒」啊!所以現在的人要學佛……其他不講,學佛第一個要持戒,持不了戒的人成就不了。那麼戒不是只是那五戒十善這些小小的規條而已,「戒」一定要理解到是所謂佛陀的四十九年一切教誨,那個叫「戒」;那麼如果從儒家,是這些古聖先賢的一切教誨;那如果修基督教的,那就是基督耶穌的教誨,只要你符合它,你依著它來導正自己,就叫「持戒」,那如果沒有這樣子的人,他不可能得定,通通不可能。
那你說一句佛號念到底呢?口念彌陀心散亂啊,喊破喉嚨也枉然,還是不能得定。所以,成就和所謂的念佛念幾句、念多久,看經看多久、拜佛拜幾下通通無關,是在你生活當中能夠放得下、看得破與否,是在你生活當中能不能去到位所謂這些教理,那後面是行果,是要做到。所以,如果一個人能夠從佛經所謂的「如是我聞」開始一直到最後的「信受奉行」都能落實,那麼他就成就,他本來就在「定」當中,那如果不能的話,讀再多佛經或者是再多這些佛法的形式,也不過是一種學術作用而已,學術作用解決不了我們人生。
所以,要心清淨得定,沒有固定的方法,你說古人慧可遇達摩的時候,他何嘗不是心不安?他何嘗不是想要得到定?對不對?跟剛剛那個問題一樣,問題是人家可以在那邊跪半天,對不對?在下雪天裡面跪半天,至誠之心,那個信願具足啊!然後達摩出來,不捨的問他:「你為何在這裡跪」,他說:「我心不安,能不能請大師為我安心」,「喔,為了安心,那你把心拿出來給我看看,沒有拿到你的心,要如何為你安」,慧可說:「覓心了不可得」,達磨說:「與汝安心竟」,然後心馬上安下。那我們現在有辦法嗎?我們現在心不安的,你跟他說把心拿出來給我看,他就開始想更多,愈多心,「咦?你是叫我拿哪一顆心?」對不對?就這樣子啊,所以沒有固定的方法,可是,不能離開長時薰修、一門深入在正法,我不敢講單單一本經,因為因人而異,可是不能離開這些正知正念。
所以我們以前常常講,要在你們生活當中去創造善知識的薰修,見縫插針於二十四小時當中,每天日復一日不間斷,時間到了就開花結果,那如果沒有這件事情,現在的人要求定幾幾乎乎百分之九十九通通沒望。現在人口超過六十七億了,七十多億人口了嘛,你看一億個有沒有一個?一億個找不到一個啊,(師父上人笑說)那當然期待諸位都是剛好那一億個的一個,那這個就要有一個堅勇的決心。那麼最好修行的是在生活當中嘛,你遇到人家告訴你不對,你就改掉,可是偏偏我們眾生具足的俱生煩惱――傲慢、嫉妒、貪愛,造成我們偏偏有諸多機會又不要去把握。
比如說也沒那麼多人這麼幸運像建勳有那些好朋友來對他提醒,對不對?好,我要讓高血壓降下來,對不對?「高血壓降下來」的意思是什麼?我的心不要像草原縱馬易放難收,那麼心不安定顯於外就是這些你們所謂的「三高」,高血糖、高血壓和高血脂,升起來的意思嘛,心若不靜就會升高,一升高就會從你外在這些都升高。然後心不靜產生雜亂的波動現象,我們的細胞結構就變質,這些電子海排列組合就失序,失序了之後就變什麼?就變這些所謂的文明病,比較差一點的就是這些不治之症,一般說紅斑性狼瘡、癌症什麼的這些。
所以,解鈴還需繫鈴人,這些病基本上是最容易治療的,因為不必靠醫生、吃藥就可以治好,要靠你的心定、平靜。所以,現在這個時代我覺得最好的方法是用督促力來督促自己,就是我處在的境緣裡面,什麼事讓我痛苦、什麼人讓我痛苦,我就從那邊去訓練。誰讓我痛苦,我遇到他就逼著自己不痛苦;誰讓我不喜歡、不滿意,我就逼著喜歡他;哪一件事情我對它最討厭,我就逼著去喜歡它、把它做好,就解決了,哪有那麼多什麼八萬四千法,對不對?拉里拉雜。那如果沒有的話,頂多只是和佛結一個善緣,下輩子看看有沒有因緣遇到,這輩子要成就難。
那麼淨宗是用「念佛」法,它有三個階段,最初等的「三昧」就是什麼?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又有三個級數,到第三個級數已經可以隨時走、隨時知道、隨時決定,往生自在的意思。第二個階段應該是在二、三個月前就可以預知時至;那麼比較低的階段是大概一、二天前、一星期前可以知道要走了,功夫成片就可以這樣子啦,所以已經不錯了。再提昇,這個念佛三昧的功夫再深就是所謂的「事一心不亂」,那「事一心不亂」當然就比「功夫成片」高啊,所以他也是隨時說走就能走了,無緣就走了。那再上去,就是所謂「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更亦復如是,「理一心不亂」往生通常就是去哪裡?實報莊嚴土!一般講的「法身大士」。那這個「理一心不亂」就是所謂禪宗講的「明心見性」,教下講的「大開圓解」。
「明心見性」禪宗是用觀想,所以最初級的是什麼?觀照!你們常常在講「觀照」,對不對?只要你們會觀照,你們等於就是功夫成片,所以往生基本上自在、沒有問題。那我們現在都談不上觀照力,如果你聽到這個階段的時候,我們就會覺得很慚愧,以前常常在講「提起觀照力就好了」,就好了呀,你看,我們隨時都在長養我們的傲慢啊!那再提昇是什麼?照住!換言之,它就是所謂的「事一心不亂」的程度了。再提昇,「照見」五蘊皆空就是明心見性了,所以「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觀自在菩薩」是誰?法身大士啊,因為祂照見五蘊皆空了,所以當你們在看《心經》的時候,你們是只是和觀世音菩薩結一個善緣還是自己要當觀世音菩薩?那一個問題是隨時隨處你有沒有去契入的問題。
那麼教下必須要到什麼時候才有這個功夫?要隨文入觀,一般像諸位比較有在看經、研究經典的,這樣的態度通通沒希望,那只能讓你做個博地凡夫,你的筆記本裡面、資料夾裡面比較多佛學常識而已,這一類的博地凡夫,然後有可能比較容易讓你在佛教團體的領域長養諸多傲慢心這一類的博地凡夫而已,其他的都談不上。所以,我們一定要瞭解我們學佛到底是要幹嘛的,要不然我們會學錯,以前我們在在處處在重覆的,方向一定要搞清楚,理論、方法要弄明白。那麼方法是幫助你落實理論的,有理論、沒有方法你也達不成,理論方法皆對,你方向搞錯了,你會更慘,而不是達不到而已,因為方向錯了會讓你加速的背離你的目標,那當然是更不定。
所以,看破、放下,如果諸位是當年的淨空法師就好辦了,這個問題就是章嘉大師對他講的六個字,停頓半小時都不講話,我們現在可不行,若剛才一提問,我們是沉默都不說話,一小時過了,「嗯,看得破、放得下」!好,下課,然後就……「啊!我懂了」。(師父上人笑說)真是看得破、放得下而已啊,不然修佛哪有什麼?修佛不是叫你去知得多啊,是叫你不要,放下啊,那我們現在修佛的人都要多,什麼都要,「法尚應捨,何況非法」,對不對?尚且萬法皆空了,佛法也空掉了啊,所以佛法也不能執著,萬緣放下不就解決了嗎?
所以,從哪裡來講?世間人,得失從緣,不要有計較心、不要有得失心、不要有貪欲心。所以有的人又從哪裡開始?六度萬行的第一句:布施!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你要得到禪定,你前面那幾個都要做到,否則得不到,禪定就是你剛剛問的那個問題――「定」,靜心就是定。好,用你們最常熟知的講法就是你要做到布施、持戒、忍辱、精進,你做不到的人沒有希望,做到的人再上一級就是禪定,因為你還沒問到開智慧嘛,只問到清淨心,靜心就解決了。
所以,你再往前推,精進度夠不夠?嗯,好像不太夠,不行,那再去找精進的基礎,凡事有基礎啊,精進的基礎是什麼?忍辱!(師父上人笑說)平常是很容易發火的還是什麼都好?唉,不夠、不夠,再去找忍辱的基礎――持戒,我這些規矩有沒有守住,對不對?守規矩、守法啊,我們先不說佛法,我們世間法的守法有沒有守住?也沒有,好吧,還是老老實實去做布施吧!那布施從三方向:財施、法施、無畏施,再深入去瞭解布施的事理、作用、因果關係,要深入瞭解你才能真正去做布施,要不然沒辦法,我們大部分人都捐錢、捐錢,也不知道捐去哪裡,對不對?所以有這個門道。換言之,用現在的人比較容易做到就是去布施而已,布施為斷貪,不是為求功果,求功果的布施你只能得到淺薄的福報回饋,功德絕對沒有,至於福報會大到、小到什麼程度?就看你的心態求回饋求到什麼程度,成反比的關係,就是說你有所求愈嚴重的,你的回饋就愈少,可是一定會有回饋。
學員乙:面對週期性的莫名沉悶,該如何度過?如何改善?
師父上人:那表示我們的學修沒有持續啊,對不對?所以該把原來的學修功課提起,對治嘛!那該去為眾生奉獻嘛,知命者不怨天、知己者不尤人,這就是因為我們不知己也不知命。知命是什麼意思?大自然法則,我們不瞭解;知己就是我們自己存在的價值意義,我們不瞭解,那麼它有諸多方向。所以我們一定要從我們存在開始,那我的存在價值意義是什麼?我存在是為一切眾生的福祉而存在還是我的存在是一切眾生的困擾?我們以大方向來說,所以要從這邊去挪移。換言之,一個不樂善好施的人一定會有這一個問題,那這一個問題也是這個社會的多數現象,換言之,這個社會的人多數不樂善好施,都是自私自利想到自己,不管學習什麼事情都是第一個想到自己的利益、利害得失。所以,要從這邊去做起,這個現象自自然然就沒有了,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嘉財師兄:時間好像還有一些,不曉得現場的各位師兄姐有沒有什麼問題要提問?
曉蓮師姐:師父好,從前有同參請教師父關於「人死的時候離開身體的時數」,學生有一個問題想要請教師父,人是八個小時內不能去碰到他,那請問動物、昆蟲之類的是否也一樣?因為最近我就是常常碰到看到小動物死掉,然後要去處理的時候又怕會去干擾到牠,不知道什麼樣的方式會比較好?
師父上人:其實這個問題是一個大數法則,而不是一切都是這樣子,比如說從人來講,如果你遇到一個人他「往生自在」的功夫早就有了,他斷氣的那一剎那早就走了,那你怎麼動他也沒差,那如果他是直接下地獄的,你動他也沒差,因為他已經在地獄了,所以有一個大數法則、概數。那麼這是依照層次的執著來講的,現在的人執著比以前深,所以有時候八小時還不保險,還得要放到十二小時,這只是一個概數,如果你剛好遇到一個人他非常沒有執著的,那搞不好就不必那麼久,是這麼講的,可是當我們沒有通力的時候,這個感應的能力沒有的時候,我們就都採取最保險的做法嘛,世間法也都是這樣,當你覺得太多風險的時候,你為什麼要跳下去?那動物也是這樣子啊,也是因動物牠自己的執著而異。所以,一般小動物大概一小時就解決了,可是大動物就不一定,還得看牠的瞋恨心……什麼等等去決定,那你們能遇到的應該都是小動物嘛,對不對?應該沒有那些牛讓你遇到(眾人笑),也沒有那些老虎什麼的讓你遇到,所以概數法則大概一小時,如果保險一點大概二小時。
嘉財師兄:還有一分鐘,不曉得同參還有沒有什麼問題?
師父上人笑:連一分鐘都不能欠耶(眾人笑),下輩子轉下去變成一萬小時吶!你們曾聽過一種說法?上次我有講,比較出社會的、老一輩的,是不是我們在外面講「一元」都是什麼?(學員回答:一萬)一萬元的意思啊,那你說有沒有那個義理?明明一元,為什麼說一萬元?你過去欠一元,轉到現在變成一萬元啊,連時間都是這樣。所以,佛法還得要讓你們清楚,它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嘛,對你的人生事事物物都是這樣,所以我們人生的運用不能不清不楚、不明不白嘛!那佛家比如說一些常住,這些的金錢運用也都是這樣,換言之,那是常住的角度,假設我們常常去佛寺供養僧侶或供養佛寺,我們自己要清楚明白,我們不能對人家含糊不清,認為我供養你這邊,你拿去那邊運用也算我一份,這是我自己的不明理,那有時候換來的是自己的悲哀嘛,因為自己會因「不理解、不明白、自認為是這樣而引來的結果不是這樣」的痛苦忿忿不平,所以,在生活當中要把這一個事情理踐。
就是說人家捐錢給你,是希望你買枕頭去睡覺的,你可不能買被單吶!那你說你又沒缺枕頭,你不缺你要告訴他呀,叫他不要捐給你,對不對?那你收了錢又拿去買被單,這就不對了,所以這個就揹業,這是舉一個例子,當然所有的都是這樣子。所以,明白的人他就不犯,他的人生就愈來愈好嘛,那不明白的會在不明白的狀態底下做錯,對不對?所以無罪也有過,有過還是造成障礙。所以善、惡都成業,包括淨還有業,所以要「善惡不立,中道不存」,契入清淨為基礎,再昇華契入無上智慧,於這些十法界來去自如、不受障難。那麼一個人如果能夠當下秉持諸佛至理行於世道,這個人基本上就可以「識得一,萬事畢,不受後有」。(師父上人笑說)這樣有沒有一分鐘?(眾人笑)看還有誰有問題?
雅聰師姐:請教師父,學生在協談的時候,師父有提到不要和別人比高下,當時學生有發現自己回答說「我沒有要和別人比高下」,然後那個時候回答完之後,睡了一覺起來,發現好像師父說的這個部分我自己當時沒有發現,就像師父剛才提到「種子種在泥土裡……」,然後它已經發芽了,但是我自己沒有發覺,可是,師父已經替我點出來了,但是我還沒有要拔掉的意思,我還想要掩飾。想要請教師父,關於自己在聽別人指正的時候,有沒有……就是什麼樣的態度應該要把持住,然後不要去對別人的話產生抗拒,就是接受別人的指正?
師父上人:就是接受而已啊,也沒那麼多想法,就接受這樣就好了。
雅聰師姐:謝謝師父。
師父上人:如果有別的想法,就是想要不接受,你知道嗎?所以才去找別的方法,否則就是接受這樣而已,直下承當嘛!除非不懂,不懂時就請教是哪個部分啊,對不對?還是你看到哪一點?因為我可能自己比較遲鈍。那我們可能不是嘛,第一個就是傲慢起來反彈嘛,那傲慢有什麼方法可以對治?(師父笑說)不要傲慢!這樣就對治了(眾人笑)。換言之,我們學修者都給自己太多的空間,一個人如果不給自己空間,早就成就了,對不對?不退初心,成佛有餘啊!那我們學修就是明明……比如說我肚子飽了呢?就不要再吃了啊,「我肚子已經飽了,有什麼辦法能夠讓我不吃?」(師父上人笑說)就不要吃!這樣就好了。那肚子餓了有什麼方法?就去吃!所以,學法如果能夠把我們人生的思維弄到這麼簡單,早就解決了,因為不能,所以才有一大堆的法(方法)。
所以你就慢慢瞭解「法是從哪裡來的」,是從眾生無量無邊的病來的,本無一法可立嘛,佛亦本來無一法可說。法是藥、眾生是病,應病與藥、隨方解縛啊,本來沒有八萬四千法,是為眾生有八萬四千塵勞煩惱,故立八萬四千法,應以對治,藥到病除,病除藥亡。所以,我們若知道我們的病,第一時間杜絕掉就沒有了,就不會延伸出這些八萬四千法。所以,法那麼多是麻煩的事,表示眾生很麻煩,你如果哪一天無法可說了,那就恭喜。恭喜當然是好事講,有一種是實在是已經只能搖頭,對不對?只好再生生世世輪迴去吧!這種無法可說是什麼?剩一條路,就再去地獄,那已經是最嚴重的了,就去地獄消業啊!消業又無人可替代,消業是自己的事,對不對?溝通可以啦,就是說承當可以啦,最後還是得自己消。所以,就接受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