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農曆正月十六 明覺法堂(屏東)
弘聖上師說法講紀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in Pingtung, Taiwan
on February 29th, 2010 ( January 16th on Lunar Calendar )
時間:2010年2月29日,20:00~22:00
地點:屏東東港魚問屋
紀錄組恭敬整理
曉蓮師姐音聲唱頌
師父上人音聲淨化……,並釋義:
一切法的成就、境界總在遇緣不同,遇到什麼緣,他的最頂級就到那個生命狀態。比如說剛剛經過對面那條路,那間(廟)叫什麼名字我一直都不知道,經過看到一位國中生在轉圈圈,有人就說:「還有國中生喔!」現在都這樣,他到底知不知道,不要說國中生知不知道,很多成人可能也不知道,原來那個東西是可以訓練的,世出世法得成就於「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換言之,你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什麼東西,你最後就變成那一種生命狀態,本來不會的,薰修到後來變成會了。一切法從心想生,他生命的硬碟一直植入那種種子,引導成那個方向,勢必他最後的生命狀態就變成那樣。
要通天、通地、通人、通神,也不要傻到去通鬼,現在的人是只要能夠接上線就是一種通的定義之下,是非邪正難免……那個價值觀、判斷力不足,這個之所以是佛法再三強調不是善惡對法,它不是二法,沒有落在兩邊,再三強調是不二之法。換言之,要超越善惡才能提昇到淨的生命狀態,只有清淨才能讓你得到真實的智慧,要不然只是世間的學問,世間的學問只能讓我們去契入「接觸到,就是這樣子」,可是沒辦法得到真實受用,乃至於我們的智慧越來越低的時候,我們就會被外在的能量磁場,不管是好的或壞的干擾。那為什麼講不管是好的、壞的?因為同時存在嘛!我們內在好的、正向的磁場不夠,我們就容易被負面的高於我的磁場干擾,更何況我們主動去接觸、主動去心想,一直去ㄎㄠ,靈界說ㄎㄠ,是我們把人家ㄎㄠ來的,當然有的人累生累世因緣比較不是那麼的……善根、福報、因緣不是那麼的具足,所以來到這一世有那些契約的關係,這種是人家力求跳出來都來不及的。
現在有很多年輕人可能也不知道,就主事者叫他站在中間,要踏怎麼樣的腳步,他就踏什麼腳步,「有沒有感覺?」「沒感覺。」「就是沒有動,趕快轉圈圈。」轉轉轉,轉到有感覺了,就轉到頭昏目暗了(師笑),「有喔!有搖晃的感覺。」自己轉到頭暈,當然搖晃,搖搖欲墜嘛!你墜下來之後,那些靈就會來,如果你高高在上,他就沒你輒,還是要導歸自心清淨。
所以佛法再三強調是智慧覺醒之法,它事實上也不論五乘、二乘、三乘,都是方便說,唯說一乘,除佛方便說,就直接做佛就好了,是說悲憫蒼生苦難,有各自的因緣,所以我們並不否定有這些社會的形形色色,可是我們不能只是要和他們和光同塵,而不把他們拉出來,更何況和光同塵的先決條件是自己要有定功,所以地藏王菩薩不是人人可當。
所以當我們還沒有取得那個學分、那個抗體時,最好不要跳進去,我們不跳進去也不能貼人家標籤,因為每一種生命狀態……不要說靈的世界,我們人本來就有一堆問題嘛!每個人來自不同家庭,來自不同的思維、見解,所以我們要去包容、體諒,那你要去包容、體諒,一定要生出高度的智慧啊!要不然我們不知從何包容起,不知從何體諒起,所以人世間就有對立了,對立就有衝突了,衝突、摩擦太多了就戰爭了,鬥爭、戰爭的結果就是導向毀滅,不是只有人類毀滅,是世界的毀滅,這個世界的毀滅,這些靈魂要跑去哪裡?這些靈魂去別的星球,學分夠的繼續留級做人,繼續在那邊受苦,學分不夠的去另外一個維次空間,去三惡道。如果學分夠的剛好又是一個增上緣,所以不是在境緣上考量,而是在我們的心境上捉摸。
何其有幸,我們能夠遇上無上甚深微妙法,在這種微妙難聞的真理之下去薰陶、成長,而摒棄自我成見──來這個人世間走一遭的這個成見,畢竟我見如果沒有放下,我們生命談不上什麼幸福美滿的方向,那個才只是方向的引導而已。我見、邊見、戒取見、見取見、邪見要怎麼放下,放下談何容易,從看破做起,那看破好像沒有因緣又沒辦法,因為那是了解的世界,所以我們要勉勵自己解深、解細,了解深一點、細一點,行動上越簡單越好,不要弄得很複雜。比如我剛剛提到經過廟的那件事,我相信他們的儀式一定非常多,可是不求甚解、一知半解,最後就不知不解,所以剛好相反,解的淺、解的粗,然後行的複雜,所以導致複雜的人生,引以為借鏡嘛!
這次去台東,你們也都看到有的人沒有接觸過、有的有接觸過,不是看到有的沒有的,隨各人因緣,當然另外一般的可能看到很多,有時候講到一個鬼,就看到他在那裡了,看來看去,蠻不自主的生命狀態,可是既存在而又超越嘛!眾生有自己的因緣,所以我們一定要用一種超越的心態去理解,形形色色嘛!
那天○○有來,我才在跟他講,人都是對立的思維,有一方的人說:「為什麼要靈動呢?」你是站在不要靈動的人的角度,(另一方人)「為什麼他們不靈動呢?」很公平啊!所以如果站在自己的本位立場就有對立。我們學道的人應該把我們的生命狀態提升,「喔~他們靈動有他們的原因(生命背景)」,可是不是指靈動這件事本身是好、是壞,是你會的是好,不會的是壞。好,換言之,不靈動的人就是好嗎?不盡然,有可能是感知很遲鈍;會的就按部就班,我就在成長,根本不用靈動,我本來就在昇華了啊!靈動跟不上我昇華的速度,那又是好。有一種是原地踏步,他根本不進步,也不靈動,像木頭一樣沒有感覺,那好像也不是一件好事情。所以我們要論實質,不論形式,不然人世間的衝突會不斷。
尤其這一段時間來來去去,台北課程的學員好像也越來越多,本來台北的課程有那麼一點主動意思我想要喊停,跟這個不一樣,這裡是同參可能考慮到舟車勞頓,在效率上……,也很感謝家勝老師(魚問屋主人),有一年了嘛!一年多了,我們指來到這裡,之前的當然也要算進去,就是護持、護念,也蠻有心的,總是希望家鄉鄉里里民,可以共霑法益、共同成長,畢竟人生苦難多過於幸福,也希望有一些自己的發願,來淨化一下東港也好,好像也不是東港而已,是屏東,東港只是屏東的一份子,心量不斷拓寬。比較可惜的是眾生的因緣,各自有他存在的一個根,這個根不是不能去解決、拔除,或者是換種子,還是得隨順因緣,隨緣畢竟不攀緣,攀緣的本身是一種造業,造惡業固然是不好,造善業它還是業。今天我跟一位來協談的同參分享「擇善固執」還是惡,「嫉惡如仇」還是惡,所以那是對法的世界。我「擇善固執」固執善,一定會有一個「嫉惡如仇」,你信不信?因為對法的世界。「嫉惡如仇」,我們說對方是惡,我們的心也惡啊!所以通通不善,所以叫做污染(染業)。
東港一直以來……我們說有它的福報,畢竟「富貴學道難」,我們慶幸我們當人,神太富有了,不知道什麼叫修行,覺得自己就在做佛了,佛經講的幸福美滿我都有了,所以祂不會去成長。貧窮的人窮到〝甘苦濟掛〞(台語:意指痛苦不順的生命狀態)到谷底了,他說:「你不要跟我說那麼多,你只要給我麵包吃就好。」人剛好適中,可是我們要去了解百界千如,十法界裡面的任何一法界又具足十法界,所以佛不度無緣之人(因緣尚未成熟的人),不是完全沒有緣,不可能完全沒有緣,因為生命共同體嘛!可是因緣未成熟總是沒辦法去揠苗助長。一方面感謝家勝的護持、護念,提供一個滿大的空間,之前雅聰的黏黏屋也提供一個很大的空間,讓我們共同去成長,共同去交流。慢慢地,總是因緣流動,我們說畢竟是福不是禍,一覺元中心慢慢去成立,如果這些力量集中,可能會對這個社會做更大的效益。
有時候負面來講是適得其反,正面來講就是好事,我們說退步原來是向前,有可能隨順這個因緣,同參有這個念,我也再三強調不是我決定,通常好像這些訊息都來我這邊,都問我要不要移來高雄,我本來的認知是東港好好的就好,本來是這樣,看一看有的人提供的意見,理性的去了解,好像也合理,應該少數配合多數比較有效益,總是力量集中之後,推廣的力道可能可以利益眾生的層面會更大,到時候再去求遍地開花。遍地開花的意思不應該是我一直在那邊講,包括那天我也跟○○講,他說吳老師好像很寄託在我們身上,我本來的意思是希望大家的緣可以過繼到……過繼是我們的用詞,就是把法緣轉移到吳老師身上,這個也是一個力量集中的思維,那我就好好退下來做護法就好了,當然我不會護膚(師父笑),所以就來當護法(諧音護髮)就好了。這一個建議好像不太被你們吳老師所接受,當然他也隨緣,只是偏向不要,變成說……弘護其實是要相得益彰,可是弘護如果在同一個人身上,可能很〝硬斗〞(台語,意指困難、難為),有可能這是過去生的業障,沒辦法,我們只好接受,一方面也為各位做個表演。
我們說在這個社會的立足,我們一定要把我們的價值觀、人生的定位提升上來,那個定位不應該只是那麼狹隘,只是要我的生活幸福美滿,「我的」,那個根深蒂固的「我的」,而是我們能盡一分心力,為這個社會去真實的落實一些……高一點層次講是供養,希望他們大家好,不是只有地球,是整個宇宙。畢竟諸佛菩薩來到人間也不過做一件事情──教育,為什麼要教育?因為眾生迷惑啊!因為迷惑,所以造下無量無邊的業,承受無量無邊的苦,求出無期。
所以應該說荷擔如來家業,把如來的家業都當做是自己的本分,去努力成長,這個努力成長因為是建構在願力之下,所以還真的會得到龍天護持、諸佛護念,所以把擔心這件事情丟回給諸佛菩薩,因為那是祂的工作,我們只要履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就好了。那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非常抽象,所以我們方便用一條線畫下來分兩邊,我們都說兩邊不立、中道不存,還分兩邊!沒辦法,要和光同塵,你要讓人家了解,要先跟人家一樣啊!那因為大家兩邊的思維比較根深蒂固,我們就用兩邊的講法。畫一條線,自私自利的極為不如法,為蒼生著想的極為如法,所以我們就選為蒼生著想這邊。所以我們一直不斷的要有這個願力,講「發菩提心」,可能又太過抽象了,所以才用現在的用詞來講。
好比今天有一位老師請教說希望教英文的教材內容是用《弟子規》,我說相當好啊!可是他又疑惑了啊!他說裡面好像有些內容不符合這個時代,會不會造成學生的困擾,我說不會啊!古聖先賢的智慧是沒有時空,是超越時空,怎麼會不符合這個時代的需求跟模式呢?是因為這個時代的人培養的劣根性大過於正確,所以他們認為不符合。就是因為這樣,我們才要更盡力付出一點心力,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提供這種正確的思想、觀念、行為,去做一個引導、化導,去把錯誤的、偏邪的,慢慢調整過來。「假使頂戴歷塵劫,身為床坐遍三千,若不傳法度眾生,畢竟無能報恩者。」這是形容父母恩難報,對佛家來講,如果你不把你的生命體奉獻出去為蒼生,我們說傳授正法,教導、化導去利益眾生,你再怎麼樣都沒有辦法報父母之恩。
所以終極的父母就是一切生命同體,縮回來盡我們自己的本分,一個學道的人絕對不能為世俗的價值觀隨波逐流,也一定要務實,「上功不昧下行」,白話一點講,理想遠大,它沒有離開穩紮穩打的一步一腳印去琢磨起。換言之,基礎乍聽之下有它的次第,可是如果你去換個用詞,「根」就沒有次第了,根的壯大的同時,即是枝葉花果長成的同時,它沒有先後快慢,所以用一種比較根的感受去學你們的法,去成就你們自己的法身慧命。生命只是一個工具,不要太去執著,所以彰顯出我們在這個宇宙裡面的價值意義,透過「無上甚深微妙法」,當然我剛剛強調,一定要去包容、理解我們周邊所發生的人事物,因為不是來受苦受難,必定是來救苦救難的。我們看到的這些起起落落,一定是受苦受難的,受苦受難就是期待各位去救苦救難,所以諸位要去救苦救難就是不能給人家貼標籤(師父笑),要寬容、無止盡的包容。今天有人說某某是我的天使吔,我說對啊!天使是無止盡包容的,不是像撒旦無止盡求人家包容他,所以我們要對自己的生命狀態負責。
今天算是過年後了嘛!昨天是元宵節,過年後大家有沒有什麼問題?今年度的展望。我再重覆一次,「歲歲平安,年年如意」,你去「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就解決了,但問耕耘,莫問收穫。「諸惡莫作,歲歲平安;眾善奉行,年年如意;自淨其意,飛黃騰達。」期望一步一步地往上去,履踐諸佛教誨則不受後有。
「著力今生須了卻,誰能累劫受餘殃」,畢竟「不退初心,成佛有餘」,我們常常說,但不能只是把它當成一個口號,我們現在世間的意識型態作祟,任何真理最後都變口號,口號被濫用之後,就失去它原有的意義,就開始延伸出來了。所以我一直建議不去持咒的原因也在這邊,因為我們思維的理解,跟我們言詞的傳授偏頗非常大,最近也是常遇到這種事,我說123,傳過去就變456,昨天太師父就跟我說:「某某某說你可以怎麼樣……」我說:「沒有啊!我沒有說過這樣的話。」能怪什麼?人家也沒有壞心扭曲,事情是中性的,意思就是說傳話就是這樣。我們有自己的認知,我們就很難照單全收,完整的轉述一件事情,所以不夠客觀嘛!
所以未證得阿羅漢果前,真的是沒辦法相信自己的看法,為什麼?因為有一個自己叫「我」,根深蒂固的「我」就是偏頗,就是所謂的邪見,所以要把根深蒂固的「我」拔除掉,這個拔除掉,你就契入慈悲了吶!為什麼?「慈者與樂,悲者拔苦」,不要只是那麼狹隘的浮面的拔除痛苦而已,問題是痛苦怎麼拔?換言之,眾生無邊誓願度,事實上,自心眾生無邊誓願度,自心眾生就是那個我嘛!你只要把自己的我拔除了,眾生何嘗不是已度了,自性法門無量誓願學,一即一切,只要存有一個我,法門無量從何而生?要回歸自性嘛!因為自性能生萬法,所以自性法門無量誓願學,導歸自性內化,那才能自性佛道無上誓願成,才能履踐自心眾生無邊誓願度。
所以慈悲──與樂拔苦,不是這麼狹隘往外看到別人好痛苦,其實我們自己內心也很痛苦,先把自己的痛苦拔除掉,外在的痛苦好像就沒什麼事了。所以山河大地、一切眾生皆是法身慧命的現象,所以我們回到法身慧命則通達無礙。
「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生命的昇華,一般宮廟在追求的境界,克實而論的確是可以提昇的,可是有沒有去哪裡?沒有,不管是一貫道在講的理天,佛家講的極樂世界,有沒有去?也無去啊!因為本就不來不去,何有一方可去,是愚迷之人的嚮往追逐。覺悟之人,「自性彌陀,唯心淨土」,換言之,自性藥師即唯心琉璃淨土,自性釋迦即存在釋迦的淨土,自性毘如遮那即現於自性華藏,所以慢慢在法裡面契入,秉持一句話「真實心中作」,不是在我所知道的法有多深奧難懂、多高妙,畢竟道理簡而易懂,人人會說,可是真理微妙難聞,之所以微妙難聞,我們就不必去追逐,就不斷把自己的境界提昇,你自自然然就可以契入。
換言之,一個學道的人,「傲不可長,欲不可縱」,要把內在這些傲慢之心、貪欲之心慢慢地去除掉,把它們放下,尤其是有在學道的人,難免了解了很多的這些佛理、道、儒說……,包括所謂的生命跟宇宙人生真相相關的這些言詞跟境界,如果一個學道的人長養他的傲慢心,這一輩子就毀了,不是這一輩子而已,學道的人多數都去地獄,這是真話,因為學道的人才有機會長養,長養又跟大自然法則一如,所以他造的業跟罪會比一般人多,所以多數都去那裡,我們不要冤枉了,學道學到去那邊,地獄無門偏要闖,天堂有路偏不走,這就是眾生的劣根性。
剛剛講眾生也是一個對法,因為還是在自性(自我體性)裡面,所以一乘法微妙難聞,只可以去體會,不必博聞強記。這一次李叔叔很發心下來,我去台北上課過兩天又下來送那些魚,所以我們那邊外面不是有魚池,現在多了一個團隊叫理事無礙,四隻鯉魚很大隻,他們就馬上幫牠們取名字: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理無礙,事無礙。慢慢契入華嚴境界,看到魚就要想到我們有沒有理事無礙。
所以一切山河大地都是法身無盡慈悲的示現,我們不要〝憨度度〞(台語:意指笨笨的),學法只是在經教上,如果只是在經教上,通常都死在教下,就變成人家說的佛呆子,讀書有書呆子,學佛有佛呆子。因為佛呆子太多了,所以讓世間人沒有接觸到佛法的,會對佛法貼標籤,「怎麼會學到變佛呆子?」我這次去台北就遇到好多這種的,其中有一個同參他哥哥從澳洲回來,他有一個孩子還沒滿一歲,然後他弟弟已經在學法,就勸說可以履踐《弟子規》這些聖賢教育,他就有一個疑惑:「那我的兒子長大以後會不古古板板的?會不會憂鬱……」我說:「你覺得我會憂鬱嗎?」「不會啊!」「那我都證明給你看了,你還擔心什麼?」真的啊!人都是這樣,你問他我有憂鬱嗎?之前他是不是早就知道你,可是你不問他,他也忘記了,就活生生擺在我們眼前,他還是不知道。所以示轉、勸轉、證轉,證轉在這個時代根機算很高的了人了,證而不轉的還是多數,所以慶幸自己沒示轉至少有證轉。所以形形色色要去接受,有接受就有轉,只是說那個圓圈圈轉的大小、角度不一而已,可是有進步嘛!
上個月去台北時有一位母親帶了他女兒來,女兒聽說是某大學的高材生,然後一輩子眼睛長在頭頂上,在學識這個領域,任何老師都沒看在眼裡,因為他的程度都比老師好,一路走來都這樣,家裡最頭痛跟最自豪的也是同一件事情:我女兒是高材生,好厲害,可是他的程度好高,就常常要被他說教。結果回去之後,那個女兒就一直稱讚我們,邏輯性很強……一直講,講到他父親很訝異,覺得我這個女兒怎麼可能……,結果引起他父親的好奇,當然這一個月沒有來。我要表達的是什麼知道嗎?再講另外一個例子,就之前有一個數學老師,從台北來高雄,回去之後就很歡喜跟他老婆說:「我很開心,我這次很法喜充滿,曉戈師父講的我都聽得懂,太棒了!」他老婆老神在在,他老婆每次都有來,就說:「對啊!他是依著你的程度講,你當然聽得懂。」(師父笑)
眾生以有思惟之心,如何能測如來圓覺之智,那如果如來遇到眾生,還是一直在表達那個深奧難懂的,那他又如何能度化眾生,總是要造一些階梯嘛!換言之,那個女孩說我們邏輯性很強,也不能說不對,畢竟他是用邏輯來理解,所以頂層就是邏輯,所以佛家講的現量就不得窺之。現量裡面,我們說高維次裡面有低維次,低維次裡面不見得有高維次,所以你怎麼去跟他解釋說根本不用想?可是邏輯卻要想,為什麼他會說我們邏輯性很強,合理的地方在哪裡?因為我們要解釋給他聽的這一段,要用邏輯他才聽得懂。所以心量放寬嘛!存在即是合理,我們就不會說:「你看,那個有夠〝酣慢〞(台語:意指笨拙),還用邏輯……」傲慢就長出來了,所以地獄又逼進了。
所以「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這是如來的方便說,慢慢透過方便,契入「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慢慢契入真實說,到了真實說的狀態,已經是大化狀態,大化狀態就是不立兩邊,所以不能用著眼見為憑這個概念,這是世間人的概念,之所以是世間……未超越世間……也對啦!畢竟世間是世間嘛!我們超越它,存在又超越。要怎麼超越?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老掉牙的話,可是為什麼會變成老掉牙的話?因為歷久不衰啊!經得起時代考驗啊!好比說有做糕點的,一百多年的老店都做一樣的餅,不是老掉牙嗎?為什麼大家都要去買,還要排隊,有他的門道。就是說這樣的東西千錘百鍊,千錘百鍊來到現代當然是老掉牙,問題是我要往後繼續千錘百鍊,我就必須接受老掉牙,了無新意的那個,可是智慧畢竟是智慧嘛!你說它無新意,你偏偏又不能理解它,你說它老掉牙,你偏偏又不能知道它的深度、廣度。
所以佛經一字無量義,況且整個宇宙何嘗不是一即一切,所以一字無量義是不是只有佛經?你翻開所有的世出世間法,通通一字無量義,為什麼?因為圓人說法,無法不圓,如果此人未圓滿,他去看佛經也只有一義或二義、三義,也產生不了無量義,所以還是得要透過那個開鑰匙的人去把門打開,不能佇足在門外。
今天我跟陳老師分享,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癡慢,四條十六個字卸除掉,也不過是很努力走,走到終於佛的門看到了,還沒摸到哦!只能看到。所以佛法深奧難懂,我們不能用思惟心去了解,我們一定要藉著佛菩薩的教誨,祂如是講,我就如是做,就辦到了。所以「終日修福,不如一日學道;終日積福,不如一日修慧」。所以智慧畢竟是根而不是福報而已,福慧雙足,「心淨生慧,行善生福」,若心不淨,也無善可行,因為你用著不善的心,你要去行什麼善?所以這個對法的世間,我們說善惡法的世間,有善有惡,這個一般人比較容易了解,你要叫他超越兩邊、中道不存很難去了解。
所以也好啦!就順應眾生的習性,執著一個善,那就讓他往善去引導,畢竟福至心靈,先讓他積一點福,福到了一個極處,心就靈驗了,路徑不同嘛!就好像有的人終生求福,希望生天,有幸能夠生到忉利天也不錯,畢竟玉皇上帝會請諸佛菩薩到忉利天善法堂講經說法,去說十住法。有的人的路徑是要轉一圈,去到善法堂,又很努力哦!不努力也不成,去善法堂終於聽到一乘圓教的門檻,最底限入門的那一個狀態──十住,十住法學一學,他也可以從那邊提昇契入一乘圓教也不錯。我們如果也可以在人世間即身成佛,就直接做佛就好了,不要那麼囉嗦了,可是即身成佛又不能為世間人所理解,為什麼?就認為我們只要在人世間做好事就好了,就是人間菩薩了,這個菩薩可能是「理即菩薩」、「名字即菩薩」,一般說的「理即佛」、「名字即佛」,理上來講都是菩薩嘛!那他是不是到了分證?可能還差得遠,因為菩薩已離四相四見,那既已離四相四見,怎麼又會執著一個善惡呢?所以祂的心一塵不染。所以一直以來佛家以蓮花來做表法,其實有它的深密,有它很深層奧妙難聞的道理,所以不是停留在世間善惡對法的眾生所可以理解。
行善積福,做惡造業,那個福還是業啊!善業,只要還有一個業,就有一個障礙,所以善有善的障礙,我舉例人世間常會遇到的,因為親子關係太好了,以至於往生的時候走不開(放不下),你說那是善還是惡?所以要從長遠的生命義理來看,而不是從短短的人間數十年來捉摸,人間數十年眼睛眨一下就過了,過了又不知道投生去哪裡?說一個高標準,如果沒有做佛,人世間講的孝就不圓滿,我們說佛法的基礎在孝道,因為它是師道。換言之,它的基礎在孝道,它的圓滿也在孝道。那如果沒有成佛,孝道就沒辦法圓滿,那叫一即一切,它沒有離開這個,它同時具足,可是它又不是只有停留在那樣子而已,所以圓滿比較好講,次第不好說。
「理可頓悟,事須漸修」,既是漸修,就如理如法、踏穩腳步,慢慢一條一條去修正自己。它不是一個規範,戒律也不是一個規範,它是性德的流露,是因為我們迷失了,悖離了性德,它乍然之下好像是一種規範,好比今天我在講《弟子規》,「規」不是規範,是一種標準,用標準大家就比較能夠接受,如果講規範就比較不願意接受。弟子是誰?是相對學習者叫弟子,所以規是什麼標準?聖賢的標準。
一個人願意成聖成賢,現在又講不通了,我是從阿財(台中同參,在家與同修一起積極推廣《弟子規》)那裡的經驗得來的,他們把孩子教得很好,他的同事聽到了說:「你嘛幫幫忙,你是要把孩子教成聖賢嗎?(師父以自己的語體文表達,依義不依語)」阿財與他老婆頓然間心裡打顫了一下:「難道我要把我的小孩教成壞人嗎?」相對吶!現在聖賢已經要被人家貼標籤了吶!今天我就跟一位老師講,他也有疑惑,英文要用《弟子規》來當教學內容就有這個忐忑,會不會被眾生貼標籤,我說你就把聖賢改成有智慧的人嘛!我相信「有智慧」沒有人不要嘛!所以如果用這個「有智慧」,阿財的同事可能要講:「你要把孩子教成有智慧的人嗎?」疑問句哦!(師父笑)是不是很難想像,「難道我要把我兒子教成笨蛋嗎?」所以那是世俗的價值觀。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相」,所以它是隨著時空因緣不同,而應化不同的生命狀態的一個智慧的運用,可是它卻不悖離正確的原則、原理,所以如果你們要快、要捷徑,就要從原則、原理去學,不是一件一件事去捉摸,那個無量劫在那邊爬來爬去,又掉來掉去。不壞世間相,為什麼你們常常看到「一時」(佛經裡一開始常用),而不是某年某月某日的某分某一秒,佛在哪裡說……,不是這樣,「一時」即為時間成熟之時,剛剛好的那個時候,所以時空既是不相應行法,哪來的某年某月?那這樣我們是不是也不用了,不用寫年月日了,那也不行,因為那還是執著一個不要啊!
所以「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相」,我們在這個人世間,就學習永嘉大師的態度「分別亦非意」,我沒有執著這是哪一年、哪一日,可是因為你們執著,我隨順你們,至於那個時間,對我來講不重要。所以「過去無始,未來無終」,很多人以有思惟之心去理解此話囉!無始,厚~〝落落長〞(台語:意指冗長),無始劫,好遠好遠的那個開始,「無」──無量,所以又落在有思惟。事實上,「無始」──是根本沒有開始,「無終」──根本也沒有結束,所以叫不生不滅,這個以降叫真理,所以真理微妙難聞,很難去了解,前面那個叫道理,很久很久的以前開始,未來無終,沒有後面的,言詞上的障礙,所以就要學唱了,突破言詞。以前聽說要驗收,現在是比較沒有了,學習一個東西,總是要驗收,現在驗收都是以時間來取數,時間到了就畢業了,你們在上課是不是都這樣子,可是畢業了不見得學會了。所以我們的課程(音聲)必修,可是沒有學分。狹隘的講法,你們在學的音聲法門是主軸,所以你們的音聲也是必修,可是沒有學分。沒學分的意思,就是你不是跟任何人交代的,你是要跟自己交代,跟自己交代要那個學分幹什麼?學分還可以造假吶!還可以用錢買呢!對不對?可是你買了,有沒有跟自己交代?沒有。所以生命真理的學分是沒有的,可是它卻是必須。
你們的根機都算很好了,為什麼?現在的統計,大學生的耐心只有十五分鐘,兩小時的課,他們只坐得住十五分鐘,其它時間教授就非常累,他們要準備很多笑話、故事,來讓他們坐得住,真正的課程只有十五分鐘,這是統計如此說,可以坐得住卻沒學分的呢?我們去上大學還有一個換取,對不對?要交學費嘛!我交了學費有了文憑,畢業可以怎麼樣,我們這個是沒有,自由心證,也是對自己負責,慢慢去履踐十度萬行。為什麼說十度?因為你們不能把自己的根機只定在大乘而已,你們一定要把自己的願景往上提昇,畢竟「取法乎上,僅得其中」,我們把它提昇十波羅蜜、十大願王是誰在修的?法身大士嘛!那你說我們不是法身大士怎麼辦?所以就要做個大心凡夫,不要做個薄地凡夫,薄地凡夫的意思就是庸庸碌碌一輩子,我們一般講的凡夫俗子。大心凡夫是發大願的,所以他自然可以承佛威神,跟諸佛菩薩的願力連成一線,階段性他會得到諸佛菩薩的加持力,所以他的成長過程會比一般人快,這就是我今天跟蘇老師、陳老師分享的,他們看到我們周邊的同參好像都很厲害,講話煞是道理,也可以幫他們釋疑解惑,我說對啊!我們這邊如果沒有境界才奇怪,有境界是本來就要有境界,那個境界不是像他們轉圈圈轉到有境界(指前面提到廟裡的通靈狀態),那個是潛移默化,自自然然就在提昇,連你自己都不知道。所以「得無所得,乃謂真得」,我得到的狀態我都還不知道,會飛天鑽地。
蘇老師說:「我堅信他(指某一位同參)一定是上天派來的天使。」我說:「我也堅信啊!可是你有沒有想過上天是誰啊!」(師父笑)所以參去,他就去參。所以我們在外面很容易飛天鑽地,為什麼一路走來我常常殷殷切切提醒諸位「傲不可長」,傲真的不可長,因為你們得之容易,你們在外面的能力會比一般同樣在嚮往追逐的人,來得更運用自如,可是有時候我們不能不感念戴德,我們說〝吃水果要拜樹頭〞(台語:意指飲水要思源),你們不能〝ㄙㄟˇ神〞(台語:指在掌聲中迷失了自我)吶!覺得自己很厲害,諸佛菩薩在加持灌頂,卻以為自己很厲害,不要踢到鐵板了,才來很厲害。
所以一個謙虛的人……我們說「能虛懷者,則與理通」,通本來就是應該的。換言之,我們說的神通,本來就是應該的,因為那是你們諸位的本能,是因為心外妄求,求一個神通,妄念起用,跟真如不相應,表面好像通,其實是魔通,那個就不如法,那個不鼓勵諸位,當然生命成長是個人的事情,我們沒辦法去限制,只能再三提醒。境界越高的人,相對他的德性應該要越高,那是論實質來講。所以我們有這個助力,秉持毘盧遮那如來的本願威神,加上這個音聲的脈絡,相對一般來講……,當然階段性是二力(自力、他力)法門,可是這個二力法還是跟一般的二力不一樣,它還是有透過自己的淨化。所以我們以前常說,當你們契入少分的清淨法身,作用即不可思議,少分而已吶!更何況契入多分,多分深層下去的話,那個作用更不可思議。問題就來了,那個部分是個高檔的引擎,高檔的引擎不能沒有高檔的煞車,那個煞車就是你們的內修、內化。
所以德之不能修,聞義不能徙,知過不能改,還有一個什麼?這個好像是必考題,學之不能講啊!這還是人間法而已。問題就來了,我們要先把人做好,這個把人做好跟一般人在講的人間佛法又不太一樣,是以人間為基石,以佛法為究竟,不是只停留在人間,佛法是教你出三界、出十法界的,不是教你墮落三界,如果我生生世世還在這個人間在那邊輾轉流衍,我幹嘛修佛?我本來就在這邊了啊!所以你們一定要有自己的定見,把它(人間佛法)賦予嶄新的定義,以人間為基石,人的條件一定要必備,人天基石在哪裡?十善業道,十善業道講人天以上,本來佛法不講人天,是順便講一下,阿羅漢以上,聲聞、緣覺、菩提,所以叫做三乘或二乘,一般說二乘是從小乘、大乘來講,三乘是聲聞、緣覺、菩薩,上去還有一乘叫佛。
所以我們在人間不能只停留在人間,為什麼?人間難免會隨著社會價值觀引導,那就會錯亂我們的智慧、知見,那我們就隨俗了,慢慢地就分不清是非邪正了,因為那個很微妙。我們說哪有可能?你去爬柴山,那裡都是猴子,你叫牠做人,牠絕對不要,可是來到人間,卻常常有一種藉口,什麼藉口?大家都這樣啊!那就〝滷啊〞(台語:意思是傷腦筋了),大家都這樣,你也要跟大家一樣,那個定見不見了,定見不見了就沒有智慧了,所以還是鼻子摸著來持戒。不要那麼害怕持戒,持戒不是什麼都不行,依循佛陀的教誡、教誨,所以從明師學戒,這個戒是廣泛,是諸聖賢的教誨,我如果遵從,我就避開人生很多的坑坑洞洞嘛!這個可以避開的,我幹嘛一定要跌倒。
世間人講的「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哪有影〞(台語:哪有一定的意思)?你偏偏可以做那個「不經一事,不長一智」的人啊!你為什麼一定要隨著世俗的道理,你們就去跌倒,一定要跌倒才會走路,一定要頭撞得頭破血流才知道不能撞牆,我相信在座應該很少人有撞過牆嘛!(師父笑)現在要不要去試試看,聽人家講沒有撞很大力是不會死的(師父笑),要不要試試看,這個叫不經一事,就長一智了嘛!你就超越了嘛!「經一事,長一智」還算可取,通常「經一事,不長一智」的多,那會變成一種習氣的循環。
所以不要那麼傻,我們講有靈性的衛星導航在導引我們,我們就跟著走就好了,事實上是亙古通今通通不變的道理叫真理,道理是隨著時間跟空間,不同的族群,不同的社會風俗民情會改變的,那個叫道理。所以現在人間的道理在外面不一定是對的。比如說,昨天我哥哥來,看到我鄰居一個大的小女孩,跟一個小的小男孩,就跑到我院子裡看魚、玩水,我沒有在外面,結果A管理員看到有人在就說:「沒關係,有人在,所以可以進去。」B管理員是說:「人家在,你要問過人家才能進去。」結果這個小朋友的爸爸跟媽媽就跟我哥哥說:「以前這邊沒人住的時候,我家的孩子就在這邊玩了。」他們有道理啊!他們跟那個管理員都這樣認為,所以組成一種道理,「現在有人在,所以去玩沒關係」,通通是自己的道理(師父笑)。換言之,你去他們家院子就不行了,道理不是真理,所以道理常常會起衝突。
所以我們慢慢透過道理合情合理,合情合理不是說真的是真理,合情合理是說他就這樣想了,存在即是合理,為什麼合理?因為他不明白才這樣想,所以合理,不是說你要照著這樣去做就是合理,既是合理就要照著做,不是吶!所以我們要有自己的定見。我們知道因為他不明白,也沒學過《弟子規》。我們這邊的孩子就不會這樣,我們都會先問,甚至不予取。我就講嘉財的女兒給那個老師聽,那個老師很訝異:「哪有可能?」五歲的小孩到我哥哥家,我的甥女讀國一,他很喜歡做小東西,用黏土做三個甜甜圈用一根棍子串起來,嘉財的女兒看了很歡喜,我大嫂在旁邊觀察,看到他的樣子就知道他很喜歡、很想要,就問他:「你是不是很喜歡這個,很漂亮厚~」「很漂亮。」他也沒有說很喜歡、想要,我大嫂就說:「這個給你好不好?」他就跟我大嫂說:「這個不是姐姐做的嗎?」「對啊!你很喜歡就給你啊!」「是姐姐的你怎麼可以隨便給人?」我大嫂就:「對喔!」就趕快把他女兒叫來說:「那個妹妹很喜歡,可不可以給他?」「可以啊!」他才收下來。我們鄰居不是這樣,還把它合理化。
所以積非成是還是非,倒因為果社會亂,同樣的例子在我們人世間屢見不鮮。我一個師弟在經營保養廠,以前人家開車來保養,保養廠有時候會熱心幫你開車去檢驗,他就熱心常常這樣,也都免費,後來曾經被他熱心開車去驗過車的人就打電話來了:「我那個伯母現在車停在某某地方,他也要驗車,麻煩你去開一下。」我師弟很熱心就去開了。「我那個大嫂……,你有沒有空?麻煩你去開去驗車一下。」就去了,累得要死,每天就做這些義務的就好,所以慈悲多禍害,長養眾生的貪心嘛!如果酌收工本費,會不會跟他計較?現在不行了,以前都免費,現在為什麼要,人的劣根性就是這樣,所以欲不可縱。
做教育的人不能隨著世俗的說法:「這麼計較!」舉手之勞服務一下,這麼計較,沒有學道就可能不清楚了,好像自己真的很計較。曾經在東港發生類似的例子,曾經在東港服務過神職人員,這個神職人員也在服務他的群眾,那也算是他的行業,本來〝甘苦濟掛〞(台語,意指諸多痛苦、不順),幾近要自殺,我輔導到快要離開要去枋寮的時候,好像一個月可以月入到十幾萬,現在很好了,怎麼還會想自殺,就不想死了,常常有問題就來請教,以前在東港我們可能太濫情了,只要這個先生遇到問題就打電話來,我就騎腳踏車過去那邊,我就給予方便,騎腳踏車七分鐘就到了嘛!順便運動,他在做生意不能離開嘛!可是遇到問題要不要解決?菩薩履踐慈悲行儀就去服務,服務到慢慢爬升起來了,我也有個因緣離開東港去到枋寮,遇到問題又打電話來:「曉戈師父,有問題要請教,你可不可以來一下?」我說:「我比較沒空,看你要不要來這裡。」他那時候有汽車了,我還是那台摩托車,女淇好像也騎不動嘛!你會不會到現在還很納悶我怎麼騎那台到高雄去的,要騎去買便當都騎不太動,不是你而已,林強也是(師父笑),「一定要我騎這一台嗎?」(師父笑)話外之話啦!我就說:「你來好了。」他說:「你來啦!東港去枋寮好遠喔!」我從枋寮去東港比較近嗎?(師父笑)就有這種人。我就繼續說:「你現在是開車,我是騎摩托車,是開車快?還是騎摩托車?」他就說:「你這麼計較喔!」
所以「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無不是業」,維摩詰居士亦如是說:「閻浮提眾生剛強難化。」這是真的,你遇到人世間很〝盧〞(台語:死纏、不講理)的人是正常,既是正常,何必跟他〝氣身魯命〞(台語:意指生氣傷己),從那天以後再也不找我了,反正現在死不了了,那就這樣了,這就是因緣,你要怎麼去說?曾經跟我訂一張畫,就是你們現在看到的孔雀明王,還好也就是因為這樣,SONA才受到旁邊的利益,看一看身體變好了,那一張如果拿去,她就沒有機會看到變好。
這段故事是怎麼樣呢?為說法故而說,就是他跟我訂畫,說都很喜歡,我說小張一點的,他說當然要大一點的,我到時候要搬家,等我搬家以後那個牆壁比較大,我就來請畫,房子已經訂了,我說好啊!畫一畫,畫好了,我就跟他說:「畫好了,要不要來收?」就吱吱唔唔延遲好久都沒有回應,後來就透過東港的另外一位畫家朋友來轉告說:「某某某因為買了房子,所以他不要那張畫了。」同一個理由,所以我說也是好事,可以利益你們嘛!反正是福不是禍。
從一個角度也讓我們去了解,如果我們沒有相當福報,再好的東西都也收不進來,即便提醒你們「一乘圓教百千萬劫難遭遇」,不要聽到了就說:「〝穩輪〞(台語:穩當)了!太好了!我遇到了!」就不努力了,沒有福報,遇到了也不見得堪受,有時候可能生命當中會有一些波折一直出來,因為沒有那個德、那個格,所以「不得以少善根福德因緣而依止大法」,不是很狹隘說遇到或聽得下去、接受,不是這樣而已,它甚至是你接受了,你覺得很好了,你還是不堪受,世出世間法差不多都是這樣。所以福階段性不能沒有,可是不能停留在福,依止大法要具足善根、因緣、福德。
留一點時間給大家,剛剛有跟家勝表達了(師父指上課地點未來移到中心,看大家有沒有什麼意見或想法)。(學員未表達意見……)
對於音聲的世界……那天台東之旅,你們有什麼疑惑或想了解也可以說,當然有的人沒有去,有的人不知道,那(指台東之旅)也是很臨時決定的。
其實某一些部分……也可以讓人家比較容易面對,同是東港同參,有時候也卡在那裡。你們最近學道有沒有比較進步,還是退轉?(師父笑)形式不要緊,心境真的很重要,我再講回到境界,因為在一個大能量場裡面,本來就很容易提升,遇緣不同,你遇到什麼緣,你就很容易提升到那邊,可是我們要去了解,啟靈的方式很快,但是有它的危險性。換言之,我們的脈絡對待靈障的這一個族群,好像效果比較有成效,我們講的對治,它有它累劫以來的因緣。
不過啟靈快,它的危險性就是要透過我們的進德修業,進德修業是一個最穩紮穩打的路徑,可是偏偏眾生進德修業的精進度又都沒有,偏偏又希望生命狀態改善,所以有時候一群人跑去啟靈了,啟靈是宮廟系統的術語嘛!我換一個術語「靈性的引導」,啟靈的危險性在於引導者跟被引導者的起心動念,換言之,如果沒有一個很有行情……我們說很有道行的一個人,啟靈通常會出差錯,它是透過先天的交情跟行情在做一個提升,一個比較超速、快速的提升。
入世間總是一體兩面,有一個好就有一個壞在那邊對待,所以縮回來講智慧很重要就是在這裡,智慧可以把壞的轉為好的,如果沒智慧,再好的也變不好,所以這個我們自己要去提醒自己。去台東有的人不知道為什麼有些人會靈動,自己沒感覺,為什麼那些人會這樣。我說對法的世界,就是他們的角度感覺好棒,怎麼你們都沒有感覺,其實不是沒感覺,是感覺不一樣。就好比我們去看同一部電影,坐在那邊的所有人感覺也都不一樣,就前一陣子那個電影「阿凡達」,就有3D的,有的人2D也看、3D也看,看到頭都痛了,有的人看了就「喔!好棒、好立體」,不是也有人看到眼睛傷到(師父笑),一體兩面,是看你會不會運用,你是具足什麼條件去接觸,是那個角度,所以不是那個眼鏡本身還是電影本身怎麼樣,講到最後變成那部電影有罪,好冤枉,納美人那麼環保,你說我們有罪。
雅聰師姐:師父,今天蘇老師協談結束後有到黏黏屋,然後就是……
師父:非常的歡喜。
雅聰師姐:不只是非常的歡喜,是……
師父:法喜充滿,他看到你就非常歡喜,你是他的天子吶。(大眾笑)
雅聰師姐:他說他到了那個預約的(時候),他就劍及履及就馬上……,他就說他一到的時候,打開門就看到一尊佛坐在那裡,然後他就……
師父:他也會通了喔!我們又沒有放佛像(師父笑)。不會啦!就把握一個原則,菩薩所到之處,皆令眾生得歡喜,人世間很多事情可以過就好了,還是要回到自己的道業比較重要。為什麼我只講道業?因為道業的履踐,家業、事業本來就有,不必再去切分了嘛!是對著中、下根以降,才講「事業要怎麼對待哦!」「那我知道了」、「家業要怎麼對待哦!」「那我知道了」,但是對道業很抽象飄渺,表示事業、家業都不知道如何對待,為什麼?一即一切啊!三而一,一而三,所以有時候才直接講道業,畢竟傳道、授業、解惑,如果沒有傳道、解惑,這個授業是一個非常不穩固的生命狀態,他以為他是透過這個技倆去爭取到他的幸福美滿人生,可是錯解了嘛!因為他不知道人生的幸福美滿來自於積福(德)行善,生慧生福,而不是巧取豪奪跟用心計較。那一個如果只有授業的教育,沒有傳道跟解惑的教育的話,那就是現在地球慢慢步向的路了,也就是一般人很忐忑的……2012!(預言家預言2012年世界末日的傳說)如果有傳道跟解惑的教育,就沒有2012年的危機了嘛!因為被我們超越了嘛!如果沒有呢?搞不好2010就到了(師父笑)。
不會啦!沒那麼快,說真話,沒有世界末日,佛法裡面從未提過世界末日,只有釋迦牟尼佛法運的末法時期,有末法時期,沒有世界末日,為什麼?因為生命不生不滅,你要去末什麼?它只有提升跟墮落的問題,就算地球爆了,你們有進德修業,你們在怕什麼?剛好那個助力幫你們推向哪裡?推向極樂,當然你們要有極樂的念(師父笑)。所以要善加運用,佛家講一個字──「轉」,人世間你怎麼去轉化、怎麼去淨化,就解決了啊!所以逆來順受而已,是不明白、不了解的在那邊「為什麼我要這樣承受那麼大的委屈」,抱歉!你過去生已經給人家委屈了,如果了解得越寬闊的話,我現在承受的委屈是合理、合情的,這時候要合真理了吶!不是存在即是合理那麼狹隘。
今說古說、千說萬說、點說面說線說、無止盡說,也是一種善巧方便而已,如果眾生無塵勞煩惱,即已不說,因為不用說了。所以演就好了,把這個聖教──聖賢教誨,聖在佛家來講,至極之聖即為佛,四聖法界是所謂的外凡,相對,六道輪迴是內凡,所以是內外的差別而已,還不是真正的聖。所以聖教就是至善圓滿再超越上去,終極的一真、一心,我們說的一即一切,把我們的level(層級)拉上去,契入一心,你們所現的境界即為一真,也就是你們所說的華藏,回歸華藏。
你們想去極樂的也不錯啊!極樂也在華藏裡面,去玩一下也沒差,極樂世界好比華藏世界的東區,不是指那個邪惡的東區,是指文明較富裕,比較好的世界,可以說是精華區,要去精華區住也不錯。畢竟宇宙虛空是一體,在我們人世間遇到的這些責難,為什麼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不是逃避,為什麼?因為你是虛空,拿火去燒你不但燒不到,那個拿火的人手還會酸,搞不好那個蠟油滴下來還燙到自己,是你自己要去接才會燙到,所以虛空不能為礙嘛!就像朝天空吐口水,誰會被滴到,是那個要接的人才會被滴到,你只要不理它,那個口水下來滴到誰,滴到自己啊!所以計較那麼多做什麼。
所以人世間的這些責難、毀謗都是成就我們的契機,那諸佛菩薩無量慈悲,示現正反兩面,同時在引導我們往純淨純善那邊走。示現正反就是教我們不要執著在正反了嘛!不是說示現正反我就選那個正的就好了。不要執著再超越上去,靈性的成長不可思議,我們也放下我們的思跟議,直接去接觸、去接受。換言之,我們自己自在、隨緣嘛!我們如果在那個場合動一下會舒服一點,那就動啊!不要ㄍㄧㄥ,如果你覺得靜靜的坐在那裡就很好,那就靜靜的坐在那裡,也沒定法。切莫我們本來坐得很舒服,看到人家在那邊動:「那是在幹什麼?」動的人看到不動的人:「為什麼他不動?」切莫如是,這是一個對立(邊見),相對的世界,相對世界是人生痛苦的起源。回到我們靈性的教學,靈性的饗宴(心靈一會),沒有這些世間的是非人我,這樣你們就看到佛門了(師父笑),何時才會鑽進去?放下執著,你前面那四句話(放下自私自利、名聞利養、貪瞋癡慢、五欲六塵)做到了,不見得放下執著了吶!
末後把握一些時間,還是看有誰要暖暖喉。
SONA師姐靈語與 師父對話及音聲唱頌
當我們不能戰勝風,即令我們化做風;當我們不能戰勝雲,就讓我們化做雲。示以同類,同參道友的好處在於激勵、督促我們的懈怠,一個人清淨修也不錯,少一些是非,我們說的雜心閒話、東家長西家短、三姑六婆的干擾,兩邊都好,所以慢慢去體會。我們的遭遇,在遇到之前總是難以想像,無形界的好朋友,不管是我們說的諸神眾的合體還是說一種共修,本來應該是一種償還,討債還債,在整個修行的過程裡面,我們才真正去體會說真的是可以轉化,冤家總是宜解不宜結,也透過我們的努力是可以去成長,從某一個角度來講,何嘗不是一件好事,有冤家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如果沒有這些冤親債主的示現,我們可能到今天為止還是在社會裡庸庸碌碌,可能是一般我們說的邊緣地帶的族群。透過他們的督促,過程當中難免有一些激烈,也慢慢去接受、去體會,慢慢做一個督促,做一個督促之後,相較的精進力就有別於一般的人。
所以剛剛我們在講的靈性的障礙,還是一般講的靈動,好還是不好?完全存乎一心,如果我們的心是導向正面,好比說以前有一個人他買了一棟房子是鬼屋,每天晚上都看到鬼出現,嚇得要死,一般人就跟他說怎麼不搬出去,他說這樣很好,那些鬼靠過來,我就念阿彌陀佛,他們就退了,如果沒有他們,我怎麼會去念阿彌陀佛?所以每次他們出現他就很精進的念佛,越念越清淨,他已經跟他的冤親債主取得那個平衡點,所以一念差即為冤親債主,一念純即為同參道友,同參道友是來督促我們、扶持我們、警惕我們的,冤親債主是來傷害我們的。換言之,如果沒有那個你,哪裡來的傷害?所以也慢慢去協調一個共存的一個概念、一個狀態。總是那個水這樣搖晃搖晃,東西也要過篩才能去蕪存菁,我如果沒有本事超越你,我就跟你一樣嘛!和你一樣不就好了。透過和他一樣的時候,取得一個空間、時間的時候,我慢慢有機會就超越了嘛!所以那些陰霾就可以揮之而去了。
小妍師姐音聲唱頌
人貴自知,自知是知對方性的前提,畢竟知性適合同居,就是說人跟人相處,總是你了解對方的習慣、習性,你就會知道怎麼跟他相處。因為了解對方,摩擦就不會那麼銳利,藉著將心比心的心境,我們才能真的把那個所謂的勞苦重擔揮之而去。因為將心比心是現在這個世間的人最欠缺的,美好是這個世間的人最喜歡、最嚮往的,嚮往不到就是那個欠缺的原因沒有補足。眾生很喜歡成功,結果看一看,成功的條件沒半項,我們很不喜歡失敗,可是偏偏失敗的條件都具足。所以人生在這一段歷程,我們說這個暫時、短期的教育中心成型的過程裡面,也學到了不少,畢竟一直以來都比較天真浪漫,天真浪漫總是相較之詞,就是比較不關心世俗的這些柴、米、油、鹽、醬、醋、茶,有一個機會去接觸,才知道很多人的生命歷程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也因為有機會真正的相處,才能體會到……套一句昨天講的:「師父不是人做的。」日也操、夜也操,日也講、夜也講,完全沒有自己的時間,可是何嘗不是以一種「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的心境去對待,逆來則順受,順受則易成,那個易才會繼續去提昇。
「該捨諸有止無求」,人能夠捨就能夠得,最後是捨得、捨得,把得到的通通捨盡,你捨盡了虛空,虛空即與你同在,因為你自身即是虛空嘛!所以古人講量大福大,心量廣大,我們的福德即為大。福亦要有德,一個有福的人沒有德,他就會受不起,所以我們在積福的同時要去修德,菩薩是修德,透過修德恢復我們的本來面目叫做佛,佛是性德,回歸那個佛,其實大化無為狀態,好像什麼事都不能為礙,做什麼都好,只是安心境而已,所以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把奔馳出去的心境攝受回來,讓心淨則能生出淨土。
如芬師姐音聲唱頌
學道的路上總是滿懷欣喜,還有看到難化的眾生,又充滿悲傷。在求道的路途裡,有時候難免懷疑自己是提昇還是下降,畢竟現象考量,也曾經有一段日子,啊~看到境,有些異相,比較有通力,比較有提昇,可是偏偏透過我們所謂正確的履踐,有時候又沒有這些現象可以去捉摸,畢竟「信心清淨即生實相」,還是得回歸那個心清淨。周邊的人總是關心嘛!何嘗不是我們也滿關心周邊的人,也期待能夠共霑法益、共同成長。可能是我們的求好心切,加上一個「心切」,所以會覺得沒有等量去提昇、去挪移,不過冷靜想一想,好像又多有成長,所以這種矛盾還是我們自己心境的造化,其實很多東西是要順其自然,深耕必須順乎心性、合乎自然,大自然有它的自然律,只要那個火持續點著,有一天那個水一定會滾,求好心切的「心切」,要把它放下,至於生命狀態有沒有成長,其實是要從生活上的心境去體會,不是那個事相。比如說:至少我們現在比較自在、比較無礙,靈性要去判斷是要從那邊去做一個……其實也是一種浮面,但是還是可以去判斷,再透過那個狀態,我們說人生成長何嘗不是約略三個境地(境界、地域):「見山是山,見水是水」,有一個階段好像是「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最後又回歸「見山是山,見水是水」。所以同樣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兩者已經十萬八千里了,可是它還是回歸最自然的那個週律。
所以我們常講學佛、學佛,是學什麼?學著做一個明白的人,過一個正常、正確的生活而已,回歸我們自己的生命本然,只是那個境界非三乘以降所能測度,所以才說「諸三乘人,不能測佛智者,患在度量,饒伊盡思共推,轉加懸遠」,既然三乘人:聲聞、緣覺、菩薩都沒有能力去測度,我們只好做一個什麼?規規矩矩的學習者,就佛怎麼說,我們就怎麼做,好像很快就讓你知道了,為什麼?佛法講求親證,它不講求推理、推測,或者是假設。那天我和一個數學家討論,他說他們科學也講求「信」這個字,可是偏偏科學的信是信那個假設,他說:「對!你怎麼知道?」很難想像,因為「你(指 師父)是學美術的,對於我們這個科學你知道個什麼?」(師父笑)佛法不是講求那個假設,是相信那個實相,你做到了就算數。
所以信自、信他、信理、信事、信因、信果,六個層面去具足,信自己的能力,本能本具美好之德性,相信外在諸佛菩薩、諸聖賢(高度智慧的生命體)的教誨,所以把我們原有的本有本覺引導回來,因為本來就存在嘛!不是在外面再加一個,也不是他給我,是引導。之後因果就可以深切去相信,理事也可以深切相信。一個信因果的人他不造惡,他就不會受苦;一個信理、信事的人就能生智慧,因為他明理。所以福慧雙足尊是佛的另一個代稱詞,換言之也是諸位每一位的本具之德,畢竟「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可證得,若遠離妄想、執著,則一切智、自然智、無師智自然證得」,所以我們要妄盡情空,回歸真如體性,就是連「本來無一物」的那個「本來」都沒有了,所以皈依者皈無所依,本來無一物既是如是,何來一依可依,亦是方便說。
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們也不能只是停留在這邊,落在對法的世界,何嘗不是「凡所有相皆是真實」,所以真實、虛妄亦是不二。真妄無彼,全妄即真,全真即妄,我們說那個龍珠,其實是我們自性的摩尼寶珠。包括那天的串珠也好,「十八」──十者,如果他給你十善,你不能履踐,寶亦無用;如果他給你八正道,你不能履踐、起用,寶好像也沒差。所以我們要去了解它的義理,才能去運用,運用了,寶就真的是寶了,因為我們本來就是一個寶。
(師父:ㄎㄡㄋㄡ ㄇㄧ ㄋㄚ ㄧㄡ ㄙㄡ。)
所以跑宮廟的人每天討寶吶!他們不知道寶怎麼用,那個變成什麼?銀行的管理員,寶都放你家,你給我保管好(師父笑),對不對?要拿出來用一用。
阿鴻好久沒有看到了,最近有沒有什麼疑問?(師父笑)不會啦!種一些福田也不錯。所以說「趙州八十猶行腳」,那個好學是非常可取的嘛!可是我們常說一體兩面,換言之,就是心未定,所以才要行腳八十,八十歲了,很老了,行腳就是到處參訪,可是……都沒有不好啦,只要那個慧念起用,所有的這些後得智都可以起用。換言之,應該這麼說,本來一般人所講的所知障,只要你智慧起用,所有的所知障都變後得智,都變最好的工具,路徑不一樣而已,有的人從廣學多聞,階段性也沒差,可是確實最快的捷徑就是從無念,就是般若智,「般若無知,起用,無所不知」,從「一門深入,長時薰修」。
SONA師姐:今天遇到一位學生,他們上課,上完二十分鐘,他就說他頭痛,我說:「你可能中暑了,來,老師幫你擦藥。」我要幫他擦藥的時候,沒有藥,我就幫他按(摩)一下,我說:「你怎麼會那麼痛?」他說:「我有摸到貓屍體。」我說:「啊~摸到貓屍體,你怎麼會摸到?」他就說他老師看到有貓屍體,裝在一個垃圾桶,要他去垃圾桶(把牠)丟掉,然後不知道這個……要怎麼樣處理。
師父:你是說這個學生要怎麼處理?還是以後遇到貓(屍體)要怎麼處理?
SONA師姐:他說都會聞到貓屍體的味道。
師父:你就呼音幫他ㄊㄝˋㄊㄝˋ淨化就好了。
SONA師姐:可以……。
師父:你不知道我們學的法就是這樣,所以要勇於承擔,只要一念心淨就不要害怕,最大公約數法則,回來問我們自己的心有沒清淨,還是在那個起心動念。類似我舉例,阿雲今天沒有來嘛!因為他今天開工了,他本來希望在高雄,結果被分發到台中,他在台中工作了,今天三月一日開始。他說他爸爸最近常常夢東夢西、卡東卡西,就想到我說過的話,就開始呼音,欸~就好了吶!好了,他自己也很驚訝,他的個性也不錯,〝天天〞(台語:意指天真、樂觀),跟人家比較沒有比較的心,所以有時候比較保險,可以這樣講。過兩天換他媽媽,他媽媽就:「阿雲啊~你也來給我唱一下。」他就去唱了「哎喲!好了吶!」好了就好了,就放下了。現在麻煩就來了,只要遇到什麼,他媽媽就:「阿雲啊~」(大眾笑)。
所以某一種角度造成眾生的依賴,這功夫不是不好,不過我再三強調不是功夫本身而已,你們的德修很重要,德修你們才能適時去轉化,這個人如果依賴了,表示他沒有受到正確良好的教育,當事人就要跟他細說,而不是辦事而已,宮廟系統的都是辦事而已嘛!寺院系統的都是教育而已,所以教育是遠水救不了近火,辦事的不究竟、沒完沒了,所以要兩個具足才會真實究竟圓滿。
所以你們要把你們學的法去述說、開示,就你所知道正確的部份去跟他開示,悟入是他自己的事情,有這個靈的部份同時也在聽,同時也在成長,雙方的溝通協調,放下才能得到一個圓滿的釋懷,要不然也沒有用。你說你遇到怎麼辦?我也不知道,如果我遇到,我知道,所以那個原理原則把握住,不是都不能去服務人家,而是你服務的那個起心動念要很重要,只是為他好,沒有為自己。如果呼音比較不行,你就幫他拍、打、搓、揉、按,幫他舒緩一下。如果貓死了怎麼辦?你們都知道嘛!這個可能小妍比較專,我們那邊那個魚死了兩隻,你怎麼處理?
小妍師姐:埋起來。
師父:你不是還有念什麼?
小妍師姐:就念佛號。
師父:做三皈依嘛!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餓鬼;皈依僧,不墮畜生(傍生)。然後念佛迴向給牠,如果可以就埋起來,不得已才丟在垃圾桶,丟垃圾桶是最下下策了嘛!我說不得已是有一些人情世故,跟我們的能力所及。就類似我這次去台北,遇到以前台北之音的同事,他們去北京突然回來,跟小克在那邊講,他們說他們在北京是修綠度母的,認識很多上師,然後這些上師也都非常有名,也有來過台灣出唱片、開跑車……等等,都有參訪過。他就問一件事,就是那個佛像,在家裡可不可以放在隨便任何一個地方,一個跟他說不可以,一定要很恭敬,要找一個很恭敬的地方擺著才可以,因為我們要尊敬祂。再來就去問那個出唱片的上師,他說:「都可以,佛像丟在水溝裡也是佛。」都對,都不對,因為要看這個人的根機到哪裡,還有他生活的型態,他的能力所及到哪裡,要不然眾生就取二法,說都可以就不重視了,隨便放,對不對?佛像是表法工具,透過我對祂的恭敬,引發我內在的恭敬,用如是恭敬心對待一切蒼生,有用啊!這樣才是隨時隨處皆有佛。第二個說丟在水溝也沒關係,他就會隨隨便便。第一種是束束縛縛,所以佛家不講對法的原因在這邊,一定要開智慧,而不是這件事情這樣可不可以。所以要怎麼處理?開智慧就處理了。階段性我們還沒有圓滿智慧,我們就先從清淨著手,至少你要幫他的時候,你要先靜一下。他(指小妍師姐)每次在處理你們都沒有偷學,每次都在那邊比來比去,不知道在比什麼?就直接ㄉㄧㄚˋ就好了,那個狀態有助於他自己安靜下來,自己清淨下來的時候就比較保險,出手比較不會有事,比較有那個效果。
小妍師姐:師父,不好意思,我跟大家分享一下,很久之前有幫瑞騏師兄……,瑞騏師兄一直打嗝還是怎樣我忘記了,我就幫他,那時候可能聽完法很高興就走走走下去,「喔~你身體好棒喔!」然後就換我了,可能沒有靜下來,就是有一點……還是有那個沒有想的念頭,心並沒有很靜下來,所以就換我了。
師父:那個東西很細微,所以平常要訓練的原因在這邊,「久久精思,方乃調熟」,所以我們平時一定要去訓練,我們不能等到境界現前才要來怎麼樣,通常境界現前,現在說臨時抱佛腳都沒有用了。所以要秉持「二六時中,淨念相繼」,才有辦法都攝六根。
諸位還有沒有什麼問題?這麼高興喔!(師父笑)
(師父對小光師兄說)那一天去台東匆匆忙忙,你父母可以諒解吧!因為我們沒有自己,沒辦法,所以我才說有時候你們溝通的時候要講清楚,這樣比較不會彼此負擔。人家大老遠跑去要找我,我沒有自己,看怎麼辦才好,因為兩邊都不是人,有時候會變這樣。有些狀態我們可以避開,預防勝於治療那更好,那當然彼此了解就沒事、沒差,是怕有時候老人家有他們的思維,我們比較不能去了解。
下次就在高雄了,所以你們有想法都不討論,最後也是等到我今天跟大家說,時間是八點半到十點,我們避開垃圾車的時間,停在外面剛好放那個少女的祈禱在幫我們祈禱,先讓它祈禱好(大眾笑),我們再來共同成長。
師父上人音聲淨化……,並釋義:
ㄙㄡ ㄎㄡ ㄇㄧ ㄋㄚ ㄧ ㄎㄧ ㄧㄚ……,人未能無念,故為陰陽所縛,心外無境,境外無心,心境不二,隨處六道,處處皆圓,萬類之中,個個是佛。